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諾亞(weinoah)

為高凈值人羣提供理財解決方案及尊享服務。

家族財富傳承永遠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財富傳承處理得好,則可以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成就家族財富和事業的百年長青。處理得不好,家族企業也可能從此一蹶不振。在海外,如人們耳熟能詳的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沃爾瑪·沃頓家族等名門望族,即便是在數百年動蕩中,也依然能實現家族財富的傳承。

財富傳承—觀念要從小培養

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剛懂事時,其父親就告訴他:「你是家中的長子,是未來的米酒商。」盛田昭夫從小就被當作家產繼承人來培養,漸漸的精明能幹,做生意精打細算,後來終成大器。這個故事說明,家族財富的傳承不必等到孩子長大了才開始培養,傳承的觀念應該從小一點一滴的滲透到對孩子的教育上。

山姆·沃爾頓:教孩子自己掙零花錢

曾連續兩年排名財富500強全球第一的沃爾瑪公司,每天都源源不斷地創造著巨大的財富,擁有這家公司的沃爾頓家族則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公司董事長山姆·沃爾頓自身的簡樸以及對子女的「勤儉」教育則與所擁有的巨額財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與同齡的孩子不同,老沃爾頓不給孩子們零花錢,並要求他們自己掙。那時四個孩子都開始幫父親幹活了。他們跪在商店地上擦地板,修補漏雨的房頂,夜間幫助卸車。父親付給他們的工錢同工人們一樣多。羅布森作為沃爾頓家四個孩子的老大,剛成年就考取了駕駛執照,接著就在夜間向個各零售點運送商品。

羅布森·沃爾頓回憶說,父親讓他們將部分收入變成商店的股份,商店事業興旺起來以後,孩子們的微薄投資變成了不小的初級資本。大學畢業時,羅布森已經能用自己的錢買一棟房子,並給房子配備豪華的傢具。

李嘉誠:苦難是最好的學校

雖然李嘉誠的兒子李澤鉅、李澤楷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但是擁有鉅富的李嘉誠毫不嬌慣兩個兒子,從小就讓他們接受苦難教育,並且培養他們的理財意識,教導他們節儉。李嘉誠深知:溫室裏的苗苗不能茁壯成長。在兒子李澤鉅、李澤楷很小的時候,李嘉誠就要他們瞭解外面的世界,知道人世的艱辛。他常帶他們坐汽車、坐巴士,到路邊報攤看一個賣報的小女孩邊賣報邊做功課的苦學情景。

李澤鉅和李澤楷上小學時,即被安排在公司董事會上,靜坐一旁,作為學校之外的另一項重要課程。在倆兄弟念中學時,李嘉誠就帶他們到公司開會,李嘉誠說「帶他們到公司開會,不是教他們做生意,是讓他們知道,做生意不是簡單的事情,要花很多心血,開很多會議,才能成事。」

財富傳承—精神的力量

一個家族的財富由人力資本、智力資本和金融資本等構成,而家族的共同價值觀使這些資源凝聚而不至於分散。只有成員之間擁有統一的價值觀,纔能夠有效整合家族利益並解決成員之間的衝突。比如李嘉誠家族企業甚至設有家族憲法,通過明確的共同價值促使家族企業長青。

洛克菲勒:財富是種責任

洛克菲勒家族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10億元財富的美國富豪,儘管富甲天下,但從不在金錢上放任孩子。洛克菲勒家族認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質的誘惑。所以他們對後代的要求比尋常人家反而更加嚴格。

在教育子女上,他們更多的強調對孩子價值觀的培養和家族精神的傳承。洛克菲勒在一封寫給子女的信中提到,「即使你們現在擁有財富,精神的貧瘠會讓你們從天堂跌入地獄,只有傻瓜才會因為有錢而自命不凡。因為我是公民,我知道我擁有巨大財富,我也因它而承擔著巨大的公共責任,比擁有巨大財富更崇高的是,按照祖國的需要為祖國服務。我們是有錢,但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該肆意花錢,我們的錢只用在給人類創造價值的地方,而絕不能給任何有私心的人一點點好處。」財富傳承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滲透在子女教育的方方面面。縱觀中外財富家族,他們經歷商海沉浮依然屹立不倒,這無疑與從小對子女的教育息息相關。

如還未關注微諾亞,請點下方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