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石

簡介

芙蓉石--童子獻壽

我國是盛產印石材料的國家,最早開發利用的有壽山、青田等石材,明清以來,隨著石材制印的流行,民間大興開採印石,各地新礦不斷湧現。據不完全統計,迄今已有產地數十處,上百種石種。在豐富多彩的印石品種中,田黃石、芙蓉石和雞血石以色麗質佳,名冠諸品,被品石家稱譽謂「印石三寶」。

這三種印石珍品,各具特色,難分軒輊。以石質論,田黃溫潤,芙蓉細嫩。以色澤論,田黃高貴,雞血艷麗,芙蓉素凈。

名居印石三寶之首的田黃石,是壽山石中最名貴的品種,早在清代初期就被選作貢品進獻宮廷,深得帝王賞識,乾隆帝祭天拜田黃,更使它身價百倍,在石族中登基稱「王」可謂是眾望所歸。

雞血石則是中國特有的珍貴寶石,其艷麗鮮紅如雞血般的色彩和美玉般的光澤為世人所喜愛,再經雕家神來之筆,更賦予了其高貴的身價,以其數百萬年的天地之靈性、巧奪天工的上天之智慧和攝人心魄的魅力,為名人雅士、商賈富豪、達官貴人、帝王將相珍愛和收藏。使其榮升為國石、「石後」之稱。

芙蓉石屬於壽山石中山坑石的一種,質地柔而細嫩,如脂如膏,微透明,「似玉而非玉」。肌裏含有黃色、白色、灰黑色等塊狀砂團。芙蓉石色彩異常豐富,赤橙黃綠青藍紫白,各色俱全。古人推崇芙蓉石曰:「美玉莫競,貴則荊山之璞,藍田之種;潔則梁園之雪,雁盪之雲;溫柔則飛燕之肌,玉環之體,入手使人心蕩。」推崇芙蓉石的還有清代郭柏倉,福州名人張宗果,金石書畫家陳子奮,書畫家龔禮逸,篆刻家韓天恆,金石書畫家潘主蘭等。正因為芙蓉石的麗質與易於受刀的特徵,因此自古就與田黃石並列為中國「印石三寶」之一。

芙蓉石雖然開發時間比起田黃、雞血要晚許多,但是,它卻以清白明瑩、潔身自好的品格,博得文人雅士的共鳴,在他們的推崇之下,躋身於「印石三寶」之列,被譽為「石中君子」。

主要成分

  芙蓉石引可稱之為紅水晶、玫瑰水晶、薔薇石英。硬度7級,比重2.65。其化學成分主要為二氧化硅。

  ①淡紅到火紅色的天然水晶。含氧化鐵和氧化鈦所致。

②染成紅色的虹彩石英——將水晶加熱、淬火產生微裂隙,因次生氣液包裹體的色散效應而產生虹彩者,稱火水晶;若浸以紅色染色劑則為染色水晶。

形態特徵

  芙蓉石,透明或半透明,是水晶的一種,隸屬於彩色寶石家族。斷口貝殼狀,呈油脂光澤。一般為粉紅色。芙蓉石以顏色濃艷,質地純凈,光澤強,無棉綹者為最好。而顏色淺談、質地混雜、有棉、有綹、有石筋者均屬不佳。芙蓉石,質地勻潤,半透明者,且含有極微小的金紅石內涵物,可以磨出較為清晰的六射星光來。

產地及用途

  馬達加斯加、哈薩克、南非橘河、巴西、加拿大、西班牙、中國廣東、俄羅斯等地均有出產

芙蓉石也叫愛情石,其英文名稱:rossquartz,據說能為情侶帶來甜蜜。所有芙蓉石大小件可用有中國特色的繩結編織,不失時尚,也是情侶佩帶的流行飾品之一。

芙蓉石除可製成項鏈、手鐲、戒指等飾品外,還可以用於雕琢,製成各種精美的工藝品。

成色鑒別

  1.內包物辨偽。一般而言,因為天然水晶是由大地自然生成,通常多數水晶內會有內涵物、天然冰裂紋、雲霧及色帶變化等。而人造水晶則是由工廠或實驗室合成凝聚而成,故所生產之水晶幾乎完美無瑕。

