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天對於艾滋病來說,基本已定大局,只要不是相當特殊的體質,利用四代抗體抗原檢測方法,準確率可以達到95%,按照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解讀的2019國家艾滋病窗口期最新版本,並且結合很多國家頂級的艾滋病防治專家的言論,像韓孟傑,吳尊友,邵一鳴,盧洪洲,蔡衛平等等,兩周艾滋病檢測為陰性能夠排除95%,也是稱之為定大局。然後到了三周和四周的艾滋病抗體抗原檢測,準確率能夠達到99%及99.9%以上。所以如果單純從一個群體的統計來說,兩周的檢測準確率已經很高了,特別是根本沒有艾滋病感染的高危行為,那麼艾滋病窗口期基本是無用的。如果一個人僅僅是低危行為,還在糾結於艾滋病窗口期,並且每天在網路上大肆探討和搜索艾滋病相關的信息及探討自己應該幾周去檢測艾滋病,我們更建議他應該接受恐艾干預一對一脫恐,至少這樣他可以不走彎路,較快速的脫恐。只是很多時候,艾滋病恐懼症患者不會像醫生參考群體數據,甚至覺得醫生是偏激和激進,他們選擇了個體化或者個性化的思維方式,總覺得自己是那個萬一,以至於陷入其中進行心理對抗,無法自拔,甚至還誘發了更嚴重的心理乃至精神問題,在沒有得到有效的恐艾干預指導下,按照自己的感覺去脫恐,或者接受網路位置身份的人的不科學指導,反而對自己的脫恐才是傷害。一句話,十四天對於我們所認為的艾滋病恐懼症群體來說,可以定大局。但是有過實質高危行為的話,我們還是建議4-6周進行二次複檢,消除假陰率和漏檢率,即可排除。目前DNA/RNA檢測還沒有完全普及,主要應用於極早期感染判斷和艾滋病感染者,作為確診試劑,現在還是選擇的是三代抗體檢測方法為準。國家艾滋病檢測相關的專家,都是最認可三代試劑。

艾滋病最新窗口期為2-3周左右

至於有的人說兩周沒發燒肯定沒得艾滋病,這個說法不科學。艾滋病初期癥狀一再被妖魔化,以至於很多艾滋病恐懼症總是拿著癥狀對比自己,不斷暗示,結果刺激了心理,產生了神經紊亂引起了免疫低下,造成身體更容易受到病菌傷害,產生癥狀,反覆刺激,導致了身體疲勞變成了一種常態,久而久之,癥狀難以消除,心理問題更加低下。大部分心理存在問題的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普遍免疫力都不是很高。所以拿發燒或者體溫是否判斷這個不是最客觀的,也是一種錯誤。國家研究該方面的專家主要是姜擁軍教授,其在2016年研究的50例艾滋病急性期實例中,並沒有明確表達每一個感染者都具備發燒的癥狀。艾滋病初期癥狀和恐艾症神經癥狀十分相似,但是到底是艾滋病感染還是恐艾症,主要是通過行為作為高危風險評估的第一步,艾滋病檢測作為評估的第二步,如果兩步都進行了明確判定,而艾滋病恐懼症患者依舊對艾滋病產生恐懼,影響工作和生活,那是務必需要具備艾滋病防治經驗的心理醫生介入,作為國內專業的實體恐艾症干預機構,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常常接到類似的案例。在恐艾的刺激還不夠深刻的情況下,越早介入恐艾干預,恐艾症的治療預後性將會越好。

艾滋病初期癥狀不作為明確參考

另外最後要說的是,的確一次性高危導致艾滋病感染的風險不像很多人所認為的百分百感染,甚至是一個不大的概率。但是網路上經常會有人謠傳,高危一次不需要進行艾滋病檢測,我們認為這個是錯誤的。主要超過紅線,即發生了無保護的性方面行為,我們認為都務必在艾滋病窗口期後去正規實體的醫療機構或防艾組織進行檢測,以給自己健康身體的良好證明。至於心理問題的解決,這個還得結合自己具體的情況,選擇自己信任的醫生老師進行長期持續的一對一干預,恐艾症癥狀慢慢也就消除,也能慢慢的重回自我生活了。

恐艾干預是最有效的脫恐方式之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