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發現他對潛水的了解真的很有限。

他問,氣瓶里有氣,在水裡能呼吸不就好了,有什麼好學的?

考證有什麼用?

不考證能潛嗎?

感覺這個事情很簡單,何必要花時間花錢去考?

買了裝備,自己下海玩就好啦?

諸如此類的問題,機關槍似的,都顧不上回答了。

OW的課程,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貫穿於整個潛水生涯的始終,OW雖說是入門級別的,但它的重要程度不亞於我們小學學拼音學怎麼寫字認字。

OPEN WATER COURSE學的好不好,真的決定了後面很多的潛水體驗。功底練的紮實、熟悉也會給往後的每一次潛水增加量級的安全係數。

理論+平靜水域+開放水域=OWC

1、理論部分:

書本+視頻教學

2、平靜水域+開放水域=24項基本技巧

摘自PADI教練手冊:

開放水域潛水員24項基本技巧

- 裝備的組合、調整、準備、穿戴與拆卸

- 下水前的安全檢查(BWRAF)

- 深水區入水(深水指的是水深到不能站起)

- 水面浮力檢查(檢查配重是否合適)

- 呼吸管和調節器的互換

- 下潛(下潛的五個步驟)

- 調節器清除積水(按鈕法、吹氣法)

- 調節器尋回(兩種方式:右手右邊尋回和摸到氣瓶閥尋回)

- 面鏡的拖鞋、重新穿回與清除積水

- 空氣用完聯繫和在使用備用氣源(原地)

- 備用氣源輔助上升

- 從不斷漏氣的調節器呼吸(30秒)

- 中性浮力(口吹式和低壓充管充氣兩種方式通過做蛙鞋旋軸達到中性浮力)

- 上升的五個步驟

- 有控制的緊急游泳上升(CESA)

- 懸浮靜止30秒

- 無面鏡潛游(15米)

- 在水底卸下並重新穿回水肺裝備

- 在水底卸下並重新穿回配重

- 在水面卸下並重新穿回水肺裝備

- 在水面卸下並重新穿回配重系統

- 垂直,頭先式浮潛*

- 浮潛時,吸一口氣潛水游泳至少15米*

- 浮潛上升到水面後,用猛吹法清除呼吸管內積水*

- 浮潛上升到水面後,使用置換式排水法清楚呼吸管內的積水*

以上帶*的四項技巧,為浮潛潛水員課程的內容。

這些技巧會貫穿於潛水過程的始終,教練會根據課程要求將技巧一一教授,是潛水必須學會的基本技巧。

在2米深的海里,面對陌生裝備的不知所措,可能還有能解決問題的餘地。

但在10米深的海里,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那麼好解決了。

| 在平靜水域(泳池)的學習中

教練先做技巧動作示範,然後學生跟著做。

包含五個單元的內容,基本都可以在一個半天內完成學習。

所有動作要求學生可以熟練完成,勉強完成的,或只能完成一次,下次做不到的,不算合格。

| 開放水域(海洋、湖泊等)的學習中

每一潛都有相應的學習內容,關鍵是熟悉平靜水域所學的技巧,在開放環境適應潛水,學習如何進行一次完整的潛水,相當於把流程做幾遍。

包含四次潛水。

第四潛,為FUNDIVE。

註:

1、OW最新標準中加了學習使用象拔。

2、在修訂版的PADI開放水域課程中加入額外的浮力控制訓練與引進丟棄配重帶訓練,是潛水員訓練中近期一項改進。

PADI要求在開放水域二前,

學生要完成水面漂浮十分鐘,

不可藉助任何浮力工具,

在簽OW證書前任何時間,

完成200米游泳或300米浮潛。

內容看起來很多,涵蓋的方方面面都是技巧,學得好對未來的幫助會很大,理論奠基同樣很重要,對於涉及生命的的事情,請嚴肅對待。

weixin.qq.com/r/Vi_EnLv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微信搜索 | 潛水有毒(born to dive )

更多的潛水知識技巧,可在微信後台私我,我會儘力解答

用大海 填滿空虛

讓你看看這個世界有多麼的不一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