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財政收入為什麼總是不夠花? 蔡慎坤

  2010年,我國財政收入達到8.3萬億,而實際財政支出超過了9萬億。2011年,我國財政收入預算安排增長8%,財政收入89720億元,而預算財政支出100220億元,增長11.9%。幾乎每年,財政部都在喊財政支出壓力太大,如果我們只看公開的預算,似乎覺得政府花錢都花得有理有據,但細細的深究之後,我們也許會有太多的疑惑,我們的政府把錢究竟都花到了哪裡?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對政府供養大批公職人員從而支付龐大行政成本問題進行過深入研究,他將公職人員定義為「由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和城鎮居民繳稅和繳費來供養的黨的專職工作者、行政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以及協助黨政事業工作的臨時和非編製人員。」

  這樣的人究竟有多少呢?改革開放以來,不受預算和費用約束的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成了人數增長最快的領域,1978年以來,事業機構公職人員從1497萬人,增加到2007年的2874.2萬人,增長了192%;黨政等機構公職人員從467萬人,增加到2007年的1291.2萬人,增長了276.5%,其中還不包括協編和臨時編製人員。

  雖然在統計上2007年事業和黨政等機關的公職人員數量為4093.4萬人,然而各地方各部門各單位究竟供養了多少繳稅和繳費供養的人員,始終是一個謎(又是一個保密數字!)。保守估計,地方財政、各種部門和各事業單位,從各種渠道籌資發放工資的臨時編製、協助編製人員如果佔目前事業和黨政公職人員的25%,那麼在黨政事業機構中的公職人員,2007年就會達到5206.75萬人,佔總人口的3.94%,佔總就業的6.76%,由於黨政事業人員絕大部分在城市和城鎮,在鄉村就業的可以忽略不計,占城鎮總就業的17.74%。也就是說,在城鎮就業的每100人中,有17.74個人在黨政事業單位裏喫財政供養飯。

  全國總人口繳稅繳費供養人員比,從1978年的49人供養1人,增加到2007年的約25人供養1人。黨政事業單位退休的人員估計1500萬左右,這部分人員的工資福利,也需要繳稅繳費供養,總的供養人員規模達6700萬人,佔總人口的5.07%。2007年,實際上全國每19.72人就繳稅繳費供養1人。這還沒有計算需要鄉村居民供養的村級幹部和鄉鎮中的非編製人員,如果計算入內,供養比例會更高。

  這就造成了這樣一種惡果:中國政府的行政成本極為龐大,單以佔財政收入比例來看,2006年即達到令人瞠目的24%,排名世界第一,大約是日本政府行政成本的10倍!當年中國的GDP還不到日本的60%,而國家財政收入卻是日本的1.2倍!

  我們還可以從各國行政管理費用在國家財政支出中的比重進行比較:德國(1998年)2.7%;埃及(1997年)3.1%;英國(1999年)4.2%;韓國(1997年)5.1%;泰國(2000年)5.2%;印度(2000年)6.3%;加拿大(2000年)7.1%;俄羅斯(2000年)7.6%;美國(2000年)9.9%……我們社會主義祖國是多少呢?這裡不紅是2000年的陳舊數字:25.7%!也就是說,我國的行政管理費用11年之前就佔到了國家財政支出的四分之一!

  學者和民間都認為我國行政成本太大,而官方則不這麼認為。至少政府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打算採取強有力的措施解決這個嚴重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我們甚至無法從媒體上聽到納稅人主張自己的權利,更無法聽到納稅人對國家財政支出狀況的質疑和問責,所有這些聲音都被宣傳輿論部門和諧了。相反,我們從政府有關部門聽到的卻是我們絕對無法想像的話——原人事部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很委屈地說,中國的官民比例不是2005年「兩會」期間代表們議論的1∶26,這位王院長經過認真研究,認為這個數字應當為1∶198。王院長據此認為,與國外相比中國官員還不多,中國各級政府的規模還不夠大,政府供養的事業規模也還很小。王院長著意指出,美國2003年的政府公務員人數為310萬,「官民比」為1∶94,和美國相比,我國的比例顯然偏低。

