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是在17-18世紀後半期,英國走上了殖民爭奪的道路,相繼打敗了西班牙、荷蘭和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國家,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1763年,在七年戰爭中勝利的英國首次驕傲地自稱「日不落帝國」。

我們來看一下19世紀的全球地圖就可以理解這個問題

可以看到英國鼎盛時期的領土有多大。非洲有近一半的實際控制區,亞洲有印度全境,馬來西亞等地的近三分之一的殖民地,北美加拿大全境連同美國西海岸,南美控制不多卻控制著近一半的白銀黃金開採,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亞更是忠誠的跟班,還有一系列島國至今也沒有脫離英國。這樣一個橫跨全世界的超級大國,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西班牙也叫過日不落帝國,被英國打了之後就再也沒敢叫了)另外,英國的鼎盛時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以英國為首的國家擊敗了德國,這時的英國已經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領土。英國控制的區域達到了四千萬平方公里,約是整個世界陸地面積的25%。控制人口達到了4億,也佔了全世界人口的25%。所以說英國當時自稱日不落帝國還真的是明正言順。

歡迎大家的評論和分享,小逸看到就會和大家互動了!謝謝支持!


在各大殖民帝國中,英國算是後來者,但這毫不妨礙它在19世紀建成了一個範圍最廣、勢力最強的「日不落帝國」。「日不落」的崛起有著多方面的因素,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不能少。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

英國自身的經濟、政治在當時處於領先地位。1640年,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世界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於英國。經過各種內亂和戰爭,終於在1688年的「光榮革命」後確立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聯合專政,並逐步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這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掃清了政治上的障礙。在18世紀,英國又率先進行工業革命,使生產力飛速發展,經濟增長蹭蹭的。

有政治、經濟作為後盾,它的強大的海軍力量更像是如虎添翼一般,其實力之雄厚,無任何國家能與之抗衡。這使英國在世界性的血腥的殖民掠奪中佔有絕對的優勢地位。

維多利亞女王

它自己強是一方面,它的對手們發展得比較疲軟也是一方面。它的老對手法國位於歐洲大陸,地理位置上比較吃虧,不能像英國那樣被周圍的海洋所保護。因此雖然它也發生過資產階級大革命,但是卻受七次反法同盟的進攻,給其政治、經濟、軍事都造成了很多破壞。德國在英帝國輝煌的時候尚處於四分五裂的境地,國內的爛攤子還收拾不過來,無力參與國際競爭。美國在獨立戰爭後資本主義才正式起步,要完全趕上英國需要時間。這都給了英帝國把觸手伸向全世界的資本。

熙熙攘攘的倫敦街頭,19世紀90年代

英國對於殖民地的剝削體制非常完善,能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殖民地首先是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殖民地的原料被輸往母國製成產品,再傾銷到殖民地,為母國賺了大量銀子。資本家們再利用這筆錢擴大再生產,如此往複,使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飛速。之後為了使收回資本的周期縮短、省掉運輸費,乾脆直接在殖民地辦廠,大大促進了商品輸出、原料掠奪和對外貿易。

很明顯,英國的崛起有著軍事、經濟、政治、國際環境等多重原因,在各種因素的助推下英國才最終登上了全球實力的巔峰。

參考文獻:王小蘭:《「日不落帝國」成因新探》,《時代文學(雙月版)》,2006年第4期。


不邀自答

首先,最早的殖民帝國在新大陸開闢疆土時,英國人還在進行對英法百年戰爭,玫瑰戰爭以及黑死病造成的經濟損失的復興。同法國一樣,英國在十六世紀轉化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又依靠其羊毛貿易的發達形成了最早的資本主義,為日後的殖民帝國奠定了基礎。

