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蘇東坡唱大江東去 黃庭堅問春歸何處

蘇東坡豪放詞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也是寫在黃州。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首詞寫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真實的戰爭地點應該是在長江南岸的蒲圻或嘉魚,不太可能在長江北岸的黃岡。蘇東坡自己也不是很自信,所以他說「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可是因為這首詞的巨大影響,人們寧願去黃岡憑弔赤壁古戰場。  比蘇軾稍晚的宋人胡寅在《酒邊詞序》中對這首詞做過最好的註解,他說東坡豪放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  元豐七年三月,蘇軾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告別了生活四年多的黃州。這四年時間蘇軾徹底蛻變,如果說此前他在北宋文壇的領袖地位還有爭議,至此鴉雀無聲。在蘇東坡一生停留較長的地方中,黃州的重要超過家鄉眉山、京城開封以及留下蘇堤的杭州。可是十年前當我去黃州參拜東坡遺跡的時候,發現黃州地方政府把動物園擺在東坡雪堂隔壁,他們顯然是擔心東坡先生寂寞。也許在黃州官員的眼裡,蘇軾不過是一個可以增加門票收入的動物,他們其實更想要東坡家鄉的熊貓。

蘇東坡在赴汝州途中經過九江,他登上雲霧繚繞的廬山,寫下名篇《題西林壁》。這首詩對廬山神韻的描述使我想起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只是泛泛而論,放之四海而皆準。  他下山後繼續前行,在泗州和劉倩叔同遊南山,一起品茶野餐。  浣溪沙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元豐八年他在江蘇靖江看見和尚惠崇的《春江晚景》圖,忍不住題詩兩首,其中一首膾炙人口,繼黃州發明東坡肉之後,再次提醒人們他是老饕,為了美味佳餚連命都可以不要。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同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司馬光應召入京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盡廢新法,驅逐新黨。蘇東坡眾望所歸做了翰林學士知制誥,《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就是寫於此時。次韻就是用原作之韻寫詩填詞,通常不能改變原作的用韻次序。章質夫是福建蒲城人,當時擔任荊湖北路提點刑獄。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裏,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東坡做翰林學士應該和司馬光推薦有關。司馬光認為他是反對新法的同道中人,但蘇東坡認為新法中的「免役法」等並非一無是處,屢次力爭不果之後再次請求外調。他徵詢妻妾的意見。朝雲力主回她故鄉杭州。  蘇東坡本人也喜歡杭州,他認為自己前生就到過杭州。有一次他和參寥一起遊覽西湖附近的壽星寺,覺得寺中景物似曾相識。他對參寥說:「我前世是個遊方僧人,曾經在這裡掛單。」  參寥和其他隨從都認為他信口胡言。  蘇東坡說:「我生平從沒來過這裡,廟裡的和尚可以證實。但是我知道從這裡到懺堂,共有九十二級階梯。」  隨從數過之後,果真不多不少。  司馬光小時候奮力砸缸,現在奮力砸新法,發泄完憤怒並留下史學名著《資治通鑒》,無怨無悔地離開人間。朝野都認為蘇東坡會得到重用甚至頂替司馬光為相。蘇東坡卻不為所動,走後門也要離開京城。於是時隔十五年後,蘇東坡再次來到杭州。  到了杭州之後他寫過一首《贈劉景文》。劉景文當時是兩浙兵馬都監。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這時蘇東坡已是五十齣頭,人生已經到了詩中描述的秋天。雖然已經沒有夜深賞花的熱情,但仍然相信自己處在一生好景。這麼解釋也許有些牽強,但東坡此時確實心情輕鬆魂夢悠揚。

