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九子奪嫡中,胤禛最後勝利,史稱雍正皇帝,他的胞兄弟,大多都沒有好下場,只有十三阿哥胤祥在自己上位過程中出國大力,最後被封了「鐵帽子王」,還有十七阿哥胤禮 ,就是甄嬛傳里的果郡王,只是下場不是電視劇里說的那樣是被雍正毒死的,十六阿哥胤祿被雍正過繼給了庄親王,承襲了爵位。其餘的下場如下:大哥胤褆因為向康熙進言要除去二弟,而被猜忌,被康熙囚禁在宗人府,到了雍正時期依然被囚禁在宗人府直至去世;二哥胤礽之前被廢了立立了再廢,之後便一直被圈禁,雍正上位之後還不放心,把他囚禁在山西一座府邸之內,派兵看守,直至去世;三哥胤祉一直熱衷於編輯古冊,對皇位不上心,也被他找借口奪爵幽禁至死;五弟、七弟雖然並沒有被處分,但是也相繼在雍正十年、八年去世;老八和老九胤嗣、胤禟都是被削爵然後囚禁至死;老十胤?運氣比兩個哥哥好一點,熬到了乾隆為他們平反的時候,得以開釋;十二弟胤祹也是一直被削爵,也是熬到了乾隆皇帝的時候才被封為親王;老十四胤禵按理來說和雍正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卻不幫四哥幫八哥,雍正上台果然找他的麻煩,先是不準進城弔喪,再是被派去看皇陵,後面又被囚禁,直到乾隆時期才被放出來;老十五則是一直在看守景陵。

皇六子與皇十一組皆早殤。


由於胤禩的黨羽遍布朝野,不僅僅是王公大臣,眾多內宮的太監都被收買,因此雍正繼位初期,太監們沒有給新皇帝應有的尊敬,打掃金鑾殿的太監盡然拿著笤帚毫無敬意地從萬歲的御座前走過。公開在朝野中散步雍正篡位之說,將雍正徹底的醜化為暴君,嗜殺如命。雍正的飲食起居都得小心翼翼。給雍正帶來極大的壓力,對他的執政形成了極大的干擾。他甚至用懇求的口吻要求大臣們恪守君臣之義,使自己不至於恐懼疑惑。雍正完全明白如果現在駕崩了,沒人為他掉眼淚。為了樹立威信,他抓住康熙這根稻草,決定改祖制,將天子守孝二十七個月改為三年。在這三年里,他有兩步打算,一步是利用最大的恩惠拉攏胤禩,用他的才能治理國家;另一步也盡量搜集胤禩黨羽的罪證,便於在無法為國家效力時治罪。胤禩在自己的崗位上抓住各種機會反擊,例如下令阻止蒙古藩王進京謁見康熙梓宮;主持工部時,為新疆的駐軍提供劣質武器,刃無鋼,盔有縫;將雍正正在策劃的制度泄露出去,製造混亂等等。兩位當朝雄才大略的人物在三年的交鋒中忍耐達到了極限。雍正四年正月初五,雍正發出上諭,曆數了胤禩的罪狀,將其消除宗籍,逐出宗室,改胤禩為「阿旗那」。胤禩也在三年的鬥爭中染上了嚴重的酒癮。

六月雍正公開了胤禩四十條罪狀,並將其監禁。九月,胤禩患病,嘔吐不止,生命垂危。雍正得到線報的那一刻,心軟了下來,他召集大臣討論,希望能從寬處理,同時令人「用心調養」,只是胤禩大勢已去,幾天後這位「八賢王」魂歸西天了。


縱觀康熙的一生,豐功偉績數不勝數,但在皇位傳遞的問題上百般猶豫,「九子奪嫡」的慘狀,成了他洗不去的「污點」!

眾所周知,清朝時期,為了防止昏庸君主的出現,對皇位繼承人的選擇方式進行了更改,不再僅僅是「立嫡」,還考慮「立賢」。這種靈活的傳位方式讓清朝的歷代君主都是不可多得的賢明君主!

好了,言歸正傳!康熙十五年,二皇子胤礽被封為太子,也許是「高處不勝寒」,胤礽日漸驕縱蠻橫,並且結黨營私,這讓康熙十分不安。後來,康熙以「不法祖德,不尊朕訓,惟斯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宣傳廢黜太子,之後眾多阿哥開始了對皇位的覬覦!