英國人戰勝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所以,最早的日不落帝國不是英國,而是西班牙帝國,在查理五世的英明領導下,西班牙真正成為了「在朕的土地上,太陽永不落下」(查理五世的名言,日不落帝國的原型)。作為日不落帝國的一代,首先必須了解一下西班牙,西班牙這個國家最早是羅馬共和國的死敵迦太基的殖民地。所以隨著羅馬帝國的崛起,西班牙自然成為羅馬帝國的土地,羅馬帝國崩潰後,西哥特人擁有了西班牙,但隨著穆斯林的狂潮,710年,穆斯林佔領了西班牙的廣闊土地,718年,由於穆斯林和西班牙人的宗教不和,逃到北部的西班牙基督教徒和穆斯林開戰,此戰一直持續到了1492年,穆斯林勢力徹底被逐出西班牙為止,這場戰爭被稱為再征服戰爭(收復失地運動)。同年,義大利人在西班牙人的支持下,發現了新大陸。從此開始了殖民時代。

再征服戰爭形勢圖

查理一世統治時期,統一了伊比利亞半島除葡萄牙以外的所有土地。西班牙擁有真正的一片適合航海的完美的土地,其國土三面面海,北邊是難以入侵的統一了的法國,西邊是政治上友好,而且同事殖民帝國的葡萄牙,在這一情況下,西班牙人只能把目光投向海洋。於是1519年滅亡了阿茲特克帝國;1530又滅亡了印加帝國。依靠聯姻,哈布斯堡(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成為西班牙君主後又擁有了低地國家,南義大利的土地,還名義上擁有神聖羅馬帝國,成為了歐洲名副其實的巨無霸。

全盛時期的西班牙帝國

但因為三十年戰爭,八十年戰爭(荷蘭獨立戰爭),和海外殖民戰爭,西班牙逐漸衰落,到十七世紀中後期法國的崛起和十八世紀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絕嗣,西班牙人的土地被瓜分,一個強大的殖民帝國從此滅亡。

歐洲列強為爭奪西班牙而爆發的戰爭

再說說英國,在中世紀,英國的處境和西班牙完全不同,在中世紀,英國的第一個穩定下來了的王朝就是由維京諾曼人創建的諾曼朝。由於諾曼朝的龍興之地在法國諾曼底,所以說,諾曼英國就是法國的一個諸侯,但它比法國還強大,因為當時法國屬於分封制的國家,所以法國國王實際統治的土地很小。到1154年,安茹伯國在英國創健金花雀王朝後,英國人的土地在法國有廣袤的土地,在金花雀最強盛的獅心王統治時期,英國的土地北到蘇格蘭,南至西班牙,是名副其實的帝國(當時只有教皇認真的國家君主,才是皇帝,國家才能為帝國,這也是為什麼英國在日不落時期的全名叫聯合王國),這使英國人在中世紀對土地的重視始終高于海洋。搞什麼海上大帝國始終不在中世紀英國人的考慮範圍內。

英國金花雀王朝的版圖(綠色)

但到了英法百年戰爭後,英國人的觀念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首先,英法百年戰爭後,法國迅速統一,面對鐵板一塊的法國,在歐洲大陸沒有一塊土地的英國,只能把目光轉向海洋。在玫瑰戰爭後,英國人擁有了自己的民族工業,就是上文提到的羊毛紡織業。在羊毛貿易的繁榮下,資本主義在英國萌芽,終於在1640年展開了反對王權的資本主義革命以及在1688年的光榮革命。光榮革命後,英國的國力迅速上升,並把西班牙,葡萄牙所不注意的北美東海岸作為殖民地的大本營,到1733年,英國在北美有13個殖民地。1588年,英國戰勝了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後西班牙又陷入土西戰爭(西班牙和土耳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正式此時,英國、法國開始在新大陸大規模搶奪殖民地。在對法國的殖民地戰爭中(約1689-1763年),法國丟失了幾乎整個北美殖民地(為法國大革命買下禍根),又在與荷蘭的四次戰爭中,三次取勝。十八世紀中葉率先進行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後,英國成為了真正的日不落帝國(第二日不落帝國),一戰後,又吞併了德國的殖民地和奧斯曼帝國的部分土地。在1921年,土地面積達到了巔峰。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