這一次他成了杭州之主,所以堅持疏浚西湖。若把西湖比西子,白堤是她的裙擺,蘇堤是她的腰帶。因為蘇東坡,杭州成為中國最美的城市,西湖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湖泊。  蘇堤築成後杭州官員在西湖遊船慶祝,歌妓秀蘭遲到。她解釋說沐浴時不知不覺睡著了。有個官員指責秀蘭失禮。東坡作《賀新涼》詞解之。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穠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風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蘇堤和白堤齊名,蘇東坡也自比白香山。兩人確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但文學成就相當,而且官職也差不多,都差一步拜相。  元祐六年,蘇東坡先是回京做了吏部尚書,同年貶為潁州太守。潁州即現在的安徽阜陽,是他恩師歐陽修隱居終老的地方。次年轉任揚州太守,歐陽修也在四十年前做過揚州太守並修築平山堂。隨後回朝,先後做過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可是元祐八年隨著高太后去世,忍耐已久的宋哲宗親政,新黨東山再起。蘇東坡被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放逐廣東惠陽。他應潮州地方官的要求寫了《潮州韓文公廟碑》,盛讚韓愈「文起八代之衰」,一邊喫荔枝一邊說我不後悔。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下面這首《蝶戀花》也可能寫在這個時候。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體弱多病的朝雲不適應嶺南的水土,久病之後拉著東坡的手念著《金剛經》四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去世,蘇東坡放聲大哭。據說朝雲生前常常為東坡唱這首《蝶戀花》詞,可她每次到了「枝上柳綿吹又少」就唱不下去。東坡追問原因。朝雲回答說:我最怕唱下一句「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笑說:我正悲秋,而你又開始傷春了。朝雲去世後,蘇軾「終生不復聽此詞」。  據毛晉所輯的《東坡筆記》記載:東坡一日退朝,飯後指著自己的大肚子問家人:「你們說說我肚子裏裝著什麼?」  「都是文章?」。  東坡不以為然。  「都是學問見識?」  東坡還是搖頭。  朝雲說:「學士一肚皮不合時宜。」  東坡捧腹大笑,稱讚朝雲是知己。流放嶺南的蘇軾已經看淡一切榮辱毀譽,失去朝雲是他晚年遭受的最沉重的打擊。  政敵看到他誇讚荔枝好,乾脆把他貶往海南島。據說因為蘇東坡字子瞻,宰相章惇靈機一動把他貶往字形相近的儋州。蘇轍字子由,所以被貶往雷州。章惇故意讓他們隔海相望。大蘇小蘇在藤州偶遇。章惇的整人之舉意外促成他們兄弟團聚。

蘇東坡在海南過了兩年,那時海南人主要以打獵捕魚為生。蘇東坡兩樣都不擅長,只好自辦學堂教山民的孩子念書。海南百姓知恩圖報,經常悄悄把山珍海味放在他家門口。  建中靖國元年,剛剛登上皇位的宋徽宗大赦天下,自稱「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的蘇軾立刻坐船離開海南。北歸途中,他繞道惠州把朝雲的遺骸帶回她的家鄉。他們全家翻越梅嶺,從江西贛州上船沿贛江到達長江。沿途百姓聽說東坡歸來,都在江河兩岸守望坡仙風采。很多讀書人更是帶領子孫早早等待,遙對偶像焚香下拜。  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公元1101年8月24日,蘇東坡在常州逝世,享年六十四歲,和老師歐陽修一樣謚號文忠。十一年後蘇轍去世。蘇氏子孫後來把三蘇遷葬汝州郟城即今河南郟縣。三蘇墓地本應成為名勝古蹟家喻戶曉,但是河南的地方官員不以為然,我幾年前去憑弔的時候那裡荒涼寂寞,承包墓地經營管理權的是個腦滿腸肥的村幹部。河南省的地圖上有焦裕祿墓沒有三蘇墓,看來在河南地方官眼裡,中華民族最偉大文豪遠遠沒有他們一個盡忠職守的同僚重要。我只想把杜甫的一句詩送給諸位豬頭,「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長江萬古流。」

