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確定復配配方,必須考慮的跟復配效果相關的一些因素:

  1、水泥的成分的影響

  水泥礦物組成、含鹼量、混合材品種和摻量、石膏的形式和摻量、水泥粒子的形貌、顆粒分佈和比表面積等都會影響坍落度損失的速度。其基本規律是:

  (1)含C3A高(大於8%)、鹼含量高(大於1%)、比表面高的水泥使坍落度損失速度加快。

  (2)摻硬石膏作調凝劑的水泥、或在水泥粉磨過程中使部分二水石膏轉變成半水石膏或無水石膏以及三氧化硫含量不足時,使坍落度損失難以控制或損失較快。

  (3)水泥中含活性大或需水量比大的混合材使坍落度損失較快,反之則損失較小(如石灰石粉、礦渣及粉煤灰等)。

  (4)水泥的形貌、顆粒組成及分佈不合理(指磨機類型和粉磨工藝)使坍落度損失較快。

  (5)出廠溫度較高的水泥(指散裝水泥)使坍落度損失較快。

  2、遊離水分的含量的影響

  水泥漿體中存在結合水、吸附水和遊離水,遊離水的存在使漿體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這三種水分的比例在水泥水化過程中是變化的。水泥加水後、C3A開始水化、消耗大量水分產生化學結合水。隨著初期水化進行產生大量凝膠,使分散體的比表面積大大增加,由於表面吸附作用產生大量吸附水(凝膠水)。結合水和吸附水的產生使遊離水減少、漿體的流動性逐漸降低產生流動性經時損失。通過複合減水劑產生分散作用和控制水化過程可以使結合水和吸附水量減少、而遊離水相應增多,因此能減小流動度損失。

  3、摻合料的影響

  摻合料對流態混凝土坍落度損失的影響主要在三個方面:

  (1)摻合料的需水量比應小於100%,否則坍落度損失較快;

  (2)摻合料的活性適中,活性大時使坍落度損失較快;

  (3)摻合料的細度應適中,比表面太大使混凝土用水量增大、坍落度損失加快。

  (4)摻合料的SO3含量較低時配製的混凝土拌合物損失大。

  4、砂率的影響

  在配製流態混凝土時合適的砂率能保證好的工作性和強度,必須按石子空隙率計算得到最佳砂率。而傳統配合比設計方法認為砂率越低強度越高,顯然不能滿足流態混凝土對工作性的要求。另外、實驗證明砂率低時流態混凝土保水性差,容易產生泌水、離析和板結。砂率高時坍落度損失較快,不能滿足工作性要求。

  各種因素對砂率的影響:

  (1)砂率隨著石子空隙率的增加而增大;

  (2)砂率隨著漿體體積增加而減小;

  (3)砂率隨著石子最大粒徑的增大而減小。

  5、環境溫度的影響

  溫度影響水泥水化和硬化速度,隨著溫度增高水泥水化和硬化速度加快。因此環境影響流態混凝土的坍落度損失速度。其表現為:

  (1)氣溫低於10℃時流態混凝土坍落度損失較慢或幾乎不損失;

  (2)氣溫在15~25℃時,由於氣溫變化大使坍落度損失難以控制;

  (3)氣溫在30℃以上時,水泥的凝結時間並不進一步加快,同時氣溫變化範圍小,因此坍落度損失反而容易控制。

  6、延緩坍落度損失的方法

  (1)增加高性能減水劑摻量、提高初始坍落度;

  (2)調整緩凝組分的組成和劑量;

  (3)採用木質素減水劑配製泵送劑時其摻量不得超過0.15%,並且同時摻穩泡劑;

  (4)採用高效緩凝引氣減水時應同時摻穩泡劑;

  (5)發現欠硫化現象時應補充可溶性SO3;

  (6)能延遲水化誘導期的早強劑也能控制坍落度損失;

  (7)調整出合理砂率可延緩坍落度損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