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動儀目前沒有發現實物,1951年,王振鐸先生根據《後漢書·張衡傳》設計並復原1比10比例木製地動儀,但是這個地動儀並不能預測地震。

相關討論和研究一直沒有停止過,因為沒有實物參照,相關文獻較少,造成了王氏地動儀模型簡陋粗糙,工作原理模糊,摩擦導致靈敏度下降,不能正常吐珠。難題一直沒有解覺,以致於教課書中地動儀被迫下架。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根據攏西地震歷年資料,證明了張衡地動儀在134年測到了地震,相信總有一天地動儀原理會重現人間。


複製品不能工作,所以史料就是假的……神邏輯。

看過一些相關文章,對於都柱會被震倒是沒有異議的,但是多認為p波會先到,上下一動都柱就倒了,沒有定向性,所以認為其定向原理不成立。

但是以上論點沒有考慮到,p波弱於s波,而s波可能是定向的要點。

縱波傳播距離近,橫波傳播距離遠,所以震源遠處只有橫向搖動,沒有上下抖動。一個倒立的都柱,底部用充分小的球軸支撐,在沒有上下振動的影響情況下,在橫波作用下底部發生位移倒向震源方向不是很正常的事情?自己用啤酒瓶子加滑輪拖車就可以驗證的事實。

偏偏史料上說的就是離震源很遠! 隨便在地圖上估算了一下,隴西到洛陽,至少800公里。

順便補充一下,地震波的頻率約15赫茲,也就是說,只要都柱在1/30秒內重心移動超過地震波引起的最大位移,就一定會向震源方向倒。如果做不到,那麼有可能逆向震源方向倒。因此都柱不是越高越好,因為會減慢倒地速度,這一點複製品上的都柱感覺有點高。

而為了放大地震波引起的位移,應該在堅固地基上加裝高桿,越高越好,類似中國的木柱支撐二層樓。這樣整體類似二階倒立擺的結構,玩過的都知道,底下向右擺,上邊向左倒,從無例外。

汶川大地震,千公里之外的北京上海的高層建築都有震感。大可調研一下,其振動方向與震源方向是否相關。


它的原理應該是:金(銅)是山之子,山是金之母,母子感應,取八方山之金合煉成八向之器,各山方之金各居一向,中有都柱,再設機關感應而成,其尺寸有八尺,以山雷頤卦而制,本人亦無辦法,僅猜而以。


他都被課本刪除了,還研究啥


張衡應該是改進,地震到現在人們都沒有研究明白,我覺得他的那個在當時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