  公務員的收入和揮霍常常被我們所忽視。有研究表明,世界公務員平均工資大致等於人均GDP,與一個國家從業人員的平均工資基本持平,是這個國家最低工資的2倍。最新的數據找不到,只有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08年的數據,人均工資是33869元,是當年城鎮最低工資標準的6倍。

  保守估算我國僅公車就不少於500萬輛,年消費至少在4000億以上,如果再加上公款喫喝公款消費公款旅遊,每年所謂的「三公」消費不少於一萬億人民幣(這裡還不包括建豪華辦公樓豪華館所的費用),這項開恰好是公開的國防費用的兩倍,這些都得益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好制度。

  在我國,公有制企業工資標準也參照公務員工資,結果造成了這樣一種匪夷所思的情況:政府注資企業各行業間工資差別之懸殊,在世界上絕無僅有。根據2009年5月5日《中國青年報》報道,在14家上市銀行中,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和中信銀行的人均薪酬各為45.62萬元/年、39.82萬元/年和34.61萬元/年,人均薪酬最少的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也分別達到13.04 萬元/年、14.79萬元/年和15.36萬元/年。而人民羣眾聚集的建築、餐飲、製造等行業的工資約為1萬元/年左右,兩相比較,中國行業之間的工資差距,已經達到了令人咋舌的3000%,是世界平均值的43倍!

  再看看公車消費、公款喫喝、公費出國、公務會議、豪華辦公樓、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還有謊言(宣傳)工程、各種盛會、晚會、慶功會,以及龐大的公共安全維穩費……就會明白中國的稅收絕大部分花在了不該花的地方。

  網上有一組流傳的數據,2007年,京滬高鐵項目的投資預算達到2200億元;2008年,中央推出40000億投資計劃;2008年,中國免除46個國家400多億債務;2009年,中國免除32個國家150筆債務;2009年,中國對非援助累計達到760億人民幣;2009年,中國累計對朝援助達到xxxx億元;2009年,上海更換5000塊路牌花費2億,平均每塊路牌4萬元;2008年,北京奧運會耗資3000億人民幣;2010年,上海世博會共耗資4000億人民幣,廣州亞運會共耗資2000億元人民幣……與之相對應的是,衛生部一位副部長2010年訴苦說:「如果實行全民免費醫療,每年就需要花1600億人民幣,中國目前不具備這個經濟實力。」

  GDP超越日本上升到世界第二的中國不具備這個實力,經常被我們國家媒體嘲笑的印度花在全民醫療衛生上面的錢,竟然是中國的3倍!經常被我們國家媒體描述民不聊生的美國花在全民醫療衛生上面的錢,竟然是中國的5倍!就連德國和俄羅斯在社會福利保障方面的支出,也佔到了財政總支出的55%-60%!而我國自已吹噓的也才15%!

  官員們常常諄諄教導我們:「中國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中國家,從總體上說還不是很富裕,不可能完全按照資本主義模式建立全面的社會保障體系,得把有限的錢使在刀刃上。」

  錢花在哪裡?的確讓政府費盡心機!據相關部門統計,僅1993-2003年,全國財政對教育經費的欠賬就達到9391億元。除了投入有限,國家優先發展城市和發達地區的戰略,以政策掠奪方式,造成「東南部像歐洲,西部像非洲」的怪異現象,還演出西部50.6萬代課教師20年拿40--80元代課費的慘劇。現在全國取消代課教師了,可貧困落後地區的教師工薪仍然跟不上通脹的速度,低於月薪2000元仍然是普遍現象。

  我們不反對把錢使在刀刃上,比如儘快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大幅度提高勞動者最低工資標準、決不能再讓孩子由於經濟條件限制喪失受教育的機會、必須解決普通民眾尤其是農民羣眾的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迫在眉睫地履行政府責任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問題是我們認為的刀刃問題在政府那裡並不一定真的就是刀刃問題——看看財政部2011年的財政預算,涉及維穩的「公共安全」開支高達6244億元,增幅高達13.8%,無論數額和增幅都比國防開支(軍費)高(後者為6011億元,增幅12.7%),這也是維穩開支連續第二年再超軍費開支。

  我國財政開支為什麼總是不夠花,原因遠遠不僅限於上面所列舉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