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謂心不爭也;不同,謂立志各異也。君子之人千萬千萬,其心和如一,而所習立之志業不同也。雲“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爲惡如一,故云同也;好鬥爭,故云不和也。

——《論語義疏》節選

重要字詞

和:於事物來說是“多樣性的統一”。而對於人來說,“和”是和於觀點與意見,是觀點與意見的多樣性統一。

同:同質事物的絕對同一,即把相同的事物疊加起來。

原文翻譯

君子和而不同。所謂和,是指心中不去比鬥相爭;所謂不同,是指每個人的志向都能不一樣。天下君子千千萬萬,大家的心都是人一樣,而所學、所立的志向不一樣;至於說“小人同而不和”,是因爲小人都幹壞事,因此說是“同”;喜歡互相爭鬥,因此說是不和。

作者介紹

皇侃是青州刺史皇象的九世孫。曾任國子助教、員外散騎侍郎。皇侃少好學,師事時之名儒會稽賀塌。

精通儒家經學,尤明“《三禮》學”和《孝經》、《論語》。撰有《論語義疏》十卷,略於傳統的章句訓詁和名物制度,而多以老、莊玄學解經。皇侃的《論語義疏》至南宋時亡佚。

清乾隆間從日本引回,收進當時所編的《四庫全書》中;另外,清代的《古經解匯函》中亦有刻本,這是南朝經疏僅存的一部。

背景知識

范仲淹卻慧眼識英,認爲富弼有非凡的治國能力,將來必成大器。於是,老範便揣着富弼的文章,去拜見當時的御史中丞——晏殊,並鄭重其事地對晏殊說:“這小孩兒是天下之奇才,御史大人,我這大老遠的跑來,就是把這孩子推薦給你,希望他能夠得到朝廷的重用。”

晏殊一看富弼的文章,覺着還不錯,轉念又一想,自己還有一個女兒正待字閨中,這不是巧了麼!晏殊大人不問出身,不問年齡,只是很爽快地問了句:“這位小夥子可曾婚配啊?”范仲淹被問得莫名其妙,一臉蒙圈地回答說:“尚未婚配。”晏殊滿意地點了點頭。

范仲淹見到晏殊的表情,便索性當起了富弼的媒人,從中撮合這門婚事。不久,富弼就成爲了晏殊的東牀快婿。

到了仁宗天聖八年,朝廷正舉行制科考試。什麼是“制科”呢?其實有點類似現代的特招,比如體考、藝考等,目的是挖掘被常科考試埋沒的特長生。不過制科的應試選拔非常嚴格,必須先經過公卿大臣的推薦纔行。

所以,范仲淹不遺餘力地向朝廷推薦富弼,而富弼最終也通過了考試,步入仕途。當年,富弼才27歲。可以說,對富弼而言,范仲淹既是伯樂,也是老師,更是知己。

節目介紹

古文有意思,書卷多情意。

《跟着青欖學古文》是由青欖教育出品的大型原創青少年讀書節目。

週一到週五,每天10分鐘,迴歸語文課本,精講古文篇目,帶孩子輕鬆應對古文學習的難題,探尋古文學習的樂趣。

帶孩子輕鬆應對古文學習的難題

加入「跟着青欖學古文」吧!

點擊閱讀原文收聽更多好節目!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