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晶晶


在職場上接觸到的人越多,我們就會發現合作伙伴是否靠譜越重要。


靠譜這個詞其實我們平時經常聽,但其實這個形容詞是需要很多細節填充的。它也可以說是職業化,是一個人在職場上的基本素養。


對剛入職場或者說還沒進入職場的我們來說,要被看做是靠譜的新人,那就是至少不要挖坑。畢竟坑挖得多了,我們就會被視爲一個坑。


靠譜這個詞,幾乎包含了我們所有的信任感。


那麼如何能成爲一個職業化的新人呢?跟大家分享四個比較靠譜的職業品質。


 1 

有強烈的契約精神


契約精神是西方文明社會的主流思想,它是商業社會的定海神針。職場上定下雙方權益義務靠的就是一紙契約,都說人性有多複雜,契約就要多重要。


作爲剛入職場的新人,我們接觸到更多的不是那些白紙黑字的合同,而是口頭契約比如跟同事約好的對接日期、從領導那裏包攬的某個任務、自己說要達到的一個標準,這些都是在建立契約。


有個故事是這樣說的,康德有次要去拜訪朋友,路上遇上了洪水,橋被沖垮了。車伕告訴他,繞路走可能會比跟朋友約定的時間晚1.5個小時。然後康德就花重金買下了附近一座簡陋的破房子,拆取房子的木頭修補了壞掉的橋,準時和自己的朋友會了面。


聽起來可能有些誇張。但爲了按時保質完成任務,這在職場上還是挺常見的。只不過犧牲的可能不是金錢,而是時間和精力。


有位同學就經常會在凌晨的時候,發朋友圈說一些工作上的感悟。一問,她說是這個點才把自己負責的工作完成。


與之相反,有的人卻會在關鍵時刻玩消失、把規定的deadline一拖再拖、以諸多理由不實現承諾的結果、想盡辦法在一起負責的任務裏偷工減料……與這樣的人共事,隨時都要做好女媧補天的準備吧。


有人會爲自己投機取巧省了一些功夫而沾沾自喜,但事實上在撕毀契約時,消耗的會是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而一旦我們的信用透支完了,必定寸步難行。


因此,拍胸脯的時候慢一點、考慮得更深一些,不要高估dealine,也不要高估自己的爆發力。


承諾之前,我們都是自由的;而承諾一旦說出口,就麻煩認領自己的責任,按時履約。



 2 

有配得上職位的能力


如果要說今年最火的綜藝,無疑就是各種選秀節目。上百個練習生不停地唱歌跳舞,進行一輪又一輪地篩選,淘汰大部分的人。


最後成功爭奪到出道名額的十來個人,可以出現在很多鏡頭裏。但如果其中有人的實力擔不起這個位置,就會被質疑和羣嘲。


職場上也有這種人,會讓人懷疑他到底是如何通過招聘的。他在團隊合作時往往擔任最簡單的工作,而且可能會把這一部分也搞砸,讓別人加班幫他收拾爛攤子。


一個高速運轉的團隊,會把每個人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並且形成一個接力賽般的閉環。如果其中有個人掉了棒,那麼他就會成爲這個團隊的短板,也會讓其他每個人的努力都變白費。


職場中往往也有很明確的分工和崗位,標準也十分確定,每個員工都有自己負責的工作內容。沒能完成自己部分,那這位員工的專業能力離這個崗位的要求就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專業能力是一個人獲得一個職位的基礎能力。纔不配位,就相當於無根之木,是站不穩的。


那麼要配得上一個職位,就需要自己有別人不可替代的能力。一開始沒有能力別人都能理解,但如果接下去還不能讓別人看到價值所在,就可能會被更積極、更優秀的新人替代了。


《延禧攻略》裏有一個讓人印象很深刻的場景。張嬤嬤想把縫製皇后鳳袍的重任交給瓔珞,其他宮女紛紛表示嫉妒和不爽。可是張嬤嬤問誰覺得自己更厲害的可以站出來,結果大家都閉嘴了。