1921年的日不落帝國。

但是一戰後,英法德奧等歐洲老牌強國逐漸衰落,一戰歐洲列強的巨大損失使美國逐漸崛起,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的經濟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隨著二戰的到來,英國更是損失了其幾乎所以殖民。冷戰時期,曾經的皇家海軍遠不及美國的艦隊。

今天的英國(連愛爾蘭也丟了)

祝我人類史上最大的帝國,英國之所以能夠如此,其實總結起來,就是在最正確的時間做最正確的事。

今天,那個威震七大洲日不落的強大帝國已經不在了,曾經的帝國主義超級大國一個個消失。希望隨時代的發展,世界將迎來沒有戰爭的一天吧。永遠記住國雖強,好戰必亡。


  「日不落帝國」這一個詞最早是其實不是指代英國的,它最早用來形容16世紀時的西班牙帝國的,這一詞原引自於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的一段論述:「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

  而我們所熟知的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是因為英國在18世紀後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在此之前,世界殖民強國並不是英國,而是西班牙和荷蘭,英國是在將他們一一打敗之後才開始變成日不落帝國。

  對西班牙的戰爭發生在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時期。在這一時期,新航路的中心已經慢慢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而英國正處於大西洋航路中心的優越地位。重商主義的伊麗莎白一世抓住了這一歷史性機遇,積極的鼓勵海外擴張。並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奪得了海上霸權。  

  在17世紀初,英國政府又成立了一些大的海外殖民貿易公司,進行海外殖民活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東印度公司。而在此時,世界上最強的殖民國家卻是荷蘭。因此,英國先後發動了三次對荷蘭的戰爭。最終荷蘭被迫接受了英國的《航海條例》,號稱海上馬車夫的荷蘭的殖民優勢被摧毀。  

  而到了18世紀,英國又與法國在殖民地的擴張發生了而激烈衝突,憑藉著資本主義制度的優勢,英國在七年戰爭之後戰勝法國,侵佔印度了大片領土。而此時法國卻喪失了大片的殖民地,再也無力與英國抗衡。

  從此之後,軍事、工業、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的英國逐步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逐漸建立起了號稱「日不落」的殖民帝國。 


話說這個問題有點麻煩,詳細的來說的話,肯定是說不完的,那麼就只能撿幾個重要一點的說了。

首先這一條英國稱霸世界第一步,就是他的諾曼底的土地被法國人給奪去,英國人徹底結束了對於歐陽內陸的統治,為什麼英國人失去了歐洲本土土地,會認為是英國人崛起的一個契機呢?原因便在於英國在後期,無論是在什麼情況下,他都沒有陸地的爭奪壓力,他是一個孤島,跟歐洲隔著一個英吉利海峽。同時奉行攪屎棍政策的他們,更是沒心沒肺的將整個歐洲攪得天翻地覆。如果說當時歐洲的執政者有拿破崙一樣的雄心的話,那肯定第一個先把英國給滅了,因為英國就是一個搞事的傢伙,如果不把他給剿滅了。整個歐洲永無寧日,你沒有了和平,你談何發展,由於英國在歐洲大陸上沒有存在陸地和權益,因此,他也不用費心在這件事情上面,他可以安安心心的將自己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發展工業革命上還有發展海軍上面,畢竟只要它的因果皇家海軍是無敵的,那麼敵人的部隊,就不可能登陸英吉利島。

相比較於英國而言,西班牙還是有法國,這兩個國家就是歐洲強國的典型,西班牙率先開闢了新航路,並且在南美洲攫取了大量的金銀珠寶,但是這些資本卻並沒有用來發展工業革命或者是發展海軍,反倒是被西班牙的統治階層全部用來享受了。最後這些用於硬通貨的金銀珠寶全部被英國人劫掠乾淨,法國倒是有同樣的機遇去發展工業革命,並且與英國人一爭高下,但是他的麻煩太多了,不說其他的,光一個跟他打了100多年的普魯士,或者說是德意志就夠他頭疼一陣子了,談何的精力去發展海軍還有工業革命,終於在普法戰爭里,法國人被德國人摧毀掉了全部的根基,徹底失去了稱霸世界的機會。

