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客,北京最好的自然教育機構,歡迎關注哦~)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宋】辛棄疾《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冬盡薺生

薺菜的花朵是小白花(李光敏 攝)
薺菜的幼株,葉片羽裂,葉色是「灰頭土臉」的綠色,並不鮮艷 (周繇 攝)

冬末春初,在化凍的潮濕大地上,土塊的縫隙間,已經有薺菜(薺,Capsella bursa-pastoris)的幼苗冒出了細碎的葉子。這些葉子有的形狀深裂,如同孔雀羽毛,也有的不分裂,只在邊緣有著或淺或深的波浪,但顏色一律都是灰頭土臉,遠看幾乎與周圍的泥土沒有區別。待到春意漸濃,這些薺菜才終於開始躁動起來。它們不僅葉子逐漸長大,顏色也略微轉綠,然後就在葉叢中抽出越長越高的花葶,在花葶頂端不斷開出極小的四瓣白花。最終,這些白花就會自下而上,變成一長串扁心形的綠色小果實。

結出果實的薺菜,就會失去幼苗時的柔嫩,變得堅硬而不再適口。由於口感變差,此時它們也不再需要幼苗時期灰暗的保護色,而是將果實變得亮綠,從而儘可能地多進行一些光合作用來製造養料。這些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果實,外表看起來幾乎就像是另一種形態的葉片。

薺菜的果實呈扁心形,綠色,能像葉片一樣進行光合作用 (李光敏 攝)

草根眾命
有些薺菜的葉片不分裂,開花前不易識別(李光敏 攝)

與很多野生植物不同,薺菜並不具備防身的毒素,甚至也不具備其他大多數野菜那種讓自己變得難吃的苦澀味。無需特別處理,薺菜的味道就已經是清鮮而微甘。然而,那遍地細碎的薺菜苗,讓歷代的人們和食草動物都挖不盡、吃不絕,總會有幾株能夠平安地活到成年,從一長串的果實里散出無數的種子,將下一代的生命又播撒在大地上。

《中國植物志》記載薺菜是「一年或二年生」。如此短暫的壽命,與能活千百年的喬木相比,只不過是一瞬間。然而,像這樣短壽又缺乏防禦能力的生命,之所以能夠繁衍到今天,背後也自然隱藏著老天註定的道理。按照生態學的觀點,世上所有的物種,都排列在K-策略與r-策略這兩個極端之間。越是K-策略者,就越如同貴族,個體大,競爭力強,壽命長,生育少,用高存活率保證自己的種族不滅絕。而越是r-策略者,就越是如同下層草民,個體小,競爭力弱,壽命短,存活率低,只能用旺盛的生育力來保證自己的種族不滅絕。這遍地的薺菜,就正是植物界里偏向r-策略一端的草根階層。它們將所有的資源,都用在了生長與繁殖,最後集中在了繁殖上面,再沒有多餘的精力去製造任何能夠防身的有毒或苦味物質。因此,每一代的薺菜,都註定了讓大部分同胞變成他人盤中餐的宿命。

野菜相似
蒲公英,小苗的葉形與薺菜相似,開出「菊花」之後才截然不同(李光敏 攝)

每到早春,各種草本植物紛紛萌芽。在這之中,也不乏外表容易與薺菜混淆的其他野菜。蒲公英的小苗,也有著狹長而羽裂的葉片,只是一旦掐斷就會冒出具有苦味的白漿,可以與薺菜區別。泥胡菜Hemisteptia lyrata的小苗則沒有白漿,主要靠葉片背面密布的蛛絲狀白毛來識別,味道則是比蒲公英更加強烈的苦。

不過,最容易混淆的,還是與薺菜同樣屬於十字花科的一些「本家親戚」。常見的獨行菜Lepidium apetalum,也沒有明顯的苦味,只是帶有微微的辛辣,不如薺菜鮮美。從葉片來看,幼苗期的獨行菜,從一開始就是色調明亮的熒光綠色,不同於薺菜那種灰頭土臉的暗綠;從花朵來看,獨行菜的花沒有花瓣,很不顯著,彷彿不用開花就直接結出了果實;從果實來看,獨行菜的果實是扁卵形,也不同於薺菜的扁心形。此外,在一些溫暖潮濕的地方,還可以看到身為薺菜遠親的碎米薺Cardamine hirsuta。碎米薺的花朵相對要大一些,四片潔白的花瓣如同大米粒,果實則是細長的棍棒狀,與薺菜和獨行菜都有所不同。
獨行菜,葉色是鮮艷的「熒光綠」,不同於薺菜「灰頭土臉」的暗綠色 (薛凱 攝)
碎米薺,花瓣較大,似白米粒,果實棍棒狀,不扁,全株亦可食用 (朱鑫鑫 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