原文地址:關於美國大學的選專業選課作者:jiang6636

今天整理郵箱時,看到了這個東西,是女兒剛上大學時轉給她看的。女兒結合自己這幾年的體會,也說這個文章寫得很真實很有用!把它貼在這裡也許可以供更多的人參考。

幾年前轉自CUUS……

這是一個忙亂而多元化的時代。這個世界,你身後的人,你的未來,都對你有太多的期待,可是你對自己卻不知道有什麼期待——這樣的心情,發生在大一。而這樣的心情,總是會有的,也總是會過去的。如果你是剛剛拿到offer的朋友,在為了專業愁眉苦臉的,那你就傻死了。不要擔心到美國大學別人問你你知道你要學什麼專業了么?如果你雄心勃勃的說,我要學數學,或者電子工程,他們會一邊崇拜你然後一邊覺得你是外星人。You are just as cool to say 「Undecided」 as you know what exactly you will be doing. 所以根本不用擔心到底要學什麼,反正你的思路是會變的,至少是會動搖地,我這樣的預言絕對不是沒有道理的。

拿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我的專業問題,從最開始到現在,不知道變過多少次,雖然現在感覺總算是找到了路,可是說不定以後還會變。而且我身邊的人也都是這樣。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么?不知道到底要學什麼,學了又發現不對勁了,或者學了又發現更好的了,或者學了發現不錯可是就是無法肯定。。。別人都怎麼想的呢?自己總是在問自己各種各樣的問題,然後把自己弄得很糊塗。也許是因為我是有很多很多愛好的人,所以很難知道到底喜歡什麼吧。。。那怎麼辦呢?不用強迫自己,對喜歡的東西都嘗試一點點,然後事情慢慢就會清楚了,你就發現什麼最適合自己了,這僅僅是時間問題。國外很多學習的思路和國內大不一樣,我有個朋友,原來對中國的歷史教育深惡痛絕感到背歷史書簡直是世界上幾大酷刑之一!結果呢,到這邊竟然學起了歷史專業,而且興緻勃勃常常津津樂道的向別人提起。你會覺得很奇怪是吧,我當時也這麼覺得的,可是來了這邊我也上了歷史課,才感到什麼叫真正的不同。雖然我不會當歷史專業的,可是畢竟受到很多感染。也許什麼事情都是不經歷就不會知道的吧。文科課最開始的魅力就在於lecture, 真的是太強的lecture啊,比如Jonathan Spence的Modern Chinese History, 有多少人去聽?!很多人進不去這門課也要去AUD, 或者你經常看到很老很老的先生也坐在那裡聽課,甚至很認真的記筆記,也許根本就不是什麼學生而是其他什麼學科的教授呢。不是學生幹什麼要學歷史?多受罪啊!可是不,那些lecture聽起來就好像教授在帶你神遊一樣,有你熟悉的不熟悉的,背後的故事和好多精闢的話語。所有的文科課都有這樣的共同點,在你聽課那一瞬間,就深深抓住你的心。然後你去和別人討論這門課和這個教授的時候,你會是很有自豪感的!!

其次的魅力在於讀書。高中的時候,很少有人讀書了,我們都幹什麼了呢?做題和考試。所以我感覺我已經不會讀書,特別是英文的,就更加大了難度。可是我想告訴所有人的是:不要以為這個課簡單你就可以拿最好的成績,不要以為那些美國人平時弔兒郎當成天party他們就什麼都比不過你,也不要以為這個課聽起來就太難而且自己一點基礎都沒有乾脆根本別想了,更不要因為你從來沒有寫過paper, 不知道怎麼論述自己的觀點,也不知道考試會出些什麼鬼題目就徹底放棄了上一門你原本很感興趣的課程!凡事都有第一步的。

很多你認為簡單的課程,你就不花那麼多時間去學,你可能馬虎,你可能英語表達不清楚,這樣的例子大有人在的!而別人也許把這門課程當作很大頭的課程來學的,所以很有可能,你不見得比得過人家。同理,面對你沒有把握的課,你必然要很花心思和時間來揣摩,不懂的地方也會常常請教同學或者老師,特別是一般教授知道你是國際學生之後都樂意在寫作上給你更多的支持與關注,而且他們會非常注重你的進步。這樣有了興趣也有了自信,成績當然也不會差!

