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牛陣是否真實存在,還是有疑問的,在近現代的國共內戰中,當時的國共雙方都曾試過火牛陣攻敵,都失敗了,原因就是無法控制牛行進的方向,牛尾著火後,牛是到處亂竄的,並不是整齊的沖向一個方向,也不是你想讓牛沖哪裡就沖哪裡的,牛可聽不懂你說的話。

先不管火牛陣是否真實存在,先說說田單的火牛陣是如何實行的。另外,田單找到的不是五百頭牛,而是一千頭牛。

戰國時期的齊國實行的是五都制,齊國有臨淄、平陸、阿、即墨和莒五個都城,實際上相當於五大行政區,田單駐守的就是五都之一的即墨。

樂毅聯合五國伐齊,打下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到了最後整個齊國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座城池沒有攻下。要知道齊國可是戰國時期最富庶、最有錢的國家。

齊國的富庶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齊國產鹽,鹽在當時可是戰略物資,只要是人,都要吃鹽;二是齊國地處東邊靠海,可以出海打魚,要知道那個時候的漁業資源可是取之不盡的;三是齊國沿海地區可以對外通商,與其它地方的通商讓齊國富庶。

當然了,齊國的農業一點也不比其他六國差,在當時的農業社會,一樣有大量的耕地,有耕地就有耕牛,當時的牛不僅僅是動物,而是被看成一種生產工具,只要有耕地,就必須用牛來耕種,牛在當時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傢具,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拿來吃的。

當時田單駐守的即墨是齊國的五都之一,是齊國最東邊的,同時也是最富庶的都城,當時齊國的都城臨淄是有十萬戶的大城,那麼即墨城人口至少有五萬戶,一戶有個三四口人,整個即墨城也有20萬人。

即墨城有五萬戶,就算不是家家都有牛,從五萬戶中挑出一千戶有牛的人家,都是很容易的嘛,這也就是2%的比率,再加上即墨地處山東半島東南,有通商港口、鹽業資源和漁業資源,經濟發達,收集一千頭牛,對於田單來說,真不是什麼大事。

但是田單擊敗燕軍,並不僅僅依靠的是火牛陣,而是一系列的計策。

1、反間計,離間樂毅與燕國新國君之間的關係。

派人到燕國去製造謠言,謊稱燕國名將樂毅名為攻齊,卻實際上想在齊國稱王,之所以三年沒有攻下即墨是故意消磨時間,燕國新即位的國君燕惠王本來就與樂毅不和,於是派騎劫代替了樂毅任主帥。

2、裝神弄鬼,忽悠燕軍。

田單先是在城中用飯菜吸引飛鳥,製造異象,然後謊稱有神靈保護,將發布的命令稱為神靈的旨意,大肆忽悠燕軍,另外還使用計謀誘使燕軍割了投降齊軍的鼻子,此舉導致齊國人不敢再投降,堅定了齊國人抵抗的意志。

3、主動示弱,麻痹燕軍。

以老弱病殘及婦女守城,將精壯士兵隱藏起來,大肆麻痹燕軍,讓燕軍放鬆警惕。

4、受賄燕將,再加詐降計,欺騙燕軍。

使用重金收買燕將,然後又派使者詐降,讓燕軍認為齊國已失去抵抗意志,投降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了。

5、火牛結陣,大敗燕軍。

最後才是火牛結陣,讓一千頭牛的牛尾巴上捆紮了浸油的蘆葦,讓牛出城,再點燃牛尾,讓一千頭沖向燕軍陣地,同時讓五千名精壯齊國士兵跟著火牛後面沖向敵陣,大敗燕軍,就連燕軍主帥騎劫在混亂中也被殺死。

田單擊敗燕軍,並不是靠的火牛陣,而是一系列的組合策略,而就是火牛陣最可疑,因為你無法控制一千頭牛朝你想要的方向行進,田單是如何做到的?至今還是一個謎。


戰國七雄,最有錢的就是齊國了。別說五百頭牛,五千頭牛也有啊。

齊國很富有。

為什麼齊國富有呢?因為它在東海邊,有海鹽之利,齊國境內還有巨大的鐵礦。齊國臨淄,就是一個冶鐵中心。在兩千年前,鹽和鐵,都是最寶貴的戰略資源。也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收益。

而且,齊國位於黃河中下游平原,境內沃野千里。非常適合發展農業。

所以說,齊國是七雄中,最富有的國家。五百頭牛肯定是有的。

問題的關鍵是,齊國被燕軍攻破,只有即墨和莒兩座城池。這種情況下,還有五百頭牛嗎?

答案是,很可能是有的。

即墨是大城,本身人口就很多,人口多,牲口肯定幾多啊。

另外,各地齊國軍民有很多逃到了即墨,牛作為重要的遺產,肯定也帶來了不少。

歸攏歸攏,五百頭牛還是有的。

即墨的火牛陣大反攻,是齊國的絕地大反攻,也是壓上全部賭注的最後一搏。成了,齊國還有希望;敗了,齊國也就亡了。所以,一定是不遺餘力,拼盡全力了。犧牲五百頭牛,又算的了什麼。


在田單復齊的關鍵性一戰即墨之戰中,田單動用了一千多頭牛,採用史無前例的火牛陣,大破燕師。這是齊、燕之戰的戰略轉折。當時即墨城已經經歷五年的戰爭,為什麼田單還能找到這麼多頭牛呢?

