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史局【2018】總第302期本期作者:關捷

鰲拜,是清史上的傳奇。他出身於貴族瓜爾佳氏,背景是鑲黃旗佛滿洲(天聰元年前歸順的,叫佛滿洲,也叫老滿洲)的名將之家。爺爺索爾果是蘇完部部長,父親衛齊因戰功獲騎都尉世職,任盛京八門總管,伯父費英東是開國五大臣之首。鰲拜少年得志,到天聰八年的時候,已經憑戰功拿到了騎都尉的爵位。

明朝天啟年間,後金全面佔領遼東地區。明將平遼總兵官毛文龍率軍退守皮島(今朝鮮的椵島),他們在這裡與關外寧錦一線的明軍遙相呼應互為犄角,不時地騷擾和牽制後金軍的兵力。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兩代君王一直視皮島為心腹大患。崇德二年(1637)二月,皇太極下令十三弟英王阿濟格攻打皮島。鰲拜一馬當先,攻下皮島。戰後,由騎都尉直升為晉爵三等男,清太宗賜號「巴圖魯」號。崇德六年(1641),鰲拜跟隨阿濟格進攻錦州。五戰五捷。順治元年(1644)十月,鰲拜隨阿濟格進攻退守到西安的李自成。攻下三十八城,隨即揮師南下。先後打了十三次惡戰,大敗李自成的主力部隊。

順治三年(1646)正月,鰲拜隨肅親王豪格等率軍進攻張獻忠。兩軍相遇,鰲拜身先士卒,衝殺在最前沿。威風一時的大西軍潰不成軍,張獻忠被鰲拜手下的小將愛新覺羅·雅布蘭一箭射死。鰲拜率部擊破營壘130餘處,斬首數萬級,基本上肅清了四川一帶大西軍。那時,朝野上下都稱鰲拜為「滿洲第一巴圖魯」順治九年,鰲拜晉爵二等公,授領侍衛大臣。順治十三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師。

在清代,特別是清初,大臣在朝中的地位,往往取決于軍功。在四大輔臣中,鰲拜的軍功遠遠勝於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加之他本人又極為專橫,所以,他漸漸地強勢起來。他不把另外三大輔臣放在眼裡,他不把其他王公大臣放在眼裡,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他假傳聖旨擅殺大臣,甚至還敢殺了皇帝的堂兄塞爾弼。但是公道地講,要說他有叛心,那是誇大了。《康熙帝欽定鰲拜等十二條罪狀諭》總結起來,其實就是兩條,一專權,二貪腐。

如果當時他想叛,那麼,理應早有準備,朝野上下,他當時具備了一呼百應的能力。康熙組織小侍衛來抓捕,成功率很低。應該說,不管他多狂妄,孝忠於王朝的忠心還是在的。即使他有叛心,他也不敢冒險。當時,八大鐵帽子王他必須有所忌憚。鐵帽子王,那些隱退到權力中心之外的實力派,也讓鰲拜有所忌憚。這八位是18歲的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為禮親王爵號改)、8歲的簡親王愛新覺羅·德塞(鄭親王爵號改)、20歲的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博、7歲的信郡王愛新覺羅·鄂紥、19歲的顯懿親王(原肅親王爵號)愛新覺羅·富綬、12歲的庄親王愛新覺羅·博果鐸、22歲的平郡王愛新覺羅·羅科鐸、21歲的順承郡王愛新覺羅·勒爾錦,時稱八大鐵帽子王。平均年齡17歲,這是一個青少年的團隊。這些王雖然相對遠離了政治中心,有的王爺甚至只有七、八歲,但其背後是八旗雄厚的政治、軍事、經濟力量。絕大數文臣武將,都依附在他們身後。此外,還有德高望重的安親王岳樂,順治去世後,岳樂全力支持康熙的政治進取和軍事文化發展。這些力量都強有力地制衡鰲拜。因此,鰲拜當時的主要目的是專權,凡事要自己說了算,同時,為自己的利益集團謀利益,比如大規模地圈地等等。

還有一點可以證明他沒有叛心,就是康熙成功抓捕了他之後,沒有判他死刑,而僅僅是關押。並且在曆數他罪刑的同時,還一再提起他的戰功。在病逝44年後,康熙追賜他一等男爵。雍正繼位,還了他的公爵,給他的後人承襲。如果他有叛心,這是決不可能的。敗在小孩子手上,主要是他沒有預想到,康熙不是單兵作戰,他身後有龐大的智囊團,孝庄太皇太后、安親王岳樂及八大鐵帽子王,還有侍衛處索額圖那樣戰鬥在一線的狠角色。鰲拜最終是輸給了自己,作為一代將帥,他的政治是不及格的。


我只能說,大家都沒當過皇帝。為什麼鰲拜輸給了小康熙,原因無非三點。

首先,鰲拜太自大狂了,目中無人,自以為是了。那麼這樣的後果就是剛愎自用,認為自己的一切決斷都是正確的,不能綜合各種信息去得出事實的真相或者接近真相。

他的的幕僚兼同盟班布爾善更是想要利用鰲拜斗小康熙的機會亂世稱雄。根基不穩何來的萬丈高樓。此乃鰲拜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康熙為什麼能成功?我歸結為書讀的好、讀的多。為什麼這麼說呢?

擒賊先擒王是他唯一的機會,小康熙很明白這點,而且縱觀康熙執政以來所做之事,他不受宗教禮節的束縛也是成功的關鍵。

孝庄太后才是最重要的的人物,她安定下了朝政即將到來的危機。因為鰲拜的失敗也註定了其黨羽的滅亡,而且他們都是手握兵權的人,極大可能會起兵謀反。就是這時孝庄太后安撫了他們的心。才是清庭兵不血刃解決鰲拜及其黨羽勢力。

僅供參考

—— 活守墓人書


大意失荊州唄!鰲拜被小康熙表面不務正業的假象迷惑了,哪知道背地裡小康熙和他的追隨者每天都在默默的訓練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