國外理工課程的理念也和國內很不一樣。有些數學課本讀起來就好像文科書一樣。如果你要學習計算機編程,如果沒有深厚的基礎請不要挑戰自己,否則等於自殺。這裡的課程進度很快很快,好像第一天當你是嬰兒,第二天就讓你開始跑步一樣。除非你真的是很喜歡坐在電腦前找bug的工作。。。另外選化學生物什麼的朋友,做好準備大概一周至少有一天要幾乎整天泡在實驗室里,然後之前你還要準備pre-lab report, 之後再是正式的lab report. 而學電子工程的呢,有很大的可能教授會把你一下午丟在一個實驗室裡面讓你搬弄一大堆電路,至於你需要幹什麼,是沒有人告訴你的,科學是需要獨創的。

也許有的同學會問了,我是對哲學有興趣了,可是媽媽說以後不好找工作,她建議我學計算機。同志啊!我真是不明白了,如果想學計算機,在國內也有很好的學校啊!為什麼要辛辛苦苦跑來美國呢?另外也許每一個孩子都是很叛逆的,至少在內心裡多多少少有一點。你踏出國門的那一刻起,也許你還沒有長大,但是你獨立了,這是客觀的,因為你畢竟是一個人身在異國了。你需要自己思考事情了,自己的學業自己的未來。你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體察,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這個選擇是什麼,你沒有必要現在就知道,你也不可能現在就知道。

還有一點,就是大學的意義問題。我最開始也是抱著最原始而認真的思想來的,學習外國的先進科學技術,然後報效祖國!可是後來認識一個朋友,原來高中是在美國搞物理化學競賽的,現在在這裡大三,歷史專業。他告訴我,在美國大學裡那些最快樂的人,都是在學習他們所喜歡的!

所以你來到這裡,不是在尋找哪個專業比較容易拿成績,哪個專業比較好找工作,哪個專業說出去其他人會很羨慕。。。你要花時間尋找的,只是什麼是你真正喜歡,可以讓你真正快樂的。順便說一句,不要害怕某些文科課不好找專業。首先所有的專業都可以進法學院,其次所有的專業都有研究生髮展方向,特別是所有的專業都可以去Investment Bank!!!

最後給大一的同學和即將大一的同學提一點上課的建議:

1.首先一定要上一門寫作課,並和老師多交流,不管有怎麼苦也要堅持,也不管你SAT writing有多麼高的分數或者多麼低。你需要適應這裡的寫作環境,否則以後所有需要寫paper的課你都不敢上了。

2.學一門數學或者物理或者化學生物,如果是數學物理你最好稍微挑戰自己一點上個高一點課,否則估計你乾脆沒有興趣去聽課。如果是化學生物的話上個基礎的就可以了,因為單詞什麼的需要適應一下,另外國外這兩個學科相對發達。不過新加坡的朋友一般願意嘗試更高水平的。3.學一門基礎經濟。很多亞洲來的學生最後還是都會選經濟作為專業或者專業之一。所以有必要在開始的時候有個基礎,說不定你會很喜歡。不過有時候經濟課的lecture比較boring, 還沒有看書有意思,要有心理準備。。。4.如果自己想多學一門語言的話,請在大一的時候就上吧!!除非你想然後上Summer School, 因為大二以後很有可能就沒有太強烈的心境再學一門語言,比如你想花更多的時間讓你的英語精益求精,或者你需要時間去搞活動或者考慮Internship的問題。5.這樣呢,基本已經4.5的課程了,已經夠了。不過如果希望多了解一些別的呢,可以嘗試一門別的課程,自己喜歡的,可能做專業的,或者從來沒有真正接觸過的。你可以選擇上Credit/D/Fail類的,然後期中之後實在不行了還可以drop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