以下筆者分析其中的原因:

其一,齊國的畜牧業是很發達的

提問者說:「以戰國的生產力,田單為啥還能找到五百頭牛擺火牛陣?」言下之意,似乎戰國時代的生產力很落後,這是一種大錯特錯的印象。我們今天從春秋戰國的出土文物里,可以看到春秋戰國時代那種鐘鳴鼎食的盛況,許多文物之精巧,遠遠出乎現代人之所能預料。

這裡單分析戰國時代的畜牧業。

從周代始,國家就設有專門飼養牛、馬的專門機構,並設有專門的官吏。在《周禮》中提到的「牧師」,就是掌管畜牧的官吏;在《睡虎地秦簡》有「牛長」之官職;在秦國的《徭律》中有「公馬牛苑」的記載,就是國家專門飼養牛馬的廄苑。

在戰國時代,養殖牲畜已經成為一種致富的手段。戰國時代有個大富商叫猗頓 ,他是魯國人,原來很貧窮落魄,後來聽說陶朱公(即范蠡)非常富有,便前去取經。陶朱公對他說:「子欲速富,當畜五牸。」五牸就是五種牲畜,即牛、馬、豬、羊、驢。當時致富的最快手段,就是去養殖五畜。

大家再看看與畜牧業有關的幾個漢字:牲、牧、牸等字,都是「牛」字旁,可見在牧畜業中,牛的重要性。

再說說齊國。自春秋時代管仲相齊後,對牧畜業便是極其注重。《管子》一書中說:「民之能蕃育六畜者,置之黃金一斤,直食八石。」也就是說,對百姓發展牲畜業給予獎勵。

在政府政策引導、獎勵,與民間畜牧致富的雙重刺激下,齊國牛的數量多,似乎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其二,即墨被燕軍攻打五年,為什麼還有一千多頭牛

齊國注重畜牧業,牛多是很正常的。問題是,田單所在的即墨城,已經被燕軍圍攻達五年之久,為什麼糧食不缺,甚至還有那麼多頭牛呢?

說到這個問題,就不能不提到樂毅在伐齊過程的政策。

燕國伐齊,是以蛇吞象。樂毅深知要征服一個國家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征服人心更是困難。因此,在伐齊戰爭中,他確定了「攻心為上」的政策,要努力實現從「侵略者」向「解放者」的轉變。

為此他接連發布了幾條軍令:其一,禁止燕國軍隊侵掠佔領區百姓,要體現出仁義之師的樣子;其二,大力求訪齊國民間的賢士能人,並委以官職,推為上賓;其三,減輕百姓的稅賦,廢除齊湣王時的苛政,此舉令齊國民眾大為歡迎;其四,隆重祭祀齊桓公與管仲。這是向民眾傳遞一個信息:齊桓公與管仲奠立強國之基,但田氏最終霸佔了齊國,當今的齊王並不是正統的君主,而只是篡權者,田氏政府是不合法的政府。

事實證明,樂毅的政治攻勢非常有效,他巧妙地利用民眾對齊湣王的不滿而大做文章,弱化齊軍的抵抗決心。

也正是由於樂毅推行「仁義」之政策,在圍攻即墨城的五年里,燕師並沒有對即墨城採取野蠻的經濟封鎖,對其網開一面,對於即墨城正常的農業及其他經濟活動,並沒有採取打擊破壞的手段。樂毅曾下令,如有從城內逃出的百姓,一律不準侵犯,生活困難的,一律給予賑濟。

樂毅這樣做是用心良苦。只要待以時間,燕軍的「仁義之師」的形象深入齊人之心,到時即墨城可不戰而降。

然而,凡事總有意料之外。燕昭王死後,新上台的燕惠王認為樂毅施恩於齊人,心懷異志,有自立為齊王的企圖。燕惠王解除樂毅的兵權,任用騎劫代替他指揮。

其三,田單巧施火牛陣

在樂毅征服齊國期間,廢除齊湣王的暴政,行仁義之政,因而齊國百姓雖然成為被征服者,但對燕師並不排斥。樂毅離職後,田單用苦肉計來激起齊國民眾對燕國的仇恨,扭轉燕軍「仁義之師」的形象。

為了激起民眾對燕軍的仇恨,田單故意放流言說:「齊國人不害怕燕軍,因為被俘虜也不會有事。如果燕軍把俘虜的鼻子割掉,齊國人一定會嚇得膽戰心驚,即墨很快就會投降了。」

燕軍新統帥騎劫認為樂毅對齊人太仁慈,才久攻即墨不下。聽到這個說法後,他覺得有道理,下令把齊國俘虜的鼻子割掉,並拉到即墨城下展覽。這種恐怖手段,激起即墨軍民的憤怒。

田單再施苦肉計,宣稱說:「我們最害怕祖墳被燕人挖了,要是祖宗的屍骨遭到凌辱,我們的心就碎了。」騎劫聽後,又搗毀了齊人的祖墳,把屍骨掘出來燒了。樂毅用五年時間建立的「仁義之師」的形象,騎劫只用幾天時間就徹底顛覆了。

