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萍全面、專業、準確的央視乒乓球點評,最近引起了球迷們的廣泛熱議。相比起劉偉哲學式的繞彎子、打太極、搞高深,或者蔡猛反覆提及丁寧崴腳事件,還有楊影的喋喋不休,鄧亞萍就事論事、直接面對問題,並給予忠誠建議的點評風格,受到了觀眾和球迷的一致好評和認可。

初代目一語中的,一針見血,絕不含糊其詞。

劉偉在央視點評時,總以教授級別的姿態自居,把球迷當三歲弱智,把乒乓球搞得非常神秘,深不可測,她說我的任務就是好像是「剝玉米」一樣,將比賽場上和球員出現的問題剖析給觀眾,但她過於炫詞,滿嘴堆詞,既不生動,又不通俗易懂,反而把觀眾帶進了「迷魂大陣」繞得雲里霧裡,有種故作高深的感覺。楊影的風格,就是傾向性太明顯,以自己為中心,喜歡什麼說什麼,不喜歡什麼也說什麼,恨不得自己上去打兩拍。再有,楊影的文化水平有限,作為央視的專業解說,經常把球員名字念錯,反覆念錯,可謂失誤太低級。

比如王楚欽,她就把「欽」念成(xin),在這樣的平台上念錯別字,對小孩子影響是深遠的,巨大的。相反,我們再來看鄧亞萍的點評、解說,高手對決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像樊振東、丁寧這樣超一流選手,應該說很難發現其存在技術缺陷或漏洞。但通過馬龍對樊振東的比賽,鄧亞萍就一針見血指出:「樊振東每拉一板球,膝蓋總要蹲一樣,而馬龍的底盤卻非常穩,這樣才有助於提高擊球的質量和穩定性。」不愧是大滿貫、初代目!再有,丁寧在防守時,兩腿叉得太開,由守轉攻時,不利於迎前回擊,這也是鄧亞萍及時發現和提出的建議。像鄧亞萍這樣簡短、直接,從語言再結合到畫面的點評,非常讓觀眾和球迷們聽懂並接受,從而也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發現原因,這才稱得上是現場式教學、點評!

一代大魔王未能做國家隊教練,鄧亞萍兇狠、凌厲的技術,也難再現乒壇。

鄧亞萍在乒乓球特殊打法上是具有開創性的貢獻的。在她之前,長膠幾乎做為防守和削球打法出現,而正是鄧亞萍開創了一代長膠進攻型打法的先河,她「反手怪、正手快」兇狠、凌厲的打法,長期位於女子乒壇之巔,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她的解說、點評之所這樣到位,就是她對乒乓球有深厚的理解和領悟,但就是這樣一位大魔王,卻沒從事國家隊教練的工作,讓很多球迷感到惋惜。像日本的福原愛、伊藤美誠都是鄧亞萍的模仿者,單從反手彈擊的速度、力量來看,她們都超過了鄧亞萍,但其反手長膠的磕、撥、拱、減力擋等技術遠遠不如鄧亞萍豐富,差距更大的是,福原愛、伊藤僅有反擊彈擊這一招,正手攻球的實力和鄧亞萍就簡直是天壤之別了,這也是模仿者難以真正對中國隊造成威脅的根本所在。

鄧亞萍說:「我當年參加比賽時,有很多日本媒體在我後邊架起攝像機,直到20後他們才摸到點門道。」既然鄧亞萍沒有選擇做教練,那球迷們也希望她能更多地在央視平台上,給我們帶來更多客觀、真實、簡潔、有效、直接的精彩點評,讓我們從另一角度,來體會到她當年打球時的風采吧!你對初代目的解說風格有什麼看法,也歡迎留言哦!


鄧亞萍評球是不留情面的,不管你是誰,大滿冠也好,世界冠軍也好,在她面前都一樣,她評小胖那叫一個一針見血,直指軟肋,毫不留情,聽著痛快,也真佩服。如果其它人評球(如劉偉)還稍微留著點面,鄧亞萍就絕對沒有這個必要,她是共認的乒壇一姐,她怕誰,別說是小胖,就是馬龍、許昕、丁寧、劉詩文都得恭恭敬敬,點頭說:「對對,那是那是」。就連八十萬禁軍教頭國梁也得讓著三分,估計也常叮囑手下可不能頂嘴,否則,後果自負。話又說回來,鄧亞萍給誰找錯,那是這個球員的福氣,她看不上眼的,想請亞萍(楊影口語)指導指導,估計十有八九會失望。不說了,言多必失,諸位多多包涵!