而瓔珞的繡技也是通過自己精益求精練成的,這讓她很好完成了縫製鳳袍的任務,也爲她後來進入長春宮埋下了很重要的一筆。


經常有同學問,這個崗位總是要求有各種各樣的經驗或者能力,我沒有怎麼辦?當然是去學習以及培養。如果學習不來,就需要去思考這個職位是否適合自己了。



 3 

凡事有交代有反饋


基於上面提到的閉環思維,如果別人發起了一件事情,不管我們做得如何,都要反饋到這個閉環的發起者。


公司有位前輩就說過這樣一件事情,他讓一位新人同事一週內寫一個方案,但到時間沒有收到,就去問了那位同事


“方案寫好了嗎?”

“領導,我已經發到您的郵件了。”


在這件事情上,這位前輩都無法直接批評這個新人。畢竟任務是完成了的,但他心裏覺得這位同事在工作中缺了點什麼,無形中也對這位新人的新人和靠譜度打了點折扣。


羅振宇有在《奇葩說》中說過自己的一個觀點:職場最沒有前途的一種人,叫反饋黑洞。其實說的就是這種凡事不交代、做事不溝通的人。


主動反饋,不僅能洞察到相關者對這件事情的關注度和相關訴求,還能充分把握主動權,給別人留下“積極主動”的好印象。


同時,反饋應該是高效、有效的反饋。就像上面提到的例子一樣,現在很多人的工作溝通都依附於郵件等等工具。


但事實上,這樣溝通的時間成本是很高的,對方可能很晚纔看到這個反饋,也有可能完全看不懂這個反饋,畢竟每個人的思維習慣都會有所不同。


埋頭做事很重要,但反饋和溝通也肯定不是閒聊。很多新人都不好意思去跟相關負責人去反饋自己的進度,按自己以爲的方式去工作,結果方向就錯了,做的都是無用功。


因此,多溝通和反饋。有效的溝通,能省下很多無效的努力。



 4 

控制好玻璃心


人都是有情緒的,但在工作中,始終保持一顆玻璃心是很有安全隱患的。一個小衝擊就會讓玻璃心碎成玻璃渣,不僅扎傷自己,也會誤傷別人。


想到一個很經典的故事。剛入職的兩位新人小A和小B一起被領導安排了同一個任務,因爲沒有經驗兩個人都完成得不好,被領導批評了。


小A一直悶悶不樂,覺得老闆不體諒她還是個新人,委屈得到處找人吐槽;而小B做了反思和覆盤,優化了自己的行動。第二次再被安排工作的時候,兩個人的差別就顯現出來了。


雖然很現實,但職場確實不相信眼淚。只有我們學會了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我們纔會穿上金鐘罩衫,足以承受更多的槍林彈雨。往接地氣了說,就是受誇獎不要飄,被批評了也別怨天尤人。


況且,在職場上情緒化,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還會誤傷到身邊的同事。遇到狀況就暴脾氣,撂挑子甚至直接和同事懟起來,我們的負能量就會傳播給周圍的同事。


工作已經要耗費不少心力和腦力,誰還有多餘的精力去接受和解決別人的負能量?有情緒是正常的,難以自控甚至影響到整個團隊就有問題了。


因此,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先問自己“這個問題現在是什麼情況,我可以做什麼來解決這個困難?”再問“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們會冷靜得多。

 



最好的職場關係莫過於相互信任,因爲只有信任才能提高效率,各司其職而後無縫連接。


而要讓自己成爲一個被人信任的人,首先就得先具備一些靠譜的資本。這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職場人生的尊重。


它不一定會讓你在職場中平步青雲,但一定會讓你的每一步都走得鏗鏘有力、有跡可循。


既然要走進職場,那就披甲戴盔再上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