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選自2016年2月25日「新東方家庭教育直播間」曹萍老師講課實錄

夫妻在教養孩子過程中發生衝突時,要進行「自我覺察」,自我覺察什麼?我用了一個詞是「覺察」,我沒有用「反思」,也沒有用「思考」。覺察是什麼呢?覺察是察覺,發覺。覺察是一種非常棒的能力,我們反思、思考都OK,都沒有問題,當你反思的時候,當你思考的時候,你是後知後覺,但是,覺察就能讓你做到先知先覺,甚至是當知當覺。覺察力和先知力比思考力更高一籌,所以我們都要自我覺察。

當我們觀念不同的時候,怎麼自我覺察呢?

首先一定要清晰知道你要說的理是什麼,你表達的這個理到底是什麼,你自己能不能自圓其說,你是否能把它說清楚。

第二個就是你要清楚你表達的觀念要達到什麼目的,你是為了什麼。

自我覺察包括很多方面,今天我們就這兩點進行闡述。一個就是你要堅持的觀念,別人不能侵犯你這個觀念,第二個就是你表達這個觀念要達到什麼目的。所以自我覺察從這兩點入手,我們做一個小的練習,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求爺爺告奶奶,也要讓孩子上名校

VS

上普通學校,依然可以成才,不上

比如說,這是夫妻兩個人關於孩子上學的觀點:是上普通校還是上名校。一個媽媽跟我說了她跟她丈夫的分歧和不同的觀念。最後我總結了一下。

第一條是媽媽說的話「我求爺爺告奶奶,也要讓孩子上名校」,媽媽的話也說明讓孩子上名校確實不容易,今天這個現實,大家知道,想讓孩子入一個名校真的挺不容易的,包括學區房,給孩子做簡歷。我見過給孩子做的很精緻的簡歷,父母真的是不容易。而且不光有錢就行,你還得找一些人脈才能。但是媽媽就會覺得「求爺爺告奶奶」也要上名校。而爸爸會覺得上普通學校,依然可以成才,不上。

那我們看看媽媽的觀念和爸爸的觀念有什麼異同。後來我問媽媽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上名校,媽媽說:「孩子不上名校,就得不到更好的教育,也得不到更好的資源」。我又問:「為什麼呢?」這位媽媽說:「好的學校資源多,所以要讓孩子從小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這就是媽媽的理兒和目的。那爸爸的理兒和目的是什麼呢?我問爸爸,爸爸說:「我就希望孩子能夠更好的成長」,所以他這個詞是什麼呢?「依然可以成才。」

我們細分析,這位爸爸媽媽的理兒不一樣,但其實目的是一樣的。

一定要讓孩子提前上輔導班

VS

不上,要把孩子累死呀

這是另外一個例子,一對夫妻針對孩子上輔導班的觀點。一個是「一定要讓孩子提前上輔導班」,另一個也很堅決,「不上,要把孩子累死呀!」。這就是夫妻兩個不同的觀念,一個是上,一個是不上。

上的理兒是什麼呢?孩子現在學習很緊張,提前上了會讓他輕鬆一下。上這個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讓他後面輕鬆,輕鬆是目的。達到這個輕鬆的目的就是要提前上輔導班。

後面這個觀點呢,「不上,要把孩子累死呀!」。這個表達更直接,但是不讓孩子上的目的是什麼呢?也是讓孩子輕鬆。那他的理兒是什麼呢?「孩子提前上輔導班,就是太辛苦,就是太累。」

所以說,這對夫妻講的理兒不同,但是目的是相同的。

今天帶孩子去爬山

VS

今天帶孩子去游泳

這是我外企的一個朋友跟我說的,兩口子離婚了,但是兩個人有一個很好的一致的目的就是盡量減少因為離婚給孩子導致的創傷。有一次,他們約好了一個週末一起帶孩子出去玩,但是最後就幹什麼發生了衝突,最後不歡而散,最後哪兒也沒去成。後來我問了一下他們這個具體情況。原來是這樣的:妻子要帶孩子去游泳,她覺得游泳對孩子的體型各方面有好處。丈夫呢,一定要帶孩子去爬山,說是爬山會鍛煉孩子意志力。

後來我跟我的朋友說,雖然說兩個人講的理兒是不一樣的,但是不管是去游泳,還是去爬山,兩個人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讓孩子享受親情,減少離婚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這個案例是非常非常典型,我們的理兒不同,但是我們的目的是相同的。

所以說夫妻在發生衝突時一定要覺察自己的話,理兒是什麼,你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你把自己這個都分析透了以後,你的是這個,你們家那位是那個。其實當你們把最後的目的一攤開,你們驚奇的發現,你們的目的是一致的。這樣我們就會在教育孩子中,減少一些衝突,也更有利於採取一些有利孩子成長的方式方法。

新東方家庭教育直播間第2季開播

主題:如何處理教育孩子引發的家庭衝突

2月25日-3月17日每週四晚8點

曹萍老師和陳默老師在線開講啦

點擊頁面左下角「閱讀原文」,瞭解詳情!

如有任何疑問,請搜索「xdfajxx」

添加「愛家小新」個人微信號為好友

歡迎諮詢喲~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瞭解更多詳情喲!!

↓↓↓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