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歡電影《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個人認為是自己看過的最棒的戰爭電影,電影中精彩的不僅是宏大激烈的戰爭場面,更是其中對於人物的刻畫和對戰爭的重新審視。即便是放在在今天,當我再次觀看這部電影時,依然會被深深觸動。

《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每一個人物都非常飽滿立體化,即便是八人小隊中存在感最弱的厄本下士也是如此。

厄本下士給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菜鳥、懦弱、膽小鬼,這是大家很容易產生的印象,但並不是電影要表達的意思。

圖註:菜鳥厄本,圖片來自電影

圖註:注意厄本的臂章,圖片來自電影

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厄本的臂章上有個大大的T,這是Technology 的縮寫,是技術士官的意思,而厄本是軍階最低的五級士官。五級技術士官,主要從事文職工作,根本就算不上是個職業軍人,厄本自己也說在之前的訓練中僅僅進行過簡單的射擊,估計體能、戰術、演習都沒有參加過。不難看出,厄本本應該是個遠離戰場的非戰鬥人員,在軍隊中混個不錯的履歷複員後好找工作。

圖註:手忙腳亂的厄本,圖片來自電影

米勒上尉的到來改變了厄本的命運,他被調入特別小分隊,擔任翻譯一職。厄本手忙腳亂的拿錯了鋼盔,還提醒米勒上尉即將進入的地區遍佈敵人。厄本表現出了一個菜鳥的所有品質,膽小、慌亂、緊張,但是他依然聽從命令加入了小分隊,沒有半點猶豫。

小分隊出發之後,厄本開始和隊員們套近乎,不過大家都對他不感冒,也不願意和他多說話。畢竟厄本是新來的,而且是菜鳥,大家最不喜歡的就是新來的菜鳥。

圖註:和大家套近乎的厄本,圖片來自電影

之後在雨中的小鎮中與德軍交火,厄本抓著霍瓦特中士,就像緊緊抱著媽媽的孩子一樣。之後卡帕佐被德軍狙擊手擊中,而厄本在一邊安慰法國小姑娘,最終卡帕佐因為失血過多而死,小分隊損失了第一個人。

圖註:抱著中士的厄本,圖片來自電影

圖註:安慰法國小姑娘的厄本,圖片來自電影

後來小分隊遇到了廢棄的德軍雷達站,但是這裡有一個德軍的機槍小組駐守。米勒上尉一意孤行決定消滅機槍小組,就連軍醫都被分配了任務,只有厄本拿著大家的裝備躲在後方用狙擊手的狙擊鏡觀察。為什麼不讓厄本參與進攻,因為他太菜了,如果參加戰鬥不僅會丟掉性命,而且會拖累其他人。然後軍醫被擊中,在痛苦中死去,厄本則在一旁旁觀,他被眼前的死亡觸動了。

圖註:堅持不能殺戰俘的厄本,圖片來自電影

圖註:與德國戰俘聊天的厄本,展現了他心中的善良,圖片來自電影

醫生死後,為了給他報仇,大家要槍斃德國俘虜。在米勒上尉的強令之下,戰俘被釋放,這裡也是電影一個重要的衝突點。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厄本認為殺俘不對,而且還與俘虜聊天,還想給他水喝。最終俘虜被放走了,小隊再次上路。

圖註:在這座小鎮將讓厄本升華,圖片來自電影

埋葬了醫生之後,小隊繼續上路,他們終於找到了該死的瑞恩,而瑞恩要與他的兄弟們死守小鎮。最終,小分隊被瑞恩拖入了一個巨大的漩渦。在這場生死之戰中,厄本不再呆在後方,被安排給機槍陣地輸送彈藥。

圖註:輸送彈藥的厄本,圖片來自電影

圖註:第一次參加實戰的厄本,圖片來自電影

戰鬥開始之後,厄本還是很勇敢的,在槍林彈雨之中輸送彈藥。但是當梅利所在的機槍小組遭到德軍圍攻的時候,厄本跪了,直接導致了梅利被殺。之後他面對殺死自己戰友的德軍時舉起了手,德軍士兵離開了,然後厄本癱軟的坐在那裡。

