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吳印鹹攝影藝術雙年展高級研修班」如期舉行,研修班由著名策展人、平遙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張國田和中國攝影出版社社長趙迎新擔綱講師。兩位講師與現場聽眾分享了各自對攝影創作的體會和影像之外的思考。參加研修班的資助計劃獲得者紛紛表示收穫良多。入選者之一王攀將參與本屆雙年展的體會總結如下,與大家分享:

我是攝影師王攀,感謝中國攝影出版社的評審委員會,讓我的作品《呼吸間》能夠得到首屆吳印鹹攝影藝術雙年展的資助,讓我能夠更有信心持續完善這個拍攝項目,不敢說能為中國紀實攝影添磚加瓦,但卻能為自己來過這個世界留下一點痕跡。

吳印鹹大師是中國共產黨攝影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其作品影響深遠,熟知的便是出現在小學課本上的那張閃著光輝英雄形象的「白求恩大夫在黃土嶺戰鬥前線搶救傷員」的工作照。在本次雙年展上更是得見了另一張工作照的原作,以及放置在旁邊的那張「白求恩大夫葬禮」的原作,甚是震撼!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作品外,還看到了吳老其他的攝影作品原作,感嘆於在那個艱苦年代所創作之不易。於1923年在沭陽承暉門下創作的《曉市》更是令人折服。同時,現場領略了沙飛、石少華、徐肖冰、孫明經四位中國攝影大師的作品所折射出的戰爭和革命年代歷史印記,堪稱經典。朱憲民與王玉文兩位老師的作品更是讓人欽佩,按照年代排序例的形式展現兩位藝術展拍攝的普通民眾日常生活。蘇月斫策展的「再造記憶」國際四人展又讓我們看到了國際青年攝影師如何審視自己,並與當下展開對話。好看的展覽很多,不一一細說,總之,收穫良多。

之後,參加了「吳印鹹攝影藝術雙年展攝影高級研修班」,聆聽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藝術總監張國田老師和中國攝影出版社趙迎新社長的課程。張老師以17年來舉辦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的實際經驗,分析和總結了當今世界攝影發展趨勢,以多個案例給在座的受資助攝影師以及愛好者拓寬了拍攝思路,如何能打破常規,敢於實踐和創新,不走他人走過之路。聽完趙迎新社長的講課,我記下了三句話:1.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2.大知閑閑小知間間;3.這是一條艱難的路,人很多,機會卻很少,我最好的建議就是,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因為快樂而攝影,說到底,攝影只是一種消磨時間的絕佳方式。趙社長又列舉「尤金·史密斯、羅伯特·卡帕、亨利·拉蒂格」等大師的作品,做了分析與講解,最後,就本次受資助的攝影師作品逐一做了點評,指出了不足與需要持續拍攝的重點。

再次感謝本屆吳印鹹攝影藝術雙年展的資助,我將繼續用所看所聽所學努力拍好每一張照片,不愧對這個時代。

王攀

2018年5月28日凌晨

王攀入選作品《呼吸間》

(部分)

呼吸之間,瞬息萬變。

每個人的人生軌跡也許不同,但我們卻有一個共同的終點——死亡。這聽起來有些憂傷,可是誰也不能逃避或者改變。但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沒有誰會把它時常想起,直到奔向終點時卻發現無法回頭。

拍這組照片的過程,也是我努力走出抑鬱灰霾的過程。正在人生旅途的我,除了腳下的路,還有沿途風景,以及那些不期而遇的人。

時間雖能沖淡那些在我們心裡留下長久烙印的人和事,但卻無法忘懷往昔那最初的美麗與感動。

北京景山,打太極拳的老人。

北京鼓樓 ,三輪車裡聊天的人。

北京景山公園,唱京劇的老人。

西藏納木錯,擺攤兒的孩子。

雲南德欽,路途喝水的司機。

北京頤和園,走向樹端的女士。

北京世界公園,訓練馬的男子。

四川成都,河邊釣魚的男子。

北京衚衕,路邊的舊貨。

重慶洋人街,「唐老鴨」裝扮的人。

近期熱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