洛陽和函谷關之間的澠池是當年藺相如威懾秦王的地方,三蘇從陸路往返四川和開封都必須經過這裡,蘇軾、蘇轍兄弟因為考試和做官多次路過澠池。嘉祐六年通過制科考試走馬上任陝西鳳翔府判官的時候,蘇東坡寫過一首《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蘇東坡多次提到自己前生是和尚。這首詩簡直就是蘇東坡提前為自己寫好的墓誌行狀。  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才,詩文之外,他開創詞家豪放一派,和辛棄疾並稱蘇辛,積弱不振的宋朝因為他們而英雄氣在,否則絕對堅持不了三百年。蘇東坡還是宋朝四大書法家之一,同時精於繪畫並提出著名的「神似」理論。蘇東坡的文學思想雖然很少長篇大論,但他批評揚雄「以艱深文淺陋」,讚揚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用「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美」形容陶淵明、柳宗元,以及「郊寒島瘦」、「元輕白俗」,「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都是一錘定音,得到他肯定的人別人很難否定,被他判了死刑的人放棄上訴,因為知道他就代表最高法院。

蘇東坡這種偉大文人的出現,可以提振一個國家的自信,但他的離去也可能帶走一個國家的好運。蘇東坡去世二十六年後,開封被金兵攻陷,北宋成為《清明上河圖》裏的一片風景、《東京夢華錄》裏的一個夢境。  蘇東坡對後世尤其是南宋影響深遠。據陸遊《老學庵筆記》記載,當時讀書人中流傳諺語「蘇文熟,喫羊肉。蘇文生,喫菜羹」。  蘇轍的散文寫得還可以,《六國論》、《上皇帝書》、《上樞密韓太尉書》、《黃州快哉亭記》堪稱名篇,但詩詞幾乎不值一提。三蘇的才氣主要還是在蘇軾這裡,蘇洵和蘇轍位列唐宋八大家有些名不副實,但是因為蘇軾勝任有餘,所以大家也就不願爭議。  蘇東坡的三個兒子中蘇過最有才學,所以人稱「小坡」。他自號斜川居士。可惜他的文才遠不能和父輩相比,留下的作品只有《點絳脣》值得一提。  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鬥。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  好個霜天,閑卻傳杯手。君知否,亂鴉啼後,歸興濃如酒。

蘇東坡和弟子黃庭堅並稱蘇黃,他們在宋朝有點象李杜在唐朝。李白的仙才雖然連杜甫也佩服,但他在後代詩人心目中的地位反而不如杜甫,因為他的天才後人無法仿效。蘇東坡的天才黃庭堅佩服得五體投地,但黃庭堅在江西詩派的地位遠非蘇東坡可比。而江西詩派在宋朝門徒眾多,簡直就是一統江湖的日月神教。  蘇門四學士之中黃庭堅是當仁不讓的大弟子,因為他只比蘇東坡小八歲,秦觀等人都小十二歲以上,而且作為江西詩派的領袖,他在當時以及後世最有影響。按照中國傳統觀念,年齡相差十二歲以內可以看作同代人,超過十二歲纔算晚輩後生。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黃庭堅將蘇軾的畫像懸掛在正堂,每天早晚對著畫像敬禮焚香。有人對他說,你和蘇東坡年齡差不多,名聲也很接近,何必如此恭敬?黃庭堅大驚失色,連稱罪過,他說「我黃九乃東坡先生的弟子,怎敢不守師徒之禮?」  在兩人平時的交往中,畢竟年齡相差不多,蘇東坡又比較隨意,所以師徒倆經常互相開玩笑。蘇軾曾說「黃九詩文如蝤蛑江珧柱,格韻高絕,盤餐盡廢,然而不可多食,多食則發風動氣。」黃庭堅馬上回應:「老師的文章確實精妙絕人,但偶爾也會不如古人。」  有一次蘇東坡和黃庭堅談論書法,東坡說:「你的字雖然清勁,可是筆勢太瘦,猶如樹梢掛蛇。」黃庭堅立刻還擊:「老師的字有些褊淺,好像石壓蝦蟆。」他們各自的缺點被對方點破,所以相對大笑。