圖註:跪了的厄本,圖片來自電影

圖註:癱坐在樓梯上的厄本,圖片來自電影

圖註:與殺死戰友的德軍士兵狹路相逢,圖片來自電影

在撤向最後防線時,厄本被留在了對岸,他躲起來裝死,看著德軍向自己人射擊,這個時候他認出了被他們放走的那個德軍士兵,厄本的眼神中產生了變化。就在千鈞一髮之時,美軍的援兵趕到,擊退了德軍,厄本也衝出來俘虜了幾個德軍士兵。此時,之前被釋放的德軍士兵想要套近乎,被厄本一槍擊斃,這是厄本在電影中開的第一槍。

圖註:目睹德軍士兵擊中自己戰友的厄本,圖片來自電影

圖註:挑出來俘虜德軍的厄本,圖片來自電影

圖註:德軍士兵又想套近乎,圖片來自電影

以上就是《拯救大兵瑞恩》中厄本下士的經歷,如果說他經歷了什麼,他經歷了戰爭。厄本在電影最後迎來了屬於他自己的轉變,成了一個戰士。

與那些身經百戰、經驗豐富、殺人不眨眼的戰友相比,厄本是一個沒有真正接觸過戰爭的菜鳥,就像在那場戰爭中所有走向戰場的年輕人一樣,他們大多心地善良、充滿恐懼、不知所措,他們在戰爭中學會了戰爭,在沙場上被磨鍊成真正的戰士。從這一點看,厄本是一個縮影,一個戰爭中普通士兵的縮影,儘管容易被忽視,但卻是一個不容易被覺察的亮點。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有經驗的軍官都知道,任何後來勇敢無比的士兵,第一次戰鬥都可能尿褲子甚至舉手投降。

因為人都是怕死的,不怕死的人是不存在的。

新兵第一次打仗,突然面臨隨時可能死亡的危險,一下子嚇尿是很正常的事情。

新兵必須經歷一到二次戰鬥,經歷過生命危險,這才能成長起來,成為真正的士兵。

絕大部分士兵第二第三次戰鬥就會比較穩定,雖然怕但懂得控制情緒。

自然,也有少數士兵始終陷入恐懼中,無法自拔,他們就不是當兵的料了。

厄本在電影中是個從沒有參加過戰鬥的翻譯,沒受過正規軍事訓練,只會打字,本質上和老百姓沒區別。

然而,第一次厄本參戰,就是他們二十多人對德軍近百名步兵和多輛坦克裝甲車的小鎮之戰。

後來我們知道,這二十多人幾乎全軍覆沒,米勒上尉的7人死了5人,只活了2人。

所以,在關鍵時候厄本嚇傻了,也是人之常情。

當時兩個美德士兵在房間裏激烈肉搏,厄本就在樓下。

本來厄本衝進去,就可以殺死德國兵,救下自己人。

然而,厄本哪裡知道房間內是什麼情況?

當時那種巷戰激戰,你沖入房間就很有可能第一時間送命。

在這之前,厄本也曾勇敢的遊走幾個地方運輸彈藥,但可以看到幾次差點中彈,也算是死裡逃生。

這種情況下,厄本嚇傻了,腳軟手軟,並不稀奇,任何新兵都可能這樣。

即便是久經戰爭的老兵,遇到巷戰也會嚇傻了,柏林戰役蘇聯老兵損失30萬人。

所以,厄本的膽怯可以理解。

然而,最終厄本似乎勇氣大了很多。

他曾經一個人跳出來,攔住了多名德軍士兵,將他們俘虜。

說明厄本並不是懦夫,只是新兵沒有經驗,才被嚇傻。

至於厄本和那個禿頂德國兵的接觸,體現了戰爭的殘酷。

禿頂德國兵用機槍打死了軍醫韋德,美國兵紛紛要求槍斃他。

厄本認為槍斃戰俘是不人道的,奮力阻止。

德軍戰俘為了保命,也反覆哀求,甚至說出來 我曹希特勒這種話。

最終米勒上尉釋放了這名禿頂戰俘。

但小鎮激戰中,曾經說過 臥槽希特勒 的禿頂戰俘,卻已經回到德軍中。

這個戰俘首先在肉搏戰中,殺死了那個美軍猶太士兵。但這也不能說有什麼不對,當時兩人拚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德國兵不能坐以待斃。

