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日期: 2017. 02

01.JPG

中越最为期待的行程,就是会安古镇了。

 

好久好久以前,在不知道哪个电子报看到一篇文章「女生爱越南」,
讲著会安古镇里的建筑,绿树, 静水,
友善的人、便宜好吃的食物,还有每个女孩都应该有的,
去量身订做一套衣服。

 

于是会安就一直是我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
但因为东南亚在我的朋友群里实在太难揪伴了,
一直到这次才好不容易成行,也是整趟旅程里我最期待的点。

 

会安位在秋盆江口,16世纪时就已经是国际贸易兴盛的港埠。
当时镇内有许多华人跟日本人,日本人建造了远近驰名的来远桥,因此来远桥又称日本桥。
这桥的一头连结日本人区,另一端则是华人区。
据说猴年(1593)开始建、狗年(1595)建造完成,所以桥的两端各设有猴子跟狗的雕像。

02.JPG

来远桥外观。
内部因为参观时相机没电了,只有用手机拍了几张黑糊糊的,就算了。
 

03.JPG

黄墙黑瓦,猛一看真的很像中国的小镇。
虽然也不知道明朝的街屋是不是真的长这样,
但的确有穿越之感。

 

04.JPG

会安市场,听说有一摊河粉很有名。
不过当时不饿,就没进去吃了。
市场我个人觉得还好,卖的东西大同小异,带不走的水果外,
多是腰果咖啡之类(我预定要在超市买)跟一些纪念品。

市场前的水井现在还有水,可以让居民打水,非常古风。

我在会安市场一块钱都没掏出来,
倒是在会安市场对面的福建会馆买了两小张水墨画。
画是刻板印象、穿著国服越南女孩走在惠安小巷内,
一张是戴著斗笠,枝头几朵红花,
另一张则是雨天,女孩儿们撑著纸伞。


卖画的姊姊是华人后代,知道我从台湾来跟我用国语攀谈。
本以为她是在台湾工作过,但原来是从小就学的。
难道他其实是传说中心心念念想著要复兴明朝的后代?
 

姊姊指著画角落小小的签名「贤」,说这些水墨小画都是他哥哥自己画的。
但会安城内的水墨画匠气颇重,好像大家都是按照同样的范本临摹出来的,
说真的我更宁愿相信这位阿贤是工厂里的画师。

反正也只是贪个纪念,更何况这个古镇本就散发著一种水墨画的风情,
就在姐姐允诺我买两张算便宜的情况下买了两张 (脑波好弱)
(结果经过了一年还没去买框)

 

05.JPG

整个会安古镇就像是一个open museum, 入镇得买门票,可选几个景点进入参观。
我首选是保存较好的街屋,接著才是古宅(家屋)跟会馆。
这是民俗博物馆,印象中应该是最大、保存状况最好的。
其实展品我没有仔细看,都在研究房子的架构。

12.JPG
跟闽南人的建筑模式有点像,透过天井采光及通风。
外面热得要死,但是一进去好凉爽,里面连电扇也没有,非常的之绿能。

 

06.JPG

会馆们莫名给我一种北美洲华人会馆的感觉,比较没有兴趣。
广肇会馆是参观人数最多的,整个就是人如流水,所以我又跳过了。

 

_1620746.JPG

参观了广肇会馆对面的考古博物馆。
这是一栋欧风小楼,有我喜欢的回廊大窗。
一样没有认真看展览;基本我觉得会安小镇的展示都很有进步空间,
也或许他们不认为这是观光主打所以也没甚么上心。

 

也参观了有名的进记 (或晋记古宅)。
因为是会安最古老、保留最完整的古宅之一,所以游客络绎不绝,
而且好像主打团体,散客都没人理,然后因为里面团客多,有点不知道自己在看甚么,
连拍照都不知道如何切景。

书上说的中、日、 越建筑特色已有点有看没到,栏杆雕了甚么也不甚了了。

13.JPG

只记得一路走到后门豁然开朗,对著午后灿烂艳阳下闪耀的秋盆河,
不禁想到,淡水河淤塞前艋舺、大稻埕也应该是这般景象吧。

 

14.JPG

心胸都瞬间觉得豁然开朗。

 

07.JPG

家屋的话我较有印象的反而是德安号。
可惜因为天色已晚,很多细节在黯淡(?)白日光灯下无法看得很清楚。
这时候相机又没电了,所以就只能拿手机随便拍拍,自己都不知道拍了甚么。

不过德安号的展示做得比较好一点,至少我还记得这边是中药行,
兼做有为青年集散地 & 报馆。
因为历史脉络,有为青年们反的是法国人。

 

除了收费的地方外,也有一些不开放参观的点。
例如叶同源。

_1620553.JPG

因为开著门窗通风,所以我有偷偷看到墙上挂著的先人照片 (应是华裔无误),
以及磁砖拼贴出来的「童叟无欺」,应是商行吧。
门口一只尽责的家犬坐得挺挺,害我忍不住偷拍了好几张。
 

10.JPG

会安的人貌似很爱养狗,这边的狗儿跟人一样,都散发一种优闲的感觉。

 

15.JPG

冷眼看世间。

 

09.JPG

走过去他在睡,走回来他还在睡。
若人生也能如此,夫复何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