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雲川 (本文不僅僅結合電視劇,還包括與小說人物的比較)

引自 pinterest

宋運輝

,雷東寶,楊巡,梁思申分別代表改革開放四種經濟運營形式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改革歷史和當時政治情況,決定了它們各自的出場順序。

歐洲歷史學家奧古斯特·孔德說過:「知識不是預見,但預見是知識的一部分」大江大河所描述的三人代表著人物隨著社會潮流的掙扎,我們身後有他們的痕跡,甚至未來人生道路也有他們的身影。至此,願所有前人的失誤不再重演。

雷東寶篇

近來思考構思小說人物的提綱和命運,極重考慮到人物自身的性格特徵與人物行為的匹配和情節發展的激化點。考慮到社會主義"姓資""姓社"問題的侷限性,雷東寶的性格自然明朗,因人成事性格與命運相輔相成。

雷東寶退伍軍人,敢做敢為,一腔熱血,韌勁十足,卻兼具著衝動、暴躁。面對複雜,混亂,迷霧般經濟形式,在一個人人自危創傷剛剛癒合的時代,需要一個這樣衝破重重阻礙,堅定不移,說一不二的人。

正如1978年安徽鳳陽縣小崗村

18位農民以「託孤」的形式按下的紅手印,拉開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雷東寶的帶領下鼓動30多人辦起磚窯,包產到戶,承包建築隊,長毛兔養殖,電廠,養豬場,煉製廢銅廠,一路走來磕磕碰碰,各種人物傾軋碰撞全靠著雷東寶衝勁和軍人鋼鐵般的意志。其中的磕磕碰碰乃至雷東寶後期的失敗,除了歷史的侷限性外不乏雷東寶知識上的欠缺。

雷東寶按照武俠套路的話,整個人是一把鋒利的寶劍,而宋萍萍於他是刀鞘,對外銳不可當,對內卻柔情似水。失去宋萍萍,雷東寶少了生活上的期待,便對事業更有了進取心,兩年牢獄生活也不能放棄費勁心思打下的江山。俗話說,打下天下的人不一定能治理好天下,於國於企業同樣如此。

宋運輝篇

三人中其實共鳴最多的是他,最不忍心的也是他。

三人中成就最大的是他,權力他是一廠之長,一句話東海也得顫一顫;婚姻,他娶了要顏值有顏值,同時兼具思想深度和廣度梁思申;家庭,兒女雙全。

小說創作,人物的交集碰撞是促進情節的一部分。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私營經濟選角全為男性,最後在外資上選為女性,梁思申代表的是更自由更充滿活力市場經濟的氣息。考慮到所有人以宋運輝為紐帶點,也顧慮到精神文明交流層次,宋運輝和梁思申的結合不出意外。

宋運輝學生時代的故事我不多述,除了艱苦奮鬥相似,那個時代是一個有距離感的年代,但蘊涵的情感,親情(姐弟),友情(大學室友)是共通的。宋運輝的轉折點是在金州,人物塑造改變更是在金州,從單純懵懂無知的學生一步步往上爬的過程,運用的手段從稚嫩到成熟,甚至結果出來後前岳父纔想起數十年前的埋下的伏筆。(電視劇表現的正面化和臉譜化)

小說宋運輝塑造的更立體,對水書記,劉總工,程副廠長,閔廠長各自的方法手段,捨得和放棄之間有大氣魄,在情感方面小說中塑造比較牽強的宋運輝對程開顏離婚的手段,還是把宋運輝塑造的正面了。宋運輝鼓勵程開顏調到幼兒園當老師的那一刻起,離婚的伏筆就已經埋下。宋運輝既然具有上進心,要求嚴格卻又把經銷財務方面的程開顏丟到溫水煮青蛙的環境中,程開顏學日語等等,慢性的捧殺讓溫室下的程開顏一步步走進離婚後不再甜蜜的金州。

關於金州官場的鬥爭,我一介未畢業的想法可能過於淺薄,宋運輝的努力和奮鬥是眾人看在眼裡的,再加上有心之人的栽培和利用,對於宋運輝來說,「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互換,分不清到底是誰促進了誰。

宋運輝身上偶爾看到自己的身影,不忍心的地方是我可能本身抗拒社會和環境後期潛移默化對宋運輝的改變。時代社會裹挾著你奔騰在歲月歷史中,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如同投起石頭丟進大海的漣漪。

楊巡篇

三人中故事中最吸引我的是他,最佩服的是他。

楊巡的故事更吸引我在於一個人與體制的抗爭中,在艱難的夾縫中,憑藉自身的眼光衝破自身侷限盛開的自由之花。

巧舌如簧,察言觀色,膽大心細,完美的執行力,楊巡就是賣饅頭也格外比別人掙得多。楊巡父親早逝,作為老大過早的承擔了家庭的重任,上有母親需要照顧,下面有三個弟妹教導撫養。

他碰上個體戶的興起,按上當時的說法叫投機倒把,利用信息不對稱倒賣電器等玩意,轉折點在於楊巡對於商機的把握。東北第一個大型的電器市場,隨宋運輝轉戰東海日常百貨商場,第一個五星級大酒店。兩次失敗一個是看人不準,栽了跟頭,另一個是當時政策掛靠的雷東寶鄉鎮集體企業出問題。

楊巡的成長反省是三人中體現最明顯的,商人逐利是天性,與梁思申合作的那次徹底澆醒了楊巡的私慾,商人應具有信用和承擔社會責任。「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天下熙熙皆為利往」楊巡,最後為98年遭難的長江中下游的羣眾,親自送去了幾車物資。

一個人有慾望不可怕,難能可貴在於大膽承認自己的慾望,赤裸裸的追求錢帶來的生活富足,再憑藉自己的雙手挑戰不可知事物。

楊巡愛財,取之有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