然而,德國兵一個人下樓梯的時候,發現癱坐在地上的厄本,就沒有開槍殺他,只是從他身邊走過而已。

說明,德國兵不是嗜血狂徒,還是講道理的,知道報恩。

但是,最終的戰鬥時,禿頂德國兵毫不猶豫的開槍打死了米勒上位,而明明是米勒上尉釋放了他。

但禿頂德國兵認為這是戰爭,如果他不開槍打死米勒上尉,米勒就會炸斷小橋,德軍就無法攻佔小鎮。

德國士兵受到的教育是:集體比個人重要,個人可以隨時為集體犧牲。

所以,為了集體,禿頂德國兵打死米勒是必然,他也毫不猶豫。

在一旁的厄本看得很清楚,也徹底瞭解戰爭的殘酷。

最終,厄本也槍殺了再次投降的禿頂德軍戰俘,給予報復。

這就是戰爭的邏輯。


厄本是一名沒在戰場上開過槍的翻譯兵,他被米勒上尉(湯姆漢克斯)選中加入了八人拯救小組。在這八個人當中,只有他沒有實戰經驗,沒經歷過被敵人屠殺和屠殺敵人。

在保衛大橋之戰中,厄本負責運送彈藥,厄本因為恐懼而緊張。

一支接一支的煙和被散落的彈藥,是厄本內心極為緊張的表現。

第一次送彈藥的任務,厄本完成得很順利。

但是敵人一下子增多了,厄本的恐懼戰勝了勇敢——他抱著彈藥躲在鐘樓下,被嚇得不敢動。

鐘樓上的戰友的彈藥用完了,只能和敵人肉搏。

他懦弱地癱坐在樓梯上哭泣卻不敢衝進去救戰友。

聽著戰友被殘忍殺害的聲音,眼睜睜地看著殺死戰友的敵人從身邊經過,他雙腿健康卻站不起來,手裡握著槍卻舉不起來,這是何等的恐懼和懦弱啊!

厄本真正的轉變在於親手殺了俘虜。他破壞了自己的規則,他曾經阻止過上尉槍殺俘虜,但最後,他殺得非常堅決。這說明厄本變了。當一個戰士開槍打死第一個人時,他才成長為真正得戰士。仇恨給了人力量。從厄本殺人開始,他就不再是那個懦弱、害怕、害死戰友的那個厄本了。厄本會殺越來越多的敵人。就像米勒說的一樣,自己顯而易見是個老師,但在戰場上,誰有猜不到他的職業,戰爭肯定改變了他。戰爭也改變了厄本,他殺的人越多,就離原來的厄本越遠,離自己的心越遠。


謝謝邀請,我希望能靠這個過考覈了。

我們首先來瞭解厄本這個人的身份。美國陸軍下士,他的下士臂章兩拐下面有一個「T」,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個「T」是Technician的意思。二戰片大家應該經常看到過這種臂章,說明該軍人具有某項技術,槍炮技術也可以,駕駛技術也可以,維修技術也可以,不要小看這個標誌,有額外津貼的哦。可是厄本,明顯就是具有翻譯技術,而且僅僅有翻譯技術。(真是可悲。)附,這個表示僅僅在二戰那幾年使用,看二戰片多的人才會熟悉。

從細節發現一切,這種製作極為精良的作品不會有廢話和多於鏡頭的。

1 厄本手忙腳亂的幾乎拿著一個德盔更上尉出去,上尉笑著說:「戰利品?」

2 上尉問厄本德語和法語怎麼樣,厄本說:「德語很好,法語會帶有口音。」

這兩點幾乎是暗示了,厄本是美國籍德裔了。二戰的時候,美國甚至招收了一批日裔軍隊,當然只是用在歐洲戰場,而德裔就沒有這麼嚴格控制了,畢竟外貌看起來差別比較少。瞭解了厄本是德裔以後,我們可以更細緻得分析厄本了。

接下來,厄本顯得和這些殺氣騰騰的老兵格格不入,沒有誰待見他。只有上尉和上士職業性的保護著他。這回讓近乎新加入戰鬥隊厄本心理有些溫暖,而這兩個人也會永遠在他心裡。

在一個隊員死在塔樓狙擊手搶下後,在下雨的小鎮裡面,一堵牆突然倒下,一小羣德國兵和上尉的小隊突然對峙了,雙方拚命要求對方放下槍,並且舉槍隨時準備開槍,厄本突然聽到那麼熟悉的母語,根本就沒有舉槍的念頭,只是大聲用德語要求對方放下槍。

接下來。101師的一個上尉帶著他的兵,居高臨下的擊斃了那些德國兵...硝煙散去,第一個鏡頭居然給的是厄本。(再次重複,這種極為精緻的電影是不會有多餘鏡頭和臺詞的。)