即墨的軍民站在城頭上看到自己的祖墳被燕軍肆意凌辱,潸然而淚下。大家義憤填膺,紛紛請求出戰。田單一方面積極為反擊做準備,一方面假意派人向騎劫請降,以迷惑燕軍。

由於敵強我弱,田單的反擊,必須要一擊致命。為此,他推出了軍事史上留名千古的火牛陣。

他搜羅全城的牛,共有一千餘頭,給每頭牛套上衣服,牛角上綁上尖刀,牛尾上掛著一束蘆葦,蘆葦還用油浸過。他把這群牛分成數十組,沿著城牆建了數十個牛圈,然後在正對著牛圈的城牆上挖洞。

入夜時間,田單下令在牛尾巴上點火,並且打開牛圈,牛圈的門通向城牆挖開的洞。這火一燒,牛疼起來就亂跑了,它們衝出牆洞,沒命地向前沖,一直衝向燕軍的兵營。燕國士兵正在酣睡中,被牛的嚎叫聲驚醒了,出帳一望,一千餘頭火牛狂奔過來,火光令牛角尖刀寒光閃爍,奪人心魄。整個燕軍兵營頓時亂了,這支「奇兵」輕而易舉就打亂了敵軍的陣營。

此時,田單派出五千精銳出擊,大破燕師,殺死燕軍統帥騎劫。這一役,成為齊燕戰爭的轉折點,此後,田單以「解放者」的形象,開始了偉大的進軍,一舉收復齊國七十餘城,把侵略徹底趕出齊國。


田單大擺火牛陣,田單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說起他的話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大擺火牛陣,這是在齊國危亡之際,田單堅守即墨,用火牛陣打敗燕軍的故事,這是非常經典的戰役,憑此他收復了七十餘城,被齊王封為安平君,後來又到趙國做了宰相。

故事簡介:

樂毅出兵半年,接連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最後只剩了莒城(今山東莒縣,莒音jǔ)和即墨(今山東平度縣東南)兩個地方。莒城的齊國大夫立齊王兒子為新王,就是齊襄王。樂毅派兵進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出去抵抗,在戰鬥中受傷死了。

即墨城裡沒有守將,差點兒亂了起來。這時候,即墨城裡有一個齊王遠房親戚,叫做田單,是帶過兵的。大家就公推他做將軍,帶領大家守城。

田單跟兵士們同甘共苦,還把本族人和自己的家屬都編在隊伍里,抵抗燕兵。即墨人都很欽佩他,守城的士氣旺盛起來了。

樂毅把莒城和即墨圍困了三年,沒有攻下來。燕國有人妒忌樂毅,在燕昭王面前說:樂毅能在半年之內打下七十多座城,為什麼費了三年還攻不下這兩座城呢?並不是他沒有這個能耐,而是想收服齊國人的心,等齊國人歸順了他,他自己當齊王。

燕昭王非常信任樂毅。他說:「樂毅的功勞大得沒法說,就是他真的做了齊王,也是完全應該的。你們怎麼能說他的壞話!」

燕昭王還真的打發使者到臨淄去見樂毅,封樂毅為齊王。

樂毅十分感激燕昭王,但寧死也不肯接受封王的命令。

這樣一來,樂毅的威信反而更高了。

又過了兩年,燕昭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燕惠王。田單一聽到這個消息,認為是個好機會,暗中派人到燕國去散布流言,說樂毅本來早就當上齊王了。為了討先王(指燕昭王)的好,才沒接受稱號。如今新王即位,樂毅就要留在齊國做王了。要是燕國另派一個大將來,一定能攻下莒城和即墨。

燕惠王本來跟樂毅有疙瘩,聽了這個謠言,就決定派大將騎劫到齊國去代替樂毅。樂毅本來是趙國人,就回到趙國去了。

騎劫當了大將,接管了樂毅的軍隊。燕軍的將士都不服氣,可大伙兒敢怒而不敢言。

騎劫下令圍攻即墨,圍了好幾層。可是城裡的田單,早已把決戰的步驟準備好了。

隔了不多天,燕國兵將聽到附近老百姓在談論。有的說:「以前樂將軍太好了,抓了俘虜還好好對待,城裡人當然用不到怕。要是燕國人把俘虜的鼻子都削去,齊國人還敢打仗嗎?」

有的說:「我的祖宗的墳都在城外,要是燕國軍隊真的創起墳來,可怎麼辦呢?」

這些議論傳到騎劫耳朵里。騎劫就真的把齊國俘虜的鼻子都削去,又叫兵士把齊國城外的墳都刨了。

即墨城裡的人聽說燕國的軍隊這樣虐待俘虜,全都氣憤極了。他們還在城頭上瞧見燕國的兵士刨他們的祖墳,恨得咬牙切齒,紛紛向田單請求,要跟燕國人拼個死活。

田單還打發幾個人裝作即墨的富翁,偷偷地給騎劫送去金銀財寶,說:「城裡的糧食已經完了,不出幾天就要投降。貴國大軍進城的時候,請將軍保全我們的家小。」

騎劫高興地接受了財物,滿口答應。

這樣一來,燕軍凈等著即墨人投降,認為用不到再打仗了。

田單挑選了一千多頭牛,把它們打扮起來。牛身上披著一塊被子,上面畫著大紅大綠、希奇古怪的花樣。牛角上捆著兩把尖刀,尾巴上系著一捆浸透了油的葦束。

一天午夜,田單下令鑿開十幾處城牆,把牛隊趕到城外,在牛尾巴上點上了火。牛尾巴一燒著,一千多頭牛被燒得牛性子發作起來,朝著燕軍兵營方向猛衝過去。齊軍的五千名「敢死隊」拿著大刀長矛,緊跟著牛隊,衝殺上去。

城裡,無數的老百姓都一起來到城頭,拿著銅壺、銅盆,狠命地敲打起來。

一時間,一陣震天動地的吶喊聲夾雜著鼓聲、銅器聲,驚醒了燕國人的睡夢。大伙兒睡眼朦朧,只見火光炫耀,成百上千腦袋上長著刀的怪獸,已經衝過來了。許多士兵嚇得腿都軟了,哪兒還想抵抗呢?