據記載,當時參與奪嫡的皇子共有9人,分別是:大阿哥胤褆,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在這幾個人中,雍正最忌憚的還要是八阿哥胤禩。首先,胤禩待人隨和,處事體貼周到,不僅在朝中的威望很高,而且在民間,江南文人的圈子裡也很有口碑,康熙年間,李光地曾稱讚到:「諸王之中,八王最賢」;其次,八阿哥總是能有條不紊的完成康熙布置的任務,很得康熙歡心,甚至在太子被廢之後,就任命他為署內大臣、內務府總管,這在當時滿朝震動的情況下,體現出了康熙對他非同一般的信任!

只是後來,受誣失寵,雖然後來複立為貝勒,但終究棋差一招。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駕崩,經隆科多一人口傳詔書,由四阿哥胤禛繼位,而胤禩最悲慘的時刻也隨之而來!

雍正知道,雖然傳位詔書已經公布,但八皇子的追隨者依舊不少,對他應該儘力安撫!於是,當即命令胤禩、馬齊、隆科多、胤祥四人總理政務,以示優寵,不久加封為和碩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兼辦理工部事物!

看似優寵,實則暗中找茬!據《雍正朝起居注》記載:①「從前眾皆奇異廉王,保為皇太子」②「朕之此弟較諸弟頗有識量,可資於理,非我等能比!」同時也曾多次氣急敗壞怒罵胤禩,由此可見「君子無罪。懷璧有罪」,胤禩被雍正嫉恨,那下場還能好嗎?

果不其然,雍正一方面安撫胤禩,一面將其親近的人全部遣散,徹底孤立他,並多次公開辱罵胤禩!雍正三年,康熙指責胤禩懷有私心,搬弄是非為由,革去爵位,並派人日夜監視!這還不夠,次年,將胤禩福晉革去稱謂,休回外家,挫骨揚灰,並將其囚禁在宗人府,革爵除宗,同年三月,又讓他改名「阿其那」,其子改名「菩薩保」。

五月,雍正皇帝召見諸臣,曆數胤禩罪責四十款,並公之於眾!九月,胤禩病死在監所之中,但後人多認為他是被毒死的!


胤禩,是康熙皇帝的第八子,他自幼聰明,並且又有親切隨和的習慣,在處事方面也很細心,因此他不僅在兄弟中有很好的人緣,並且和朝中很多大臣也有很好的交情。同時在康熙晚年發生眾子多嫡時,胤禩也是極其重要的一員,其黨羽勢力也很強大,曾是雍正皇帝的政敵和對手。

那雍正皇帝登基後是如何處置胤禩的呢?

作為雍正皇帝的政敵和對手,雍正皇帝為了穩固帝位,當然會對胤禩採取壓制打壓的手段,但作為帝王的雍正,深通帝王之道,並非一開始就打壓胤禩的,而是先安撫來穩定局面,到穩固局面後,才開始找理由借口奪其爵位、對其幽禁。

在開始的時候,雍正雖然得以繼承大統,但因為胤禩有很好的人緣和名聲,雍正為了穩定人心、穩定局面,就以胤禩和胤祥、馬齊、隆科多四人為總理事務大臣,又封他為和碩廉親王。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人看到他對胤禩的恩寵和重用來安撫人心。

之後雍正皇帝就開始疏散和胤禩關係好的人,讓胤禩身邊沒有親信之人,胤禩也開始多次受到雍正皇帝的責罰。

後雍正又以胤禩心懷怨恨私心、搬弄是非、阻撓雍正皇帝處理政事為由,就讓人在胤禩家周圍防守,雖然他們只是追隨胤禩行走,但主要目的就是監視胤禩。

到後來胤禩就被革去黃帶子(黃帶子是清宗室別稱),並有宗人府除名,並且還將胤禩的妻子革去福晉的封號。

後又將胤禩囚禁在宗人府,並建築高牆,身邊也只留兩個太監,之後又被迫改名為「阿其那」。

而後雍正皇帝又會集諸王大臣,曆數胤禩之罪,最終定下胤禩有四十款罪罪狀,沒多久胤禩就死於禁所,時年四十五歲。後來到乾隆時期,乾隆皇帝以胤禩於悖逆之實,於是就恢復其名和宗室身份,並錄入玉牒,這也算是對他的一種安慰吧。


