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多少人?可你看到了幾具骸骨?除了帝王家族那些土山一樣的墳墓如今變成了旅遊景點,尋常百姓的早都不復存在了……

反觀火葬後拿各種山西黑印度紅芝麻灰等等等等當作石碑,前後左右還要修水泥路,百年甚至千年以後,這些東西也不會風化降解。

殯葬改革到底在改什麼?


土葬的意義其實就兩個:第一落葉歸根 第二風水

至於有沒有存在意義,或許在新時代成長下的人都覺得存在意義不大,但對老一輩的人來說土葬可是執念一般的存在,子孫後代不把老人土葬就是不孝,其實這也要體諒老人就算離世也希望葬在一個好風水的地方以祈禱自己後輩子孫能平安富貴。

扯一個比較遠的事,當年我們潮汕地區很多人為謀生遠渡重洋到海外討生活,不幸客死他鄉。離世前很多人最後的執念就是落葉歸根希望同鄉或者子孫後代能把其屍身帶回家鄉安葬!這其中真的能落葉歸根寥寥無幾,很多屍身在義莊一放就是十幾二十年或許更久就是為了一天能回家。不能落葉歸根回家終究就是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

土葬其實從側面反映出老一輩對家的念想和對子孫後輩的祈望。


有關土葬的意義,不妨追溯一下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埋葬死者的,也許會有一些啟發~


生命中唯一確定的事情就是總有一天生命會結束。這個可怕的認識也許是人類境況的關鍵特徵。據我們所知,人類是唯一能對自己終有一死這件事進行思考的物種。


如果說有什麼值得欣慰的地方,那就是我們至少可能得到一次體面的告別。人類也是唯一會舉行葬禮這種精心設計的死亡儀式的物種。證據表明,我們舉行這種儀式已經有至少 10 萬年的歷史了。人類演化的研究者對葬禮的起源有一種病態的迷戀。


同藝術、講故事、宗教和其他人類文化裝飾一樣,葬禮顯然屬於「象徵活動」的範疇。儀式、慎重的下葬和陪葬品的擺放都明顯需要對生死及其意義進行抽象的思考。與大多數其他形式的象徵活動不同,葬禮留下了許多物證。

逝者不可追

就大多數動物而言,屍體僅僅是一個無生命的東西。另一些動物與死亡則明顯有一種更複雜的關係。大象似乎著迷於死象的骨頭,海豚則被觀察到長時間陪伴在同伴的屍體旁。

黑猩猩同樣著迷於同伴的屍體,據說會表現出類似悲傷、警覺、尊重和哀悼等行為特徵。人類學家說,也許黑猩猩保留了早期原人的一些原始行為,我們則將這些行為用心地編排成莊重的儀式。當然,我們永遠無法確定這一點。但化石和考古學證據提供了誘人的線索,暗示這種行為是如何演變成現代葬禮的。


事實上,最早的跡象距今非常久遠。1975 年,古生物學家們在衣索比亞一個長滿草的陡坡上發現了我們 320 萬年前的古老祖先南方古猿的 13 具不完全骨架:九個成年人、兩個少年和兩個嬰兒。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宇宙起源之旅 :宇宙、人與自然 歐洲殿堂級科普巨著(共 4 冊)

英國《新科學家》雜誌 等

博集出版社

¥106.99 會員免費


傳統觀點影響,要土葬,入土為安。


嗯……覺得沒有多大必要,現在土葬幾乎都是保留封建迷信思想的地方吧


謝邀,我覺得沒有必要,死了之後很可怕的,蛆蟲會爬滿整個身體。所以我選擇火葬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