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校長是任學堂的第二位女校長。2016年6月,陳校長開始對自己的校區進行改革;2017年6月,陳校長校區的營收從2016年的不足150萬增長到600多萬。

作為一個小作坊型的教輔機構,她是如何一步步進行改造的呢?以下是她具體的改造措施,謹以她的成功經驗與各位同行一起分享。

2016年3月,陳校長感到她的校區應該改革了。

建校七年,校區仍是2009年時候的樣子。

她是校區的支柱,卻也是唯一的主心骨。排課、上課、溝通家長、招生、招兼職老師、收錢、接待,都是自己一個人在做。每天努力完成這些事,就忙得昏天黑地,根本沒有閑餘停下來想想這些年校區的發展。

現在,看著上一年100萬出頭的營收額和不到30萬的利潤,她突然累了。

30萬,她自己出去帶課也能拿到這個數,何必累死累活撐著一個校區呢?

她決心改變現在的狀況。於是,她找到了一位辦學經驗豐富的老朋友(現為任學堂的運營經理)來幫助她。5月,她開始進行校區的改造。

一、擴建校區

第一步,陳校長決定擴建校區。

以前校區是個170平方的小場地,只容納3個教室和1個前臺,一對一課和班課都隨機安排在這3個教室裏,而家長交學費時經常站在前臺就把錢交了。

現在,她換了一個400平方的場地。

因為資金有限,面積和地段不能兼得,她選擇了面積。新校區的地段不太熱鬧,位於近郊區的一個小區,但優勢在於交通便捷。擴建後的校區有4個大教室、1個一對一教室和1個諮詢室(家長接待室)。

校區裝修用了1個月。陳校長萬事親力親為,在這位朋友的幫助下,用12萬完成了校區的豪華新裝。

二、增設崗位

陳校長意識到以前校區之所以壯大不起來,最大的原因在於她讓自己陷入了繁雜的日常事務當中。現在她必須跳脫出來,做一個管理者該做的事情,改變小作坊式的運營方式。

第一件事,她接受建議,增設了前臺和諮詢師兩個崗位,用來完成日常雜務處理和家長維護的工作。由於新校區場地費翻了3倍,為了適度降低成本壓力,她暫時將學管師崗位職能合併在諮詢師身上。

以前她兼任校長、老師,學費也自己收。老學員家長久而久之有了些朋友關係在裡邊,學員轉介紹來的家長一進來也帶些自來熟。她以校長、老師、朋友的身份,在課時結束後往往不好主動提續費的事,課時開發不起來,另外家長交錢時常要求「抹去個零頭」,她也礙於情面不好意思拒絕,常常一抹就是兩三個課時費。

現在,這些都由專門的崗位諮詢師來做。一是校區管理更正規了,二是她也終於能從這些瑣事中解脫出來。

三、加強家長維護,開發續費及轉介紹

由於之前一直沒有做市場,學員都來源於老生的轉介紹。陳校長接受建議,穩固並擴大原有的優勢,仍以轉介紹的招生渠道為主,加強家長維護服務。

新諮詢師是個新手,陳校長給她的任務是先不管技巧,只要盡自己所能和家長保持最密切的溝通:詳細地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的微小進步和變化,及時告知家長;瞭解家長的需求、和孩子相處的煩惱,盡自己所能給予解答。

為了提高諮詢師後期維護服務家長的積極性,陳校長新增了一個規定:凡是老生續報的,諮詢師可多拿2%的服務費。

由於諮詢師的盡心維護,在接下來的暑假招生中,一位老學員家長轉介紹了8個學員,一位家長介紹了6個學員。

四、調整暑假課程

以前,陳校長的校區沒有自己的課程體系,暑假課程安排和定價都參照著其他機構的安排:15節課,間隔著日期安排兩個班,週末放假,從學生放假後第3天就開班,幾乎把整個暑假時間都填充滿。

可是,由於颱風天氣等各種不可抗因素或臨時狀況,經常有些銜接班的學生開始軍訓了,課程還沒結束,由此導致的家長不滿、投訴、退費的狀況常有發生。

這次在建議下,陳校長把課時數由15節課改為12節,收費由1800元改為1680元;將每班人數定在12個人以內;另外,給學生1個星期的休息時間,然後才開始上課,減少學生的抗拒心理;課程時間安排確保在開學前1個星期結束。

提前制定了課程安排,諮詢師得以提前溝通。

由於諮詢師的辛勤維護,家長積極轉介紹,學員很快就超員了。因為是轉介紹來的家長,陳校長不好拒絕,因此每增報名一個學員,陳校長都讓諮詢師逐個打電話徵詢已報名家長的同意,得到所有家長應允後才接收。沒想到因為家長知道報名火爆,反而引來了更多轉介紹的學員,最終2個12人的班課都擴充到了20人,纔不得不拒收仍要報名的家長。

五、拒收10個課時以下的報名

這個決策讓陳校長猶豫了很久,最終在朋友強硬的堅持下妥協了。

在這之前,陳校長校區的報課單子多在10節課以下,一次報5、6節課是常態。究其原因,仍是上文所說的一直專門沒有擴科、續費、維護的專員,以致於讓這種小單形成了慣性和傳統。老學員習慣了一次報5、6節課,有需要再續費,轉介紹來的學員也依樣畫瓢。