在黃庭堅的追隨者眼裡他已經接近杜甫,蘇黃並稱不是黃庭堅高攀東坡,而是蘇東坡借重黃九。但黃庭堅本人非常清楚,自己有幸師從東坡,同時又不幸與東坡為伍。他生未卜此生休,他不可能超越蘇東坡的成就。黃庭堅寫過一篇散文《書東坡字後》,從中可以看出蘇東坡在他心中的高度。  東坡居士極不惜書,然不可乞。有乞書者,正色詰責之,或終不與一字。元祐中鎖試禮部,每來見過,案上紙不擇精粗,書遍乃已。性喜酒,然不過四五龠已爛醉,不辭謝而就臥,鼻鼾如雷。少焉蘇醒,落筆如風雨,雖謔弄皆有意味。真神仙中人,此豈與今世翰墨之士爭衡哉?  一般認為詞的誕生是由於唐詩的強勢,我認為江西詩派同樣如此。有的學者認為江西詩派是沖著西昆體而來,但黃庭堅的主要目的還是想在唐詩的籠罩下帶領宋詩突圍。西昆體祖述李商隱,而李商隱是學習杜甫比較有心得的詩人。江西詩派把杜甫奉為祖師,所以西昆體在他們眼裡即使不是戰友,也是若即若離的同道。  黃庭堅小時候是個神童,據說他七歲時就寫了《牧童》。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八歲時看見鄰居書生赴京趕考,他寫了一首打油詩相送,更加引起轟動。  送君歸去玉帝前,若問舊時黃庭堅,謫在人間今八年。

年輕時遊覽安徽舒州三祖山的山谷寺,黃庭堅「樂其林泉之勝」,從此自號「山谷道人」。英宗治平四年,黃庭堅中進士並做了葉縣尉。熙寧五年參加朝廷舉行的學官考試名列優等,除大名府國子監教授,不久回京任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  蘇東坡喜歡誇獎晚輩,很多人都因為得到他的誇獎拒絕改行,一生埋頭寫文章,結果窮困潦倒,死後甚至無錢歸葬。熙寧五年,此事不幸落到黃庭堅身上。黃庭堅的岳父孫覺把女婿的詩文獻給東坡。蘇軾隨手翻了翻,誇張地說:「當世沒有誰能把詩寫這麼好,難道這個人來自唐朝?」  孫覺馬上得意地說:「他是我女婿。」  「老兄真是一雙慧眼,你從哪裡找到這麼優秀的年輕人?」  「他是江西人。現在知道他名字的人還不多,希望您多加推薦。」  「孫兄,你女婿如精金美玉,誰都會想要據為己有。所以你要擔心的不是他默默無聞,而是將來出名之後會不會冷落令千金。」  「那怎麼辦?」  「好辦。你讓我收他為徒,我幫你把他看住。」

黃庭堅在元豐元年開始和蘇軾詩書往還,從此成為蘇軾門人。蘇軾對黃庭堅十分讚賞,稱他「瑰瑋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元豐三年因受蘇軾「烏臺詩案」影響,黃庭堅改官吉州太和知縣,在任期間輕徭薄賦,勤政愛民。他的名作《登快閣》就寫於此時。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裏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離開太和後黃庭堅移監德州德平鎮,寫了一首《寄黃幾復》給友人。黃幾復是南昌人,黃庭堅少年時的好友,時任廣州四會縣令。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國不蘄三折肱。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元豐八年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舊黨紛紛回朝執政,黃庭堅也回京任祕書省校書郎,主持編寫《神宗實錄》。黃庭堅因此和張耒、晁補之、秦觀齊聚蘇軾門下,人稱「蘇門四學士」。修完《神宗實錄》後黃庭堅升為起居舍人。

