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建築隔震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形成了以建築隔震諮詢及隔震設計爲引導,建築隔震產品爲核心,隔震產品安裝指導、更換、維護爲外延服務的全週期產品服務體系。2017年公司在全國房屋建築減、隔震市場的佔有率爲30.12%左右,處於領先的競爭地位。

技術優勢鑄就行業領跑者地位

公司成立之初,確定了提高產品技術含量的發展策略。自成立至今,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費用化支出)7,650.43萬元,科研人員數量持續增加。目前已擁有國內橡膠、高分子材料、化學、機械加工、工程結構方面的技術人員、研發人員94人,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和較高的產品製造工藝水平。

經過長期的試驗和經驗積累,公司在橡膠配方、鋼板表面處理、膠黏劑的粘接工藝、硫化工藝等方面都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參數和經驗,能夠保證橡膠的抗變形、抗老化、耐候性,以及橡膠和鋼板的緊密粘接等要求,從而有能力生產出高質量、高性能的隔震橡膠支座。公司主導產品的質量高於國家標準,400mm至1500mm的隔震橡膠支座的關鍵技術性能指標超過國標:產品水平極限剪切變形能力國標要求350%,公司達到400%;產品水平力學性能偏差國標要求±25%,公司達到±15%。國家住建部2018年6月發佈的於2018年12月1日實施的行業標準《建築隔震橡膠支座》(JG/T118-2018),上述產品質量關鍵技術指標已提高至公司標準。公司較高的產品質量標準解決了建築隔震技術運用中的技術瓶頸,成爲行業領跑者。

因爲目前行業內大部分企業僅爲單純的產品製造和銷售商,缺乏隔震理論、結構地震動力分析、隔震設計和諮詢等技術和研發能力,不具備提供隔震技術成套解決方案的能力。公司培養了大批地震力學分析、隔震設計、建築建構分析、新型隔震產品研發方面人才,成爲目前國內爲數不多的專業提供建築隔震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全套服務方面也處於領先水平。

標竿性項目成拓展市場“利器”

正是如此強大的技術領先優勢,成就了公司一系列經歷地震考驗的標竿性項目。2014年8月3日雲南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造成較大人員傷亡,但距離震中較近的會澤縣和巧家縣有6棟建築採用了公司減隔震產品,均表現良好。2018年8月13日雲南玉溪市通海縣相繼發生兩次5.0級地震,同年9月8日普洱市墨江縣通關鎮發生5.9級地震。上述地震地區有三十多棟建築採用了公司減隔震產品,均表現出良好抗震性。其中:通海三中距震中約2公里,雲南省住建廳調研表明:“通海三中隔震裝置的隔震功能已啓動,隔震建築自由平動3-5釐米,震後建築復位良好,隔震裝置工作狀態正常,無損壞。”

如此的標竿性項目,成爲公司拓展市場,由雲南走向全國的“利器”。一方面是因爲隔震技術在全國範圍內的推廣和應用,雲南省外各省市陸續支持相關建築強制或優先使用隔震技術,建築隔震橡膠支座市場需求將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憑藉前文提及的技術優勢以及相關的標竿性項目,爲省外市場開拓取得了先發優勢。

上述優勢會進一步確認公司在行業中的領跑者地位。根據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在2018年5月4日頒佈的《關於印發2017年城鄉建設抗震防災工作有關統計數據的函》的統計,2017年全國新開工房屋隔震建築工程1436棟,同年公司已發貨的在建隔震建築563棟,在全國房屋建築隔震市場的佔有率爲39.21%左右,說明公司在全國房屋建築隔震領域具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在行業內處於領先的競爭地位。

拓展產能,助力高成長

公司近年來的主營規模迅速增長。2016年、2017年、2018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爲2.98億元、2.7億元、4.5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0.17%、-9.64%、70%。其中,2017年較2018年主營有所下滑,主要是因爲2016年公司承接了北京新機場航站樓隔震項目。該項目爲公司成立以來承接的規模最大的項目,當年確認收入金額達到1.09億元,如果剔除此項目的影響,2017年較2016年主營收入增長35%以上。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爲0.67億元、0.62億元、1.1億元。同樣如果剔除2017年的北京新機場航站樓隔震項目的影響,公司淨利潤增長曲線也非常喜人。

以上多項數據顯示出公司正處在快速的成長軌道中。只是由於產能瓶頸已經顯現,因此,迫切需要拓展產能,以迎接全國市場將快速增長的產業紅利。因此公司利用本次募集資金投入減隔震製品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項目建成後將提升公司產能及研發能力,公司將能生產更多滿足市場需求的建築隔震橡膠支座,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助力公司持續高成長。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