別說那一千多頭牛角上捆的刀扎死了多少人,那五千名敢死隊砍死了多少人,就是燕國軍隊自己亂竄狂奔,被踩死的也不計其數。

燕將騎劫坐著戰車,想殺出一條活路,哪兒沖得出去,結果被齊兵圍住,丟了性命。

齊軍乘勝反攻。整個齊國都轟動起來了,那些被燕國佔領地方的將士百姓,都紛紛起兵,殺了燕國的守將,迎接田單。田單的軍隊打到哪兒,哪兒的百姓群起響應。不到幾個月工夫就收復了被燕國和秦、趙、韓、魏四國佔領的七十多座城。

田軍把齊襄王從莒城迎回臨淄,齊國才從幾乎亡國的境地中恢復過來。

田單火牛陣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反間計讓燕國自毀長城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聯合趙、楚、韓、魏等國共同攻打齊國,由樂毅統一指揮五國聯軍,在濟水以西與齊國軍隊進行了一場大戰。齊國戰敗,各諸侯國的軍隊退回了本國。樂毅指揮著燕國的軍隊單獨追擊敗逃的齊軍,一直來到臨淄城下。樂毅借著勝利後旺盛的士氣,集中力量攻打臨淄,終於攻破臨淄,並把齊國宗廟祭祀的寶物重器全部運回了燕國。後來,樂毅又在齊國巡行作戰,先後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都劃為燕國郡縣,齊國只剩下即墨和莒城兩座城市。

毫無疑問,樂毅是打敗齊國的最為重要的人物,也是即墨城守將田單最為強勁的對手。面對這樣一個軍事才能出眾,又率領著一支軍隊超過自己很多倍的對手,田單毫無取勝的可能。可就在這個時候,信任重用樂毅的燕昭王死了,他的兒子燕惠王成了國王。這個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時候和樂毅有矛盾,為此曾經受過父親昭王的責罰,一直對樂毅心懷不滿。田單決定利用這個矛盾。

田單派人到燕國行駛反間計,揚言說:「齊國沒有被攻下來的城池只有即墨和莒城兩處了,樂毅為什麼遲遲不攻下來呢?他是以討伐齊國為名,實際上是想和齊國兵力聯合起來,在齊國稱王。只因為齊國人心還未歸附,因此暫且拖延時間,慢慢攻打即墨,以便等時機成熟再稱王。齊國人最擔心燕國派其他將領帶兵,那樣即墨城就必破無疑啦!」這些話傳到燕惠王耳朵里,他認為有道理,就派了大將騎劫去代替樂毅。樂毅被剝奪了軍權,害怕回到燕國被殺,就跑到了趙國。趙國馬上封樂毅為望諸君,依此來震懾齊國和燕國。這意味著,樂毅已經不可能被燕國所用了。

田單的反間計取得了成功。

用神仙相助的辦法鼓舞守城軍民,消磨敵人意志樂毅在燕軍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威望,他被免職,燕軍官兵為此紛紛不平。

田單繼續用計。他命令城中軍民在吃飯之前必須祭祀祖先,使得眾多飛鳥因爭食祭祀食物在城裡上空盤旋飛舞。城外的燕軍見了,感到很奇怪。田單又讓人揚言說:「鳥兒不向城外飛,說明城外敵營必遭戰火,而我們卻會安然無恙。」城外的燕軍聽說後十分恐懼。

為了讓城裡人也相信齊國有神的幫助,田單對人說:「必有神仙要下凡來指導我們克敵制勝!」有一個聰明的士兵理解了田單的意思,他悄悄地對田單說:「我可以當您的老師嗎?」說完揚長而去。田單就把這個人拉過來,請他上座,用侍奉神師的禮節侍奉他。這個人說:「我欺騙了你,其實什麼也不懂。」田單說:「你什麼也不要說。」接著就奉他為師。每次發號施令,都說是神師的主意。城裡城外的人都認為神在幫助齊軍,不幫助燕軍。

用苦肉計激勵軍民同仇敵愾

僅僅有神的幫助還不夠,打仗還要靠軍民一心,共同對敵。田單又使人揚言,說:「齊國最害怕燕軍把俘虜的齊國士兵割掉鼻子,放到隊伍前列,再和我們交戰,那樣即墨就必然被攻克。」燕軍聽到這話,果然照做。城裡人看到投降反而被割去了鼻子,人人義憤填膺,全力守城,寧可戰死也不投降。田單又派人說:「我最怕燕軍挖了城裡人的祖先墳墓,那樣他們就會心驚膽戰,不戰自潰。」燕軍聽說之後,又這樣做了,他們把齊國人的祖墳挖開,還把屍骨焚燒。城裡人看了,人人痛苦流涕,紛紛要求出城和敵軍拼殺,憤怒的情緒籠罩在即墨城中,軍民同仇敵愾,士氣空前。

