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林怡亭报导)

一位4岁女孩因为全身出现「标靶状」红疹,被妈妈带到急诊求诊。她先出现流鼻水和轻微咳嗽约两星期,当时没有发烧,吃感冒药后缓解。直到六天前,开始有38度左右的发烧,两天后从躯干开始往四肢出现大片红疹,呈深红色,稍微隆起,有轻微痒感;后来皮疹渐渐形成特殊的「标靶状」型态,嘴唇也开始出现溃疡结痂。经过医师询问病史及理学检查后收住院观察。最后证实是因为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导致的多型性红斑,以保守治疗及密切观察,女孩皮疹逐渐消退,于住院一周后顺利出院。

感染或药物造成 全身性免疫反应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阳明院区小儿科龙厚玲主治医师表示,多型性红斑是一种全身型的免疫反应,可能造成的原因相当多,以感染和药物为主。可能诱发多型性红斑的感染病原包括:单纯性疱疹病毒、霉浆菌、水痘病毒、腺病毒以及EB病毒等,大多在病患感染这些病原后1~2星期出现皮疹。常见可能导致多型性红斑的药物则包括: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磺胺类药物、部分抗癫痫药物及抗生素。

多型性红斑的典型特征是「标靶状」的皮疹,也就是最外层一圈较深红色,接著较内圈有一层淡红色围绕,最内侧则是深红色包围暗紫色或出现水泡的特殊形态,看起来就像射击的箭靶靶心一样,全身都有可能分布。皮疹可能出现轻微痒感或灼热感,但大部分没有症状。部分病人会伴随黏膜溃疡,包括口腔、眼睛、肛门或生殖器黏膜。如果皮疹或黏膜溃疡的范围较大,病人可能出现全身性症状,譬如发烧、倦怠等等。

易与荨麻疹、严重药物反应混淆

龙厚玲指出,在疾病初期,由于「标靶状」型态尚未成形,容易跟过敏造成的荨麻疹混淆;但两者不同的是,荨麻疹会有强烈痒感,且通常不会有黏膜变化。严重药物反应和多型性红斑在临床表现上只有细微的不同,但却可能进展成相当严重的大范围脱皮及器官衰竭等状况,因此应住院观察。大部分皮疹和溃疡会在3~5天之内陆续出现达最高峰,接著在2星期内逐渐消退。通常给予支持性疗法及症状治疗便足够。

由于可能造成多型性红斑的原因相当多,因此详细的病史、接触史以及药物史的询问相当重要,龙厚玲进一步指出,单纯性泡疹病毒所导致的多型性红斑,有较高的再发率,必须让家属事先了解并做好卫教,以免再发时措手不及。而如果是药物引发的多型性红斑,则必须避免该药物的使用,以减少疾病的再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