與此同時,英國人恰當的發展了它的光榮革命,光榮革命誕生於工業革命之前,並且大力地為工業革命鋪平了道路。光榮革命的實質是使得國家的資本主義力量戰勝了封建力量,並且掌握了國家的主體命脈,終於,這個國家不再是屁股決定腦袋,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資本力量上位以後,英國人可以毫無顧忌地發展自己的工業革命。

同時,英國人率先發展了工業革命,生產力的提升使得英國人並不滿足於本國市場,因為本國的市場及基金於飽和,這個時候需要開闢新的市場,並且尋找到更加廉價的原材料來生產自己廉價的商品賺取更多的利益。此時此刻,跟一些老牌兒帝國搶奪殖民地的任務就擺上了日程。正是因為英國人提前的意識到了殖民地的重要性,因此它的國策就是不搶奪歐洲內陸的土地,跟普魯士結盟,由普魯士對付歐洲大多數的工業強國,他就去搶奪,這些工業強國,在海外的那些殖民地,就是憑藉著這個契機,英國才達到了日不落帝國的地步。

首先得說,上帝是寵愛英國人的為什麼這麼說,無敵艦隊的失敗,可以說是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震驚。曾經在世界大洋之上,所向無敵的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竟然敗給了弱小的英國皇家艦隊,可以說是天意,有了這樣的成功的經驗,英國人在接下來的戰爭裡面可以說是如魚得水,與荷蘭的三次戰爭於法國的七年戰爭,英國人都憑藉著自己長期的戰爭經驗可以說贏下了最後的勝利。正是因為有了英國皇家艦隊的保駕護航才使得英國的商船們可以放心的好形勢與世界上任一個大洋裡面,源源不斷的體征個大英帝國或者說是日不落帝國輸送著利益,金錢,還有物資。

與此同時,上帝再次寵愛了英國人,新技術的變革,使得英國人可以坐上工業化的馬車和輪船航行到世界的任意一個角落,原本需要數年,或者說只要數個月的航程,被縮短到只剩下一個月,甚至一個月不到,資本主義革命的率先推行,也使得英國人在對這些新技術上面並不排斥,也並不恐懼,至少這些東西就代表了利益,而英國人就是看重利益。有這樣一個例子,英國人在鴉片戰爭的時候從印度調遣兵力到達廣東的時間相當於中國從四川調集兵力到廣東的時間,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上的巨大差距體現一般。

與此同時,無論你的帝國再怎麼發展,無論你的個體商業有多麼繁榮,你仍然只是一個人在作戰,而英國人又創立了東印度公司,使得整個殖民地的活動變得井然有序,而且不損耗太多的利益,新思想的開闢,也使得整個英國人不再局限於自己的土地上他們看到的是全世界帶來的商機,只要你接受新技術,只要你不怕吃苦,你就能賺到足夠的錢財。因此,英國人所到的任何一寸土地,只要夠富足,都會引起大英帝國的注意。侵略思想,也使得整個英國的艦隊並不像幾百年前的鄭和的艦隊一樣,我們的本質並不是來維持兩國之間的友好,我只是過來賺錢的,擋著我財路的人,必須得死。

在新思想的推動之下,一系列的傑出人物也出現了,他們對於整個英國的發展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對於資本主義這個比較模糊的概念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比如說著名的《國富論》。英國終於成為這個世界上思想最先進,資本最雄厚,國土面積最廣,軍事力量最強的國家。

所以說,日不落帝國是英國人自己創造的,還是上帝所青睞的,還是世界形勢所推導的,誰又能說得清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