這樣導致的後果是:持續學習的老學員因為長期學習,成績提升大,常有考上重點中學、大學的,能持續給校區帶來轉介紹的學員;但過來試課的新學員因為只報5、6節課,短期很難看到教學效果,因此流失率也高。長期如此惡性循環。

陳校長最終採納了建議,不再接收10節課以下的報名,尊重教學規律,保證教學質量能得到體現。

令她終於放下懸著的心的是,除了2名學員不再續費外,其他家長在諮詢師的開發下,都很爽快地報了10節以上的課程,原本平均3000元的單子一下提升到了6000元。

更重要的是,陳校長意識到其實提高1倍的課程價格家長都很能接受,以前只是少了這麼一個臨門促單的環節。

六、建立自己的產品課程體系

上文提到,陳校長一直沒有屬於自己的課程體系。自己是主牌的英語班課老師,其它課程都是學生有需要才臨時聘用兼職教師。在朋友的建議下,陳校長意識到要建立自己校區的特色產品體系。

2014年起高考新政開始在浙江省實施,彼時家長還未意識到變化。到2016年,時有家長詢問是否有生物、地理等弱科科目的輔導。

2016年秋季新學期開學之前,陳校長在朋友的提醒下,提前聘請了6個弱科科目的老師,包括2個地理老師、2個生物老師、1個地理老師、1個信息老師,並提前進行招生。 結果新學期一開學,6個老師仍供不應求。

自此,陳校長開始針對自身原本的優勢英語課程,以及高考改革帶來的新缺口,建立起校區自身的產品課程體系。

七、不可思議的洗廁所

洗廁所讓陳校長成為了家長眾口相傳的名人。

在陳校長的記憶裏,2016年暑假的兩個月時間,除了應朋友的建議不斷對校區進行改革外,剩下的記憶就是自己一直在不停地洗廁所。

新校區的外圍環境不盡人意。陳校長想通過內部的環境暗示、通過自己的行為讓家長意識到,校區對學生的服務是無微不至的。因此,陳校長做的表率就是從最臟、最臭、最差的廁所開始。

整整兩個月,每天早上一到校區,陳校長最先做的就是花40分到1個小時清洗廁所。她一點污痕、黃漬都不放過,盥洗盆、水龍頭、便廁、地板仔仔細細刷得鋥亮、煥然如新,然後噴上清香劑,才心滿意足地出來。

最終的結果達到了她的目的,也大大出乎她的意料。不僅老學員的家長常笑著和她打招呼,說:「你們家的廁所最乾淨、最香了!」連前來諮詢的家長也笑著跟她說:「聽說你們廁所最乾淨了!」陳校長沒想到,他們家的廁所已經「名聲在外」,成了校區口碑傳播的支點之一。

除了洗廁所外,每天學生下課後,桌子、椅子她也近乎執拗地擺得齊齊整整,抽屜裏容不得一點紙屑,黑板為了學生和老師的健康也採用了無塵粉筆。這份用心很快也收到了成效,連老師都不由得跟她說:「教師乾淨得連上課都很有感覺!」

八、初見成效

就這樣,經過調整,2017年1月,陳校長校區8個月的營業額達到了268萬,而到了6月,校區調整的一年後,營業額超過了600萬。

說起這一年的巨大變化,她總結了自己的幾點心得:

1. 中小學文化輔導是絕對的剛需,市場就在那裡。自己多年畏懼不前,既因為自己缺乏管理經驗,更是因為缺少了一種成功的體驗反饋。突破了這個心理障礙,現在她知道自己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 改革第一步要認清自己,挖掘自己最大的優勢,在穩固、擴大原有優勢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其它優勢。比如,轉介紹的招生渠道是她的原有優勢,現在通過加強服務,轉介紹幾乎維持著1個學員能為她帶來9個新學員的效益。但這也幾乎已經達到了飽和狀態,如今她打算開拓網路營銷的市場渠道。

3. 形成正規管理的觀念。小作坊型的教輔機構校長大多由教師轉型而來,沒有足夠的管理意識和經驗。形成管理的意識,把自己放在管理者的位置上,設置專門崗位、細化職責,這是第一步。

4. 打造產品觀念。分析自身優勢,分析市場需求,建立自身的產品課程體系,不然口碑的建立找不到基點。

5. 差異化服務。當機構還沒有任何知名度的時候,即使是「廁所最乾淨」也能成為客戶區別你和其它機構的一個差異化特點,成為口碑傳播的落腳點。因此,尋求一個差異化自身服務的特點,讓客戶傳播你的時候「有話可說」很重要。

6. 用心的家長服務是校區發展的「核」動力。至今陳校長仍很難相信短短一年內,自己的校區能做到600萬。想起這一年所做的事情,她只記得她的諮詢師如何勤快地找每位家長聊天,以及自己如何埋頭專心致志地刷洗著廁所的每一條磚縫。

如今,陳校長的校區已有1名前臺職員,1名諮詢師,2名學管師,12位全職教師,將近70名兼職教師儲備。她的目標是明年換一個1000平方米的場地,營業額達到1000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