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聽老師講課不需要花錢嗎?這些老師的知識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都是自己通過花錢買書,不斷學習,不斷提煉,才能夠形成自己的課程。所以說課程收費很正常,其實背後還有這三個原因。

首先是只有付費聽課的人才會珍惜。這是一種篩選的門檻,很多人對於免費的並不會去深入的學習和思考。把這些珍貴的知識當回事。很多電子書免費了,但是有幾個人深入的去讀了呢,只有買回來花了錢,自己才可能把它讀完。

其次是只有收費的課程才能保證質量。如果是免費的課程,我沒有收你的費,我也不需要對你負責,我沒有權力,當然也就沒有義務課程也就很隨意。我很隨意的課程,誰能夠保證其質量呢?一個不能保證質量的課程,聽起來不是浪費時間嗎?所以說想聽一個有質量的課程。只能通過付費。

最後是老師辛苦的回報。一個人辛辛苦苦花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去學習,去提煉,去講課,為了什麼?無利不起早,每個人付出都需要有回報,幫你提升,你去賺錢了,你不給老師交學費,人家憑什麼幫你呢?這種索取的心態可否永遠都會在社會最低層。

老師的回報,課程的質量,以及學員的投入,努力程度,這三點都要求必須課程收費。


要從兩個方面看。從用戶方面看,一是付費本來就是一種篩選機智,把優秀的、自己願意看的篩選出來;二是我們都有稟賦效應,覺得付費的東西超值,更願意用心看。從產品提供方來看, 第一個肯定是金錢利益呀;第二個是對產品的肯定。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如果真的有,在大多數人眼裡也就像是超市裡商家白送的贈品一樣,都會喜笑顏開地接受,但真正用得上的卻寥寥無幾,這就是一種浪費和價值貶低。收費,代表著對知識理念價值的一種體現,也代表對講課者勞動成果的一種尊重,更是對想聽想學的人一種負責,因為是花了錢的。

當然,更希望這些教授們多開設幾堂公開免費課程,讓更多的人了解並認識到自己非常需要從而爽快地付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