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趙某是溫州一皮鞋廠的頭號設計師,他的設計讓鞋廠的銷量大增。爲了留住人才,老闆不僅給趙某開出上萬元的月薪,還讓他的女朋友到廠裏上班。

誰曾料到,“頭號設計師”趙某還有個身份,那就是頭號命案逃犯,他殺過人,還販過毒。皮鞋廠老闆得知後傻了眼,他怎麼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廠柱子”竟然是個逃犯。

19年前,來自湖北的趙某糾集一幫人捅死了老鄉黃某,殺了人的趙某從門路廣的老鄉那裏要來幾張身份證,一路從東北逃到了溫州。

來到溫州之後,只有初中學歷的他走上了販毒的道路。2009年他因販毒被判刑,2013年刑滿出獄。出獄後的他,千挑萬選選了個叫“劉瑜”的身份,真實的“劉瑜”是湖南人,和湖北的趙某口音相像。

他交了個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女友,從此踏踏實實地在溫州的鞋廠當工人。沒有上過設計院校的趙某無師自通,自己琢磨出一番設計的手藝。一年多前,趙某進入永嘉縣甌北鎮的一家百來人的鞋廠,成爲頭號設計師。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龍灣警方通過海量比對發現線索,最終將冒用他人名字的趙某抓捕歸案。

▲右二爲嫌犯趙某,其餘3人均爲辦案警員

近幾年,一個長期低調生存的羣體——逃犯,突然“高調”起來,有的上電視臺徵婚,有的報考公務員,有的被增補爲人大代表,還有的因質疑曹操墓真實性成爲媒體爭相採訪的“專家”。

相信大家肯定還清楚的記得曹操墓的真假之爭,“閆沛東”因手握衆多“造假證據”,頻頻發難於有關部門而成名於網絡。 可現實和人民開了個黑色的幽默,這個因“打假”而聞名於網絡的資深“打假人”居然就是最大的“假”。

據警方調查,“閆沛東”原名胡澤軍,曾冒充某媒體記者,宣稱其能提供法律諮詢,代辦冤案、錯案,並以詐騙手段先後騙取人民幣56000餘元。2006年2月23日胡澤軍被列爲網上逃犯進行追捕。 “網上逃犯”變成了“網絡名人”,是對公衆莫大諷刺。回顧“閆沛東”的成名過程,網絡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推手。“網絡”世界裏,在衆多網友盲目的助推下,“網絡逃犯”就這樣被“網絡”活生生的打造成了衆人推崇的“明星”。

抓捕逃犯確非易事,尤其是那些隱名埋姓甚至整容後低調生活的逃犯,潛逃幾十年不被發現也有可能。這些逃犯之所以如此高調,除了心存僥倖外,主要是以爲時間久了,以各種方法把自己“洗白”後,就可以堂而皇之的以假身份招搖過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