這個鏡頭非常短暫,幾乎看不到,也無從在厄本的表情上分析他的內心,可是我們可以假設一下他內心會不會有這樣一種想法:「也許再給我一點時間,我能說服對面的德國人。」當然,這也僅僅是我的假設。

往下看,找個了一個烏龍「雷恩」,大家用不喜歡的表情看著這個大兵,為了這個大兵,他們陣亡了一個戰友卡帕佐。只有上尉和上士沒有恨這個大兵,還有厄本,厄本覺得找到這個兵了,這個任務就算是完成了,他不用和祖國的人面對面開槍了,他會回到後方,繪製地圖去。

在一個小教堂,短時間的休憩,下級大兵們討論了一個問題,這是由狙擊手尼克森總是能迅速入睡而開始談論的,因為尼克森虔誠的信仰上帝,那麼大兵們在說,如果上帝在外面這一邊,那麼我們一定會勝利。德裔的厄本只怕是想的更多,因為德國人也是信仰上帝的。

厄本甚至和上尉聊了聊,他看上尉的眼神就是無比崇拜的,要是哪個男人這樣看我,我一腳踢飛他,這是新兵對班長的眼神在加強N倍。

然後往下是大家熟悉的衝突場面了,一個德國戰俘祈求不要被殺,拉著厄本的衣服求救,而厄本求上尉,上尉把這個戰俘放了,這一個決定差點造成嘩變。

我只知道,每殺一個人,離家就更遠-----米勒上尉

一直往下看,厄本對每一個大兵都保持距離,除了極度尊敬上尉和上士,基本上都是皺著眉毛的。

最後一戰,他被分配給一位機槍手當補充子彈的小嘍囉,他竭力的討好,對方對他可不怎麼待見,如果我沒有記錯,那是一個猶太人士兵。

厄本也在槍林彈雨裡面跑了幾個來回了,還真沒有看到他腿軟,也懂得在柱子後面躲子彈了,遠遠好過在第一次經歷戰鬥的時候,緊緊抱住上士的樣子了。可是在樓上一個猶太人和一個德國人在生死搏鬥的時候,他不懂得怎麼去做了,他猶豫,他彷徨,他穿著美軍的衣服,他是一個德裔

怕死?也不是第一次暴露在槍林彈雨中了

拿著槍,掛著彈鏈,槍林彈雨中蹦躂得挺歡呢。

那個德國人,在肉搏中殺死梅里西之後看到了厄本,就看了一眼,徑直走開了,沒有任何要攻擊的樣子,這讓我想到兩點。

1 德裔是不是有自己的外貌專屬樣子。(當年《特警判官》本來打算請施瓦辛格主演沒後來考慮到片子過於極短,不宜叫德裔的施瓦辛格主演,才換了史泰龍。德國人靠面貌就可以區分德國人和猶太人------至少我這個臉盲做不到。)

2 歐戰是不是有很多這樣的德裔美軍,在放水,至少美軍在對待德國戰俘上面算是比較文明的。

還有一點要澄清,上尉放走的那個德國兵和最後射殺上尉的德國兵是同一個人,而殺死梅里西的是另外一個德國兵。

接下去,德裔的厄本不知道是德國兵有意放水還是運氣好,沒有被發現。可是他目睹了那個,就是那個自己求米勒上尉放走的德國兵,開槍射擊上尉,打中了。

這就不是國籍,德裔,恩仇能說明問題了,這裡做一個調查,當過兵的讀者請回答:你的鄉親殺了你的班長,你會怎樣?

厄本,將成為你今生最後發出的音節

德裔的厄本馬上槍殺了這個殺死上尉的德國老鄉,至於其他老鄉德國兵,被他放走了。

怎麼評價厄本,看完大家自己想想。經典鉅作不是靠著特效或者是小鮮肉的容顏,而是每一個細節都值得去分析......


頭條有毒,昨天晚上剛從新看了一遍,厄本什麼時候看什麼時候生氣,但冷靜的想想,沒上過戰場,沒殺過人這樣已經不錯了,弄不好有的人還得尿拉一褲子,我沒上過戰場沒準第一次就得拉,估計厄本經歷過救瑞恩這次行動後回成為一名老兵,文武全能的老兵!


我不知道你所指的經歷了什麼是什麼,因為厄本曾求情放了那個德國士兵,但是德國士兵開槍射殺了厄本的戰友,還擊中了米勒上校,他開槍直接擊斃了那個德國士兵為了體那幾個戰友報仇,畢竟因為的仁慈導致了戰友的犧牲。也為了自我救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