用示弱的方法麻痹敵軍

田單知道這是和敵人決戰的最好時機,於是就抓緊修築工事,演練火牛陣。他自己親自拿著夾板鐵鍬,把自己的妻子姬妾也編入隊伍之中,並把全部食物拿出來犒勞士卒,決心與敵人一戰。為了麻痹敵軍,他命令精銳部隊全部隱蔽起來,只把老弱婦女放到城牆上防守。燕軍將領看到的即墨城,完全是一副不堪一擊的樣子。

用詐降的計策創造最佳戰機

為了讓敵人徹底放鬆警惕,田單派出使者告訴燕軍準備投降,並約定了出城受降時間。燕軍最高將領騎劫以為自己大功告成,樂毅沒有辦到的事他辦到了,燕軍士兵看到在外六年的爭戰終於要結束了,一個個高呼萬歲,忘乎所以。為了把文章做足,田單又把民間的黃金收集起來,讓城裡有財產地位的人送給燕軍,請求說:「即墨就要投降了,希望燕軍進城以後不要擄掠我們的妻子姬妾,讓我們能夠平安生活。騎劫非常高興,滿口答應。燕軍也徹底放鬆了警惕,根本不知道即將到來的滅頂之災!

半夜時分,燕軍還在做著次日進城受降的美夢,突然間火光衝天,喊殺聲震耳欲聾,齊國軍隊好似天神一樣從天而降。燕軍看到的火牛身上都是龍紋,牛角上綁著尖刀觸人即死。這些火牛因為事前經過訓練,所以專門觸抵燕軍,再加上前一陣子的「神助」一說,燕軍恐懼萬分,不戰自亂,只顧各自逃命,潰不成軍。跟在火牛後邊的齊軍士兵,人人奮勇個個爭先,一戰即將燕軍打垮,燕軍主將騎劫也在亂戰中被殺死。

田單乘勝追擊,一路收復齊國的城市,兵力日益增強,幾個月的時間就收復了齊國七十幾座城市。燕軍無力再戰,一直退到了黃河北岸,兩國又恢復了原來的疆界。

任何計策的實施,都必須有效的迷惑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識破。田單火牛陣的成功,正是一系列計策的成功實施,而燕軍自以為得意,卻不知一步步都陷于田單的算計之中。火牛陣成功的秘訣就是智慧的勝利!

感謝閱讀。


齊國,是戰國前期大型諸侯國之一,領土面積排第4位。但相比於楚、越、趙三國,齊國在人口密度上遠勝於前三者。 齊國的首都臨淄是戰國最重要的工商業城市之一,也是當時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又佔據著大面積的平原地區,農耕發達,所以牛的數量也不在少數。況且戰國時期牛作為提高生產力的重要工具,牛異常寶貴,更有不得私宰牛的規定,所以拿出500頭年也表明了齊國有錢。

在春秋中後期,晏嬰曾於楚王面前稱臨淄城的人口達到「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如果你在早高峰的時候擠過地鐵,可能會覺得這個人流量其實一般般——但在東周的環境下應該是在一定程度上的誇張說法。

在戰國中期,策士曾託名蘇秦之口說「臨淄之塗,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揮汗成雨。」說明從春秋後期到戰國中前期,臨淄城的繁榮是一直持續的。又有稷下學宮養著一堆文人墨客,說明齊國有錢。

齊國的繁榮來自於一項重要的特產品——海鹽。在齊國的海岸線上分布著含鹽量更高的滷水,所提煉的海鹽更純。而齊公室也壟斷了鹽業的相關業務,可以說,齊國只要在海邊煮開水就能向全天下收稅。 鹽業的發達衍生出了另一個重要的行業,也就是漁業。儘管看似兩者並無交集,但生魚的保存是需要用鹽來腌制的。尤其在荒年,腌魚能夠為饑民補充熱量和優質的蛋白質。在殘酷的戰爭年代,這種抗災能力讓齊國擁有了近乎無與倫比的優勢。

齊國東林大海,西北與燕、趙接壤,常以黃河為分界線(黃河經常改道,與現代黃河有別),西南與泗上十二諸侯接壤,作為魏、楚的緩衝區域,整體地勢較為平坦,無險可守。齊長城位於齊國中部,戰國時期主要作為守衛都城的最後一條防線。

所謂泗上,主要指以宋、魯、衛為主的12個中小型諸侯國。其中,宋國的實力最為強悍,宋康王號稱「五千乘之勁宋」,曾先後擊敗過齊、楚、魏三國。「勁」在戰國時期主要用來形容韓國,勁宋大致也是戰國七雄外頗有實力的諸侯國。

所以齊國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實力的大國,有廣袤的土地,豐富的鹽鐵資源,人口眾多,所以500頭牛其實不足掛齒。


周赧王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284年,這一年,對於齊國來說,真是多災多難;

先是燕、秦、趙、韓、魏六國聯軍聚集,共同進攻齊國。

當時的齊閔王統治下的齊國本來實力強大,在戰國當中,實力排到第一,而秦國只能屈居第二,楚國第三位,其它屬於不足道。

可是,剛愎自用的齊閔王,聽不進忠言,聊城一戰,齊軍潰散,其它五國罷兵,而燕軍在樂毅的指揮下,絕不停息復仇的戰鬥,繼續攻擊齊國。

連下齊國七十餘城,攻下了臨淄。

縱觀當時的齊國,只剩下莒地和即墨還在齊軍手裡,暈頭轉向的齊閔王奔向莒地,就把自己送上了不歸之路。

事情本來還是有轉圜的機會,當時齊閔王的老朋友,楚頃襄王見到齊國危在旦夕,不忍坐視不管,就派兵相援助。

楚國援軍的的主帥叫淖齒。這個淖齒一到莒地,齊閔王就把他當做救命的稻草了,當即任命他為齊相,也就是殘齊的軍政指揮權都歸淖齒了。

可是,樂毅麾下的燕軍可不管你對方是誰指揮,奮勇攻擊,齊閔王身在何處,燕國軍隊就沖向哪裡,他們誓言要滅掉齊國,報30年前齊國一度佔領燕國之仇!

