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有兩家讓很多“五環內”中高端消費者莫名其妙卻快速崛起的電商公司。他們都藉助基於微信等的社交途徑跨越式發展,規模紛紛超百億,儼然有擠入中國電商平臺頭部陣營的趨勢。一家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拼多多,另外一家就是號稱“中國會員電商第一股”的雲集。

2019年3月21日,雲集正式向美國SEC提交了上市招股書,代碼爲YJ。據報道,雲集本次赴美上市的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拓展公司業務運營、建設技術基礎設施,以及提升平臺的服務能力。此前有相關人士曾透露雲集想要在IPO中籌集約10億美元資金,估值在70億-100億美元。但在招股書中,雲集並未透露IPO所要籌集的資金。

從2015年正式上線,到現在赴美上市,發展不到四年的時間的雲集似乎又爲大衆講述了一個“成功”的創業故事。但仔細看看我們發現,雲集“社交電商”的光環之下,“傳銷風險”、“被罰款近千萬”、“連年鉅額虧損”這樣的標籤也常伴左右。爭議巨大的雲集上市之路真的會一帆風順?雲集的未來真的像它的創始人、湖畔大學四期學員肖尚略想象的那麼美好?

飛奔起來的雲集電商

和拼多多一樣,雲集的故事開啓於2015年。這一年正是微商大行其道、“全民開店”成爲風潮的時候。雲集抓住了移動電商、社交電商的浪潮,以“雲集微店”一炮而紅。它爲用戶提供了這樣一種低門檻、輕投入、低風險的開店模式:用戶只需要繳納三百多元的會員費,就可以很簡單地在雲集平臺上開店成爲店主。並且用戶開店需要的貨源由雲集平臺提供,不需要花錢囤貨,也不需要發貨,只用在朋友圈、微信羣等社交平臺宣傳就能拿到銷售分成。此外雲集還爲店主提供統一的文案、配圖等宣傳物料支持。

靠着這種類似“分銷”的開店模式,再借助早期微信社交紅利,雲集得以迅速吸引大批用戶,曾經的微商黨們更是趨之若鶩。

之後,雲集成長爲所謂的“中國版Costco”。作爲美國第二大零售商,Costco憑藉“會員制+精選商品+低價格”的核心商業模式,成爲會員制倉儲批發俱樂部的創始者。在上市招股書中,雲集稱其開創了一種獨特的會員制模式,以優惠的價格提供高質量的產品給付費會員用戶,並激勵會員在社交網絡分享雲集的商品,這就是雲集的會員制“S2b2C”模式。

“S”指的是供應鏈,“小寫b”是雲集上的會員,“c”是終端消費者。供應鏈S架構賦能給雲集會員b,再依託大量雲集會員b的社交關係和傳播服務於終端消費者C。

根據雲集招股書披露數據,雲集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GMV分別爲18億、96億和227億。相比2017年,其2018年的GMV同比增速高達136.46%;三年完成的總訂單量也分別達到了1350萬、7580萬和1.53億。財務數據方面,2018年雲集總收入達130.15億元,相較2017年64.44億元的全年營收,同比增速達101.97%。

雲集平臺買家數量2016年、2017年與2018年的數據分別爲250萬、1690萬與2320萬,始終維持着較高的增長水平;而其付費會員(即購買禮包或通過付費方式享受批發價的會員),從2016年的90萬,增長到2017年的290萬,2018年更是達到了740萬。同時,雲集用戶的復購率高達93.6%,2018年平均消費金額超過978元。

隨着各類數據的快速增長,飛奔起來的雲集電商已經成爲中國新興社交電商中一個不容小覷的力量。

雲集發展雖快,爭議卻同樣巨大

雖然雲集的增長數據很好看,但云集發展至今一直以來都無法脫離“傳銷”的原罪。特別是在野蠻發展的初期,雲集建立的通過拉下線的手段,以發展客戶、店主爲目的的多級分銷體系,這是典型的直銷與傳銷手法。

2017年,雲集終於事發,因涉嫌傳銷被行政罰近千萬元。杭州濱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雲集的母公司浙江集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發了行政處罰決定書,指出雲集微店招募店主的過程中存在“入門費”、“拉人頭”和“團隊計酬”等行爲,違反了《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的規定,涉嫌傳銷行爲,給雲集下達了958萬的行政處罰。

雖然此後雲集痛定思痛開始整改,但始終難以繞開其核心的“三級分銷”模式:整改後的雲集設置了經理、主管、店主三個新的層級,經理依舊從主管和店主這些“下線”的繳費中抽成,主管則向店主抽成。至今,雲集的這種通過激勵發展下線、層層抽成的模式仍然不斷地被質疑爲傳銷,這讓雲集的快速發展始終蒙上了一層陰影。

如果說“傳銷”的模式是早已蓋棺定論的原罪,那麼連年虧損就是雲集怎麼蓋也蓋不住的硬傷了。

在雲集招股書上,其虧損狀況被擺到了明面:2016年虧損爲4706萬元;2017年虧損爲1.142億元;2018年的經營性虧損爲9900萬元。2016-2018年連續三年虧損金額達26.02億元。

面對如此持續的鉅額補貼式發展和虧損經營,雲集模式是否真的是一種可持續的健康商業模式?這不禁讓我們產生疑問。

寫在最後

不可否認的是,社交電商模式作爲一種新興的商業業態,它的潛力的確巨大,已經成爲電商領域無法忽視的一股力量。但也正因爲社交電商的潛力逐漸顯現,大量新的玩家紛紛參與進來,其中絕大部分背靠傳統巨頭,淘寶、蘇寧、小米、京東、國美、360、小紅書、小米有品……各方勢力扎堆的社交電商行業,勢必會面臨新一輪的競爭和圍剿。

圍剿之下,看起來風光的雲集自身的軟肋也就更加致命。傳銷爭議、鉅額虧損下的雲集能否在下一輪的行業洗牌中繼續生存?上市之後的雲集能否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這些都是未知的事情。所以目前的雲集還遠未到可以鬆一口氣的時候,希望它能在一衆競爭對手中能夠找準自身定位與方向,有效解決目前面臨的重大爭議,這樣纔是長久之道。

【本文由互聯網分析師于斌原創出品,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