雍正繼位後,這位以"冷麵"著稱的皇帝對他的政敵自然是毫不手軟。曾經的對手四哥君臨天下,步步緊逼,胤禩也無能為力,只能任人宰割。雍正也是深諳帝王之術的,處理起八爺黨也是非常老練的。

第一步 欲擒故縱

雍正還未正式登基,就加封胤禩為和碩廉親王,以穩定朝局和八爺黨,看似恩榮,實則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一點,胤禩的福晉郭絡羅氏看的很清楚。

第二步 剪除羽翼,藉機打壓

從雍正元年到雍正三年,雍正不斷借故處置八爺黨,剪除胤禩的羽翼。而胤禩也多次受到雍正的苛責。皇帝找你茬,你也沒辦法。雍正元年,因為新制門房油漆味太大,雍正罰胤禩和一眾官員跪了一晝夜,只因為工部是歸胤禩管理的。雍正二年,雍正又申斥胤禩詭詐。胤禩只能逆來順受。

第三步 正式清算

雍正三年,雍正諭責胤禩搬弄是非,動搖百官意志,擾亂雍正施政方針,交宗人府議定,胤禩被革去王爵,撤出佐領。此時,廉親王府被雍正以防守為名,全盤監視控制。雍正四年,雍正開始正式清算胤禩。將胤禩,胤禟革去黃帶,由宗人府除名。將胤禩之妻革去福晉並休之放回外家。最後,雍正頒布罪狀,將胤禩,胤禟改名阿其那,塞思黑並囚禁於宗人府。同年,胤禩死於監牢。民間很多人認為,他是被雍正毒死,但並無史料佐證。

成則英雄敗則寇,這就是八賢王的結局。


對待胤禩一黨,雍正登基後,主動施以軟硬手段,這時因為他是皇上是最高統治者。但這種位置也有不利的因素,皇帝要時刻提防提防臣下算計!特別在雍正初繼位的特殊情況下更易出事。雍正清楚地認識到:多年的儲位之爭,皇子們斗紅了眼,為了皇位,一切都可以犧牲!康熙皇帝駕崩,胤禛繼位,一切都來的有些突然,讓很多人都措手不及,更準確地說讓八子胤禩想要爭奪皇位非常不甘心!在康熙皇帝死後,八子在暢春園中:並不哀痛,乃於院外倚柱,獨立疑思,亦派事務,全然不理,亦不回答,其怨恨可想而知了。胤禛鎮定隱忍,不必要激成事端。胤禛對此早已有所預料,認為自己成為皇位繼承者之後,勢必會發生一些預想不到的事。康熙死後第二天,尚未正式即位的雍正就任命胤禩為總理事務大臣。十二月十一曰賜胤禩爵號和碩廉親王。因為的因為雍正在即位初期需要安撫那些與他相對立的勢力,在對立勢力中胤禩的能力最強,勢力最大,雍正給胤禩加官晉爵,實際上對胤禩鉗制,收服人心,慢慢地削弱胤禩的勢力。到了第二年夏天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在對胤禩的態度上。在這以前,雍正對胤禩也有過指責,二年四月初七日,雍正對諸王大臣說:自康熙四十七年以來,我的無知弟兄胤禩結黨妄為,惹先皇之憂,朕即位以後,不論胤禩從前諸惡,唯念骨肉兄弟之情,但他不知痛改前非。接著,雍正下令諸王大臣對胤禩據實揭發,不許隱諱。這是對胤禩開展凌厲攻勢的開始,往後就更加嚴重了。到了雍正四年,皇帝開始對胤禩大掃蕩,大清除!雍正發出上諭,曆數八阿哥的罪狀!雍正說胤禩有違大清列祖列宗,而實質是在謀取儲位給他這個新君製造難題。解決這種嚴重對立的關鍵,就是要懲治胤禩,要奪他的黃帶子,將其逐出皇室。胤禩之妻革去福晉,休回母家,不再有住來。到了二月,將胤禩降為民王,交所屬旗內稽查,三月,胤禩奉皇帝命改稱(阿其那)。在這種情況下,雍正要加快速度處理八子及其他對敵兄弟。九月,胤禩在囚禁的地方死去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