就在這樣的關鍵時刻,齊閔王萬分信任的淖齒開始動了心思,他與燕軍商議,欲與燕國平分齊地,齊閔王當然不會附和這樣的主張,於是,淖齒就殺了齊閔王。

當然,緊接著囂張的淖齒也被齊人所殺。

上述就是要回答「以戰國的戰鬥力、田單為啥還能找到五百頭牛擺火牛陣?齊國的經濟實力是有多強?」這個問題所必須要了解的時代背景。

齊閔王被殺之後,其子法章繼位,是為齊襄王,這時候的齊國,所有的重頭戲都集中在即墨一地,又被燕軍圍困,這一圍困,就圍困了3年之久!即墨成為了一座孤城。

第一年,樂毅組織燕軍不斷地攻城,都被即墨城裡軍民所死阻擊住。這樣的話,樂毅就想採用以堡壘對堡壘的戰術,他命令圍城軍隊後退9里,設置營盤,構築堡壘,做出一副準備長期圍困的架勢。

這時候的即墨城的前敵軍總指揮就是田單,田單面對強敵,百般應付,隨機應變。一方面不斷穩定城內軍民人心,另一方面,派人入燕國,散布謠言,離間樂毅與燕國朝野的信任關係。促使燕國臨陣換將,而且派城內富戶出城詐降,這樣一折騰,即墨就守了三年。

這三年,守城的軍民鬥志越來越旺盛,而圍城的燕國軍隊叫苦不迭,懈怠無鬥志。

就在這個時候,田單集中了些牛,打扮它們,在夜晚,預先挖好十幾個地道,把牛放在前面,於是,這些牛角上綁著長刀,尾巴上捆紮著浸透油脂的蘆葦,身上披著畫就的綵衣的牛們,在尾巴上的蘆葦被點燃之後,狂奔而出,當然,對面就是燕軍的營壘,狂奔憤怒的火牛陣在前,城內的齊軍在後,人牛合力,一舉沖潰了燕軍的營壘,燕軍主帥被殺。

齊國軍隊乘勝追擊,先驅逐燕軍出國境,後復齊國失地70餘城,接齊王法章歸於臨淄故都。

田單受封安平君,火牛陣也載入史冊。那麼,如問題所提問;

「以戰國的戰鬥力、田單為啥還能找到五百頭牛擺火牛陣?齊國的經濟實力是有多強?

我們知道,戰國時期,秦國最強,楚國次之,而齊國最富。

但是,齊國先被六國聯軍橫掃,旋即又被樂毅窮追猛打,以至於能與燕軍相抗的只有即墨一地,再加之,一個被圍困了三年的即墨,還能談得上經濟實力了嗎?

至於火牛陣的牛的數量,各種記載不一,《史記.田單列傳》記載有1000餘頭之說,後世有500頭的說法。

子由覺得,在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社會裡,生產力水平低下,況且經過連年征戰,即墨一地被圍困三年之久,維持軍民的日常生活,已經極其不易,怎麼能集中起一千多頭牛?

即使後人改為五百頭牛,子由覺得也是多說了數字!但是,搜集到百八十頭牛,勉力還是應該能做到的。

即便如此,這也充分顯示了田單與守城軍民為恢復齊國所作出的最大努力,也包含了他們對取得最後勝利所持有的堅定信心。


這裡是對過去齊國城市有一種錯誤的看法,認為他跟現在的城市一樣,一個高大堅實的城牆,裡面全都是房屋的民居,或者是多一個皇帝的宮殿,總之,不像是夾心餅一樣,把他們死死地包在裡面,所以這樣的城市一旦包圍起來,就沒有什麼持續作戰能力了,只能依靠存糧活著,萬一沒有糧食了,要麼吃死人要麼投降,就這兩種選擇。

但是在戰國時期,城市可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

曾經中央電視台針對在戰國時期,五國伐齊齊國為二剩下來的兩座城市的其中之一,莒,這個城市曾經做過仔細的調查和介紹,我也有幸看到了這一片紀錄片,也因此解開了在戰國時期,田單所率領的齊國軍隊和子民能夠堅守這麼長時間,並且在這之後能夠召集出來1000頭牛,發動火牛陣。

莒這個地方原先是一個國家,齊桓公小白在這之前能夠互為依靠的就是這個地方的軍隊,後來這個地方併入到齊國,也成為齊國的一部分,成為了一座城市,當記者來到這塊土地上的時候,就說現如今的莒這個地方的城市挺大的,然後旁邊替他介紹的那個專家就不說這個還算大我告訴你,(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真正的戰國時期的莒座城市比這個大得多,然後這位專家帶著記者繞著整個野外轉了一圈兒,當記者問他這個地方究竟是什麼時候,他說我剛剛帶你轉的那一大圈兒,都是這座城市的城牆!