鄧亞萍老師的乒乓球解說水平已經得到球迷公認,可以用以下辭彙進行點評:客觀、公正、入木三分、鞭辟入裡、有乾貨!這裡我們不再吹鄧老師的解說,重點探討下題主說的鄧亞萍對於樊振東比賽中出現的技術缺陷問題。

樊振東和馬龍在比賽中又一次相遇,龍胖之爭向來備受關注。鄧亞萍提樊振東一個習慣性技術動作,她說到:「樊振東每拉一板球,膝蓋總要蹲一樣,而馬龍的底盤卻非常穩,這樣才有助於提高擊球的質量和穩定性。」

隨時乒乓球技術的發展,其實現在的拉球動作跟早期的動作還是有較大作用的。個人覺得樊振東拉球時,膝蓋都要蹲一下是為了追求單板質量,所謂力從腳下生,膝蓋蹲一下是為了更好的蓄力,重心交換更充分,為擊球瞬間提升爆發力創造條件,樊振東屬於暴力美學打法的典型代表人物,這本身也是他打球的風格所在,同時現如今的材料球對運動員的力量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樊振東的擊球動作也談不上技術缺陷。

馬龍打球輕巧靈便,銜接快,節奏快,正反手均衡,當今乒壇的六邊形戰士。在下肢動作上,馬龍重心相對較高,反拉快帶是他的特長技術,借力打力更是一把好手,因此他看上去拉球不會蹲的太低。

最後,其實細心的球迷一定會發現,每一個國手拉球的動作都不太一樣,這裡舉個例子:林高遠拉球動作基本都是起下旋的動作,但是他一樣能拉上台,因此樊振東也好,馬龍也罷,打到這個級別了,拉球動作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大家覺得呢?

以上是我的回答,認可請點贊和關注,有不同看法?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聽過鄧亞萍解說的都知道,評價到位,一針見血。而且對於每個回合都能明確的,了解隊員的打法。 真的是不要用你的愛好,挑戰別人的職業。相比於劉偉的不知所云,鄧亞萍展現了一個高水平評論員的水準。

無論是對技戰術的評說,還是對隊員習慣的評論。都十分專業獨到。而樊振東是新興的中國單打的領軍人物,是東京奧運周期的單打一號。可以說現在的小胖已經到了自己生涯的關鍵時期。鄧亞萍對於小胖的評價,可以說是很有見解。在這個關鍵時間點,在運動員達到一個瓶頸期時,任何外界的指導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所以我認為這種評價雖說嚴苛了一些,但有著很大的作用。鄧亞萍作為前輩,她的意見樊振東一定會去思考。我相信一定會給他帶來提升。 此外,鄧亞萍作為評論員,理應讓觀眾明白運動員的優勢和問題。這也是職業的道德。

鄧亞萍的評球非常到位,非常精闢,句句說到點子上,說她全世界評球第二,沒人敢說第一。那些噴鄧亞萍的人在噴之前首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這個眼光,鄧肯定是有的。


鄧亞萍評論樊振東比賽時候說,小胖進攻的時候總在下蹲,這樣不利於發力,還說這可能是小的時候培養出來的。其實小胖進攻的時候,下蹲只是為了降低重心,下蹲降低重心比較容易製造弧圈球,提高球的穩定性,鄧亞萍個子比較矮也就是1米5多一點兒,所以站著打球,不用下蹲調整重心就可以發力,歐洲的一些選手個子比較高,像奧恰洛夫,波爾進攻的時候都會下蹲降低重心發力拉弧圈球。因此鄧亞萍對樊振東下蹲調整重心發力技術特點的評論還有待於以後發展的結果來作出結論,可能以後樊振東就靠著這種技術連續拿冠軍呢!


鄧的評論很到位


高手就是高手,不然的話馬龍就會很有壓力


小胖的技戰術體系中缺三大要素:一是多變的發球和以發球相配合的技術與戰術;二是節奏,節奏是乒乓球藝術的體現,也是綜合運用乒乓球技戰術要素的真諦,往往節奏的變化能讓對方猝然無所適從;三是缺少套路,所以不能根據比賽對手施以不同的套路,因此看不到他比賽中的靈活多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