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是文化因素的問題。

任何國家選擇任何制度或者實行任何制度,從本質上來說是這個國家的文化造成的。

因為,是否選擇或者是否願意這套制度,實際上是每一個人做出選擇的結果,而每一個人的選擇的總和,就造成了這個國家的選擇。

而利比亞在歷史上,尤其是現在居住在哪裡的人基本都沒有經歷過文明的階段,總的來說還是部落時代,和原始文明差不多的形態,要一下子進入到工業文明階段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比如,很多工業文明的價值觀,根本就實現不了,簡單的來說,如婚姻價值觀,工業文明的價值觀就是自由戀愛的價值觀,這個是不可能實現的,尤其是在那種部落制的地方。又如,要有法律,以及司法要獨立,這些也不可能,所以雖然制度可以建立,但是執行起來基本每人能夠去執行,自然也就實現不了了。


在美國獨立戰爭後,美國國內黑人佔了20%,而且還在快速增長,嚴重擠壓了美國白人的生存空間。因此,這些黑人都是當年英國從非洲抓過來做苦力的,來自非洲各個地區,因此,美國主張把黑人送回非洲。於是,在1819年,美國通過了遣返黑奴法案,並且很快開始實施,而當時遇到一個問題,如果按照原籍遣返,那麼成本太大,因此只能是就近集中遣返。最後選擇了賴比瑞亞。剛剛到了賴比瑞亞的黑人就想複製美國的制度。但是美國的制度哪有這麼容易被複制的。來到賴比瑞亞的黑人說是美國黑人的精英,實際上是剛剛解放的黑人奴隸。沒有良好的教育,有不少是被美國忽悠來到了這裡。

美國-賴比瑞亞人創造了一種他們處於統治地位的種族隔離制度。提高了英語國家語言的狀態,來到這裡的黑人都穿著歐洲衣服和吃美國食物,自豪地把他們的名字在種植園繼承了酷刑,提倡個人主義犧牲非洲社區的社會。就像過去佔據非洲其他地區的白人殖民者一樣。他們建立了以美國為基礎的機構,總統由參議院和眾議院支持。賴比瑞亞國旗是從美國複製的。美利堅合眾國人禁止向土著人取得賴比瑞亞國籍,禁止他們擁有土地的權利,禁止他們投票的權力所謂的民主就是笑話。

1944年,威廉·杜伯曼執政,他擔任總統28年間,在政治與經濟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對內推行民族統一政策,給予擁有不動產的當地居民以選舉權和議會中的代表權,修改某些歧視當地居民的法令。對外實行門戶開放政策,積極鼓勵外國資本投資。1971年7月杜伯曼病逝,威廉·理查德·托爾伯特繼任總統。70年代以後,賴比瑞亞經濟狀況日益惡化,美裔賴比瑞亞人上層統治集團同當地居民之間的矛盾更為激化。1989年12月24日,賴比瑞亞全國愛國陣線在象牙海岸組織反政府武裝,在查爾斯·泰勒的領導下攻入賴比瑞亞,全面內戰爆發。長達7年的內戰共造成了15萬人死亡,85萬人成為難民,徹底摧毀了賴比瑞亞經濟。


美國獨立之初黑人奴隸制在美國部分地區尤其是南方是一個頑固的存在。但美國北方出於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需要,對自由勞動力有很大需求。儘管當時美國北方正義人士不斷組織南方黑奴逃往北方,但南方奴隸主會對逃亡黑奴進行圍捕並打擊北方廢奴人士,加上當時美國政客們還不敢下決心廢除黑人奴隸制,為了解放被奴隸制壓迫的黑人,一些美國人想出一個辦法,即到非洲弄到一片土地,然後把要求自由的黑奴們組織遷居到那裡,於是一個全新的國家---賴比瑞亞就誕生了。

賴比瑞亞建立後雖然按照美國制度進行管理,但當初移居賴比瑞亞的黑奴們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因此他們對美國的三權分立、權力制衡體制的精髓沒有能夠深刻理解,結果在管理國家時難免使美式體制被弄得走了樣。同時由於當時非洲大陸普遍存在部落體制,這種狀況不可避免地會使賴比瑞亞受到影響。更要緊的是賴比瑞亞沒有像美國那樣發展近現代大工業,而是像非洲其他國家一樣僅以發展幾種經濟作物來維持國民經濟,這使賴比瑞亞在經濟上很難實現近現代化。

賴比瑞亞像不少其它不發達國家一樣,在國家發展進程中沒有優先發展近現代教育,這使得國家因為缺乏優質人才而在經濟發展上很難實現可持續發展。雖然賴比瑞亞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沒有受到蹂躪,但賴比瑞亞卻沒有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歷史性契機,實現國家的跳躍式發展。

賴比瑞亞在國際上名氣比較大的是它的航運業發展水平還行;另外賴比瑞亞出現過足球明星競選總統成功的事情。足球明星當總統這在世界政治史上還算是第一例。


1,非洲中南部多為熱帶雨林和草原,不適宜農耕文明的發展,所以文明發展較慢。2,當地居民逐漸形成的生存習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