這麼大的一塊兒區域,別說是種田了,甚至於這個地方還有一片樹林,樹林裡面的樹木採伐下來,然後用來演練武器都行。

在包為齊國的兩個城市以後,樂毅曾經在這座城市的周邊親自搭了一個高台,打算眺望一下沉重的情況,卻發現城中不僅工作有序,而且演練武器的地方,露出裊裊青煙,證明這個地方不停的在製造武器,如此包圍的情況之下,齊國尚且還有這樣的餘力,嚇得樂毅在這之後再也不敢進攻齊國的這兩座城市。

齊國的這兩座城市,包括了齊國2/5的經濟體系,而且齊國依靠著這兩座城市的地利之便,發動海上的船隻去楚國交換貨物,於此獲得重要的軍事和生活物資,支撐他們繼續抵抗燕國人的進攻。

所以從道理上來講,這兩座城市,真的有機會能夠支撐得起1000頭牛的輸出!

當然對於齊國剩下來的居民來講,這一牽頭牛估計是自己所能給予的最大幫助了,沒有什麼辦法了,圍困了這麼長時間,哪一家不都是彈盡糧絕的1000頭牛,對於以前的齊國來講可能是九牛一毛,但是對於現在的齊國來講,那是真的是竭盡全力,但是正是這1000頭牛吹起了反攻的號角,讓齊國得以復國成功。

可能是時代距離的太遙遠,也可能諸位對於戰國時代的城市理解甚少,所以大家才做出這樣的誤解,認為當時齊國兩座城市沒辦法支撐得起1000頭牛,但是這件事情,對於熟知那個時代的城市體系的我們來講,那簡直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田單,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名將。他的事迹二千餘年來世代傳誦,演義小說、民間說唱、戲曲舞台中都有他的形象。今天看來,我們仍不能不佩服他 的高超的軍事才能。

田單的生卒年代已不可考知了。我們只能從現存關於他的史料推知他約活動於公元前284年至公元前250年之間。這個時期正是戰國後期秦國崛起、 燕齊爭雄、列國紛爭的風雲變幻階段。我們就從燕齊爭雄這條線來看田單活動的舞台背景吧。

在公元前四世紀末期,齊國在威王和宣王的統治下,仍然是個東方的軍事大國。齊威王與魏惠王在齊魏長期爭戰互有勝負的形勢下,於公元前334年 在徐州舉行兩國君王的會談,互相承認稱「王」的資格,公然否認周天子的至尊地位。這時,秦國已完成商鞅的變法改革,正大力進攻魏、韓等國 ,力求打通征服東方的道路。有識之士早已感受到秦國的威脅,他們呼籲東方六國聯合起來,自南至北組成聯軍共同抵制秦國的東進,這些政治活 動家被叫作「合縱」派,其著名代表人物是蘇秦。他們活動的重大成果是公元前318年,楚、趙、魏、韓、燕五國合縱攻秦,公推楚懷王為「縱長」 。

然而,齊國並未參與,這次戰爭以五國失敗告終。次年,蘇秦也被齊國的一名大夫刺死了。齊國在合縱制秦的活動中所以並不積極,那是因為齊國自恃國力雄厚,並且暫時還感受不到秦國軍事擴張的壓力,再加上秦國對齊國也一直採取拉攏分化的手段。比如,公元前288年,秦國的昭王自稱「 西帝」,並派使者到齊國去,建議齊國的滑王自立為「東帝」,這叫做「秦齊互帝」。雖然,齊滑王在合縱派的遊說下,只稱帝兩天就停止了;並且沒有答應秦國共同攻趙的建議,但秦國的拉攏齊國卻是可以看得十分清楚的。

齊國雖然並未聯秦攻趙,但是,卻由此而下定決心乘機并吞東方最稱 富裕的宋國。二年後,齊國果然把列國都十分垂涎的這塊大肥肉——宋國給吞併了。這等於宜布了六國合縱的徹底失敗。就在這樣的列國紛爭的局勢下,在燕齊二國之間演出了一場多幕連續的武力爭鬥的戲劇。公元前318年,燕國的胡塗國王名叫啥的,竟聽從策士們的 主張,效法上古堯舜禪讓之事,把王位讓給權臣子之。這就引起了燕國的內亂。三年之後,燕國將軍與太子聯合反對子之,發生一場混戰。

在燕國內戰時期,齊國的宣王乘機派兵北上攻燕,輕易地俘虜了子之,把他斬成肉醬,並且條掉了燕王噲。在這以後的一年內,齊國佔領了燕國,但是,遭到燕國民眾的激烈反抗;齊國佔領軍難以維持,只好撒兵回國。這時,趙國把燕國的公子職由韓國送回燕國,立為燕王,這就是著名的兼 昭王。這是燕齊爭雄的第一幕。