  2.手感辨偽。純天然水晶手感清涼、有分量。合成水晶手感溫和、分量輕。

  3.專家鑒定。送給專門的國家級寶玉石鑒定機構鑒定。市面上很多人工二次合成水晶,購買時注意是否附帶國家級鑒定證書,以防假貨。

  4.目前市面上非常流行「施華洛世奇水晶」,其實質是高鉛玻璃,儘管非常漂亮,但只能算做工藝品,沒有天然靈性和沒有任何的保值增值性。購買時需特別注意。

  5.產自馬達加斯加的星光粉水晶,珠體在單一光源的強光照射下底部會顯現出獨有的六道光芒。但市面上常見的星光粉晶,都是人工加工而造出的星光效果。

  6.顏色嫩粉色,對光看晶瑩,微微透明有少量的絮狀物,無裂痕為上品。

7.極品芙蓉冰種粉水晶,晶體超透,不但沒有半點雜質,就連紋理都看不到,晶體清澈如水,發淡淡的粉色,有極其細潤的油脂光澤(乍一看有人會覺得它像是白水晶穿的粉色線,但油脂光澤效果卻是這種粉晶所特有的),無可挑剔的成色屬於追求完美的你。

種類

白芙蓉石

白芙蓉石石質極細潤而雅凈,有藕尖白、羊脂白、白玉白、豬油白等,以藕尖白最為難得。藕尖白石質似蓮藕的芽尖,白中微帶青氣,如瓊漿初凝,極為細嫩潔白通靈。

紅芙蓉石

紅芙蓉石,色紅,然非純紅,多是在白、黃、青色地的芙蓉石上呈現片片紅塊,濃艷如丹,亦現水痕和黃筋,嬌艷作態,光彩四射。有蠟燭紅芙蓉石,色艷紅,質細潤如蠟燭初燃,光澤煥發,嬌艷鮮美。有醉紅芙蓉石,色淡粉紅或肉紅,如貴妃醉酒,白裡透紅,春光溢射,美艷奪目。

黃芙蓉石

黃芙蓉石亦稱醉芙蓉石。石質凝脂通透,色黃,濃淡深淺似枇杷黃、桂花黃、米黃、牙黃。古人稱其有「橘柚玲瓏映夕陽」之雅。黃芙蓉石比紅芙蓉石更為罕見。

五彩芙蓉石

五彩芙蓉石,紅、黃、白、青、黃諸色相間,斑駁多姿。據稱:青如翠竹、白如截肪、赤如雞冠、黑如純漆、黃如蒸慄。恰好又代表青龍(東)、白虎(南)、朱雀(西)、玄武(北)和騰蛇(中央),極為神聖。

新洞芙蓉石

新洞芙蓉石指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開鑿礦洞出產的芙蓉石,其礦洞位於加良山頂部的古礦洞周圍。新洞芙蓉石石質細嫩,惟多含細裂紋,其中以純潔藕尖白最難得。坊間又以「新性芙蓉」稱之,以別於前代所出之「老性芙蓉」。

將軍洞芙蓉石

將軍洞芙蓉石出產於將軍洞,將軍洞為芙蓉石的主要產洞,又名「天峯洞」,位於加良山山頂。清初開鑿後為某將軍佔據,遂改「天峯洞」為「將軍洞」。此洞所出石,質純,柔潔通靈,為芙蓉石中上品。後洞塌,將軍洞芙蓉石遂絕產。今世上的藏品,皆白色,多為數百年前的舊物,價值不遜於田黃石。

綠若通芙蓉石

綠若通芙蓉石,青中帶黃,石質微透明,似新篁出枝,常有紅色斑或筋絡,很是可愛,質地與色澤純者難求。按出產的年代,人們將傳世芙蓉稱為舊芙蓉石,現代出產的稱為新芙蓉石,新芙蓉中又按石性分為老性芙蓉與嫩性芙蓉石,石性成熟而格紋少者謂之老性,質地比較松而格紋多者謂之嫩性。許多玩石者都認為舊芙蓉比新芙蓉石好。舊芙蓉石因為把玩已久,火氣褪盡,顯得溫文爾雅,老到成熟,自然十分雍容穩重;而新芙蓉石總有火氣,上品新芙蓉石若伴人日久,自當會與舊芙蓉石一樣可人。

上洞芙蓉石

上洞芙蓉石出產於上洞,上洞又稱「天面洞」,與將軍洞為鄰,亦為芙蓉石主要產洞。上洞芙蓉石石質溫潤、凝嫩,惟稍遜於將軍洞芙蓉石。有白、黃、紅色,色地較暗,少神采。

芙蓉石美圖

白芙蓉石

紅芙蓉石

黃芙蓉石

五彩芙蓉石

新洞芙蓉石

將軍洞芙蓉石

綠若通芙蓉石

芙蓉石 彌勒

芙蓉石老子

芙蓉石 逍遙佛

附註:以上圖文均為轉貼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