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劉秀、陰麗華和郭聖通三人的關係。在劉秀髮跡之前,就已經仰慕陰麗華的美貌,稱讚」娶妻該如陰麗華「,後起兵之後,劉秀於宛城迎娶了陰麗華為妻。

後劉秀進入河北發展,卻不想阻力重重,被當地勢力打得潰不成軍。郭聖通出身河北大族,父親郭昌輕財好義,母親出身真定王族,舅舅劉楊手握重兵。父親去世的早,她的婚事便有母親和舅舅做主。真定王劉楊看準了劉秀是一支潛力股,認為他有稱霸天下的可能,便提出聯姻的要求,與之聯盟。

此時陰麗華並未跟隨劉秀來到河北,而是在老家新野。劉秀雖然摯愛陰麗華,但迫於政治需求,他不得不接受劉楊的意見,娶郭聖通為妻。在郭、劉兩家的鼎力相助下,劉秀漸漸鞏固了河北政權,並在河北稱帝。

後來劉秀入主洛陽,迫不及待的把陰麗華接回了宮,可是立後一事卻是讓他犯難了。陰麗華雖然是他的原配,但郭聖通對其幫助極大。此時,陰麗華主動放棄後位,並勸說劉秀封郭聖通為後。於是,劉秀封郭聖通為皇后,封與郭聖通所生的長子劉疆為太子,陰麗華則為貴人。

天下雖已平定,卻有諸多叛亂,劉秀多次帶兵出征,均是把陰麗華帶在身邊。陰麗華先後為劉秀生下劉陽等五位皇子。郭聖通漸漸失去了「母憑子貴」的優勢,漸漸失寵。隨後,陰麗華老家被盜匪洗劫,陰麗華母親、弟弟被殺,陰麗華悲傷不已。劉秀看到心疼不已,心中對陰麗華的愧疚越來越深,而廢除郭聖通皇后之位的想法漸漸開始在他心底萌芽。

公元41年,劉秀徹底平定了天下,大權在握,對於郭聖通背後的家族勢力,他用不著再有所顧忌。於是劉秀下詔,廢除郭聖通皇后之位,改封中山王太后,遷居北宮。隨後,陰麗華被封為皇后。兩年後,太子劉疆自知母親被廢,局勢甚危,便主動辭去了太子之位,劉秀便封劉陽為太子。九年後,郭聖通去世。

縱觀郭聖通一生,她始終是被當做別人手中的一顆棋子。劉秀娶她又不愛她,封她為後又廢除其後。這一切對郭聖通來說簡直是對這殘酷世界最大的諷刺。不過,從另外一方面來說,郭聖通母子因沒有攪進皇權之爭,而得到了善終,這不知是不幸還是幸。

同時,這也讓郭聖通成為了歷史上少有的夫君皇帝在位,就被封為太后的人物。當然了,這個太后並沒有什麼實權,完全如同虛設,只不過是不愁吃穿、獨享晚年罷了!


劉秀在創業的時候娶了兩個老婆。一個是真愛,一個是娶了能少奮鬥十年。

郭聖通,就是這個讓劉秀少奮鬥了十年的女人。她背後是當時河南的割據勢力。劉秀在取得昆陽之戰的勝利後,一時名滿天下。之後因為義軍的內部權力鬥爭,劉秀的族兄被殺,劉秀必須低調蟄伏。

這時候劉秀就回到家鄉和陰麗華成婚了。之後被派往河南去為義軍收攏人心。劉秀在河南吃了很多憋,最後被河南的割據勢力真定王劉楊看中,最後劉楊決定投資劉秀,並且把自己的外甥女郭聖通嫁給了劉秀。

真定王劉楊當時手裡有十數萬兵馬。這為劉秀平定河南,攢下今後一統天下的資本作出了重要貢獻。劉秀就是在河南稱帝的。

而陰麗華呢?只是南陽新野的大戶之女,雖然劉秀少時就非常鐘意於她,但是在郭聖通強大的外戚勢力面前,純粹的男女之愛就顯得如此得廉價和無用。

劉秀稱帝後,為了穩定朝局,籠絡人心,必須要安撫這些功勛們。郭聖通成為皇后,是必然的。不過隨著劉秀漸漸掌控了朝局,劉楊最後叛亂被平定,郭聖通也失去了娘家的依靠。這個時候,一直是真愛且為原配的陰麗華自然會被扶正

郭聖通也明白劉秀的心思。劉秀先是廢了郭聖通皇后之位,然後封其子為中山王。封郭聖通為中山國太后這一舉動,也有事情到此為止,劉秀會善待郭聖通和郭家的意思在裡面。之後郭聖通隨子就藩沛國,又被封沛國太后。

可以說,郭聖通的婚姻,是地地道道的政治婚姻,是一場悲劇,哪怕她和劉秀在一開始顯得如何恩愛,到最後還是逃不過政治的影響。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