黃庭堅受蘇東坡影響最深,後來他對待貶謫的態度明顯比秦觀樂觀。他和蘇東坡還有一個相同愛好,喜歡整人惡搞。翰林學士顧子敦身形魁梧,夏天午睡的時候經常袒胸露腹,黃庭堅在他肚子上奮筆疾書。顧子敦苦不堪言,只好伏案而眠,醒來之後看見自己肚子上沒有被黃庭堅塗抹,開懷大笑,慶幸自己終於找到辦法對付黃九。當晚回家更衣沐浴,顧夫人在他後背發現一首詩,原來黃庭堅已經轉移陣地。這首詩是唐朝詩人韓琮的《暮春滻水送別》「綠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黃庭堅的《清平樂》不知寫於何時,但我覺得應該是在早年,極有可能是他們師徒在州橋南北快樂相隨的那段時間。這首詞也算傷春惜春之作,但風格明快,完全是為賦新詞強說愁。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蘇門四學士中以秦觀最擅長填詞。黃庭堅不如秦觀,但偶爾也能把婉約詞寫得眼波流轉。比如下面這首《望江東》。  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闌住。 燈前寫了書無數,算沒個人傳與。直饒尋得雁分付,又還是秋將暮。

黃庭堅和王安石關係很好,經常向王安石請教。但變法開始之後,他作為蘇軾門徒還是受到牽連。新黨指控黃庭堅修撰《神宗實錄》時詆毀先帝宋神宗,黃庭堅據理力爭,他的強硬觸怒了年輕氣盛的宋哲宗。紹聖二年黃庭堅被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兩年後再貶戎州。這些地方都屬現在的大四川,他趁機拜訪老師蘇軾的故鄉眉山。他晚年自號「涪翁」就和涪州有關。  《定風波》寫於黔州。  萬裏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及至重陽天也霽,催醉,鬼門關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黃菊上華顛?戲馬臺南追兩謝,馳射,風流猶拍古人肩。  戎州是現在的宜賓,自古就是著名的白酒產地,有一天他大醉之後寫了一首《鷓鴣天》。  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乾。風前橫笛斜吹雨,醉裏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清歡。黃花白髮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

宋徽宗即位後大赦天下,蘇軾師徒都離開貶謫地回到中原。黃庭堅沿長江東下,他想先回故鄉江西分寧,途經湖南時《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灧預關。  未到江南先一笑,嶽陽樓上對君山。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裏看青山。  這是兩首比較有名的七絕,其中第二首是江西詩派「點鐵成金,脫胎換骨」典範,不幸被當作頑鐵點化的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望洞庭》(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和雍陶的《望君山》(應是水仙梳洗罷,一螺青黛鏡中心)。  回到中原之後他還寫了《題王居士所藏王友畫桃杏花》,字裡行間流露出「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的豁達。  凌雲一笑見桃花, 三十年來始到家。  從此春風春雨後, 亂隨流水到天涯。  「出門一笑大江橫」,「未到江南先一笑」,「凌雲一笑見桃花」,黃庭堅晚年的詩詞裏,「笑」是最頻繁出現的一個字。不知他是真的笑看人生,還是強作歡顏。

崇寧元年也就是東坡逝世的第二年宋徽宗親政,下詔銷毀三蘇、黃庭堅和秦觀的文集。黃庭堅被流放宜州即今廣西宜山。年近花甲的黃庭堅再次上路,崇寧三年春天到達宜州。地方官吏受政敵指使,竟然不準老百姓租給他房子。無奈之下黃庭堅搬進宜州唯一寺廟居住,可寺廟也不敢收留,黃庭堅和隨行侍候他的子侄又被人驅趕出來流落街頭。直到第二年五月,黃庭堅纔在城頭尋覓到一間破敗閣樓,算是有了棲身之所。  冬天來了,黃庭堅看見梅花,詞興大發,填了一首《虞美人》。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 玉臺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平生個裡願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宋徽宗崇寧四年九月三十日,黃庭堅酒後在宜州平靜去世,這座乾旱已久的山城當時下了一場小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