這時,齊國的局勢真是危急到了極點。樂毅連克齊國七十餘城,齊國廣大的國土僅有菖和即墨兩地還在苦戰堅守之中。這是三十年間燕齊爭雄的第 二幕。在這個時刻,田單出現了。

千古奇才 破燕復國

田單,是齊國王室的宗族,齊滑王時任管理首都臨淄市場的下級官吏。在那場國破家亡的戰亂中,他初露頭角,顯示出了卓越的才能。

第一件使人佩服的事是他率領宗族由臨淄安全撤退到安平(今山東臨淄縣東),再由安平撤退到即墨。當燕軍還未到達安平的時候,田單就囑咐族 人把大車的車軸鋸短,並且在車軸的頭端裝上鐵罩保護。當時,大家都不理解這樣做有什麼用處。等燕軍打到安平,城被攻克以後,齊國民眾爭相 逃跑,道路十分擁擠,那些沒有經過改裝的大車,因為車軸兩端太長,互相撞擊,又沒有鐵罩保護,很容易斷折,大車走不動,就被燕軍截獲。只 有田單率領的宗族因為大車堅固,全都撤退到了即墨,沒有受到什麼損失。這件事給大家一個深刻的印象。

樂毅見莒和即墨不易攻克,便兵分兩路加強攻勢。即墨的大夫出城作戰陣亡了。即墨民眾商量說:安平撤退的時候,田單是個智勇雙全的人才,讓 他擔任主將,領導我們作戰吧。這樣,田單在群眾的推戴下,成了即墨抗戰的指揮官。這一變化。使田單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這不僅是田單個人生活史上的重大轉折,也成了燕齊戰爭的重大轉折。田單擔當起即墨守城指揮官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利用反間計,挑撥燕王和主將樂毅的關係。

這時燕昭王已死,燕惠王即位。田單打聽到燕惠王做太子時曾與樂毅有過矛盾衝突, 就迎合燕惠王的猜忌心理,派人在燕國散布謠言,說齊國的國君已被殺死,全國土地被燕國佔領,只剩下菖和即墨兩座城市,為什麼久攻不下,那 是因為樂般對新燕王有意見,他害怕回國被害,所以滯留齊國,擁兵自重。他只想藉機在齊國尋找支持力量,圖謀自己在齊國稱王。因為至今尚未 成功,所以他就不認真攻打即墨了。齊國最怕的是燕國把樂毅調走而換別的大將來,那即墨就守不住了。

燕惠王本已懷疑樂毅居功自傲,看不起自己。所以,田單散布的謠言就從反面加深了惠王的疑忌,促使他下決心把樂毅撤掉。於是就召樂毅回燕,另派大將騎劫去齊國代為統帥。樂毅哪裡 敢回燕國,便投奔趙國去了。這樣一來,燕國將士們都憤憤不平,軍心開始動搖了。田單這第一計取得了成功。

田單做的第二件事是鼓舞齊國民眾的鬥志。齊國在六年前遭到慘敗,民眾對於能否戰勝燕國佔領軍是心存疑懼的。在這種情況下,田單巧妙地利用當時民眾的迷信思想,來消除民眾 的疑懼。

他先下令全城民眾飯前必須祭祖,把酒菜放置在庭院中,舉行祈禱儀式。這就引來大量鳥雀降到城裡來覓食。對於這種現象,齊人覺得奇怪,燕人也覺得奇怪,田單就宣佈道:「啊!這表明天神將下凡來幫助我了。」這既增強了齊人的必勝信念,又挫折了燕軍的氣焰。在這時,有一名十分機靈的小兵自願充當「神師」,田單就把他請到帳中。於是,田單每下命令,就說是「神師」的旨意,這對於鼓舞齊人的鬥志又是高明的一招。

田單做的第三件事是盡量誘使燕軍激怒齊人,用以加深齊國百姓對燕軍的仇恨心理。他先向燕軍散布 說:「我們齊人最怕燕軍把被俘的齊國士兵割掉鼻子,再逼他們作先鋒來打我們,如果有這種事,我們算是敗定了。」愚蠢的燕軍聽說後,以為是 破城妙法,真的這樣做了。結果,即墨軍民在城頭上親眼看到被俘的同胞都被割了鼻子押上前線,莫不憤怒異常,唯恐城破之後,自己也會遭到同 樣的下場。此計成功以後,田單又派人到兼軍中宜揚:「我們齊人最怕燕軍挖掘我們的祖墳,真是這樣的話,我們的心也碎了,還打什麼仗!」愚 藏的兼軍聽說之後,又以為是破城妙計,果然去掘城外齊人的祖墳,並且把屍骨焚燒給即墨人看。即墨軍民看到莫不咬牙切齒,痛哭流涕,紛紛要 求出城,同燕軍決一死戰。田單的計策,極大地提高了齊國軍民的士氣。

時機成熟了。田單做的第五件事就是部署驚天動地的火牛陣攻勢。他徵集了一千多頭牛,把這些牛都「化了裝」,給它們披上絹衣,絹上畫著五彩 的龍文;又在每頭牛的牛角上緊札著尖刀,牛尾上札著草束,把油脂灌注在草束里;等到天黑,命令士兵把城牆鑿出幾十條穴道,把牛群編隊排列在每個穴道中,派五千名健壯士兵跟在後面,放火點燃牛尾上的草束,油脂使草束燒得像火炬一般,牛尾受到灼燒,使群牛感到劇痛,於是牛群立即往前衝去!牛狂叫著,賓士著,踐踏著城外的燕軍陣地。燕國將士被驚醒,只看到火光燭天,無數的龍文怪獸衝到面前,頭上扎的尖刀銳利無比,刀鋒所向,不死即傷,燕軍嚇得紛紛轉身逃命。

這時又聽到即墨城頭鑼聲震天,這是田單命令留在城裡的老弱婦幼敲擊的,五千壯士則跟蹤追擊,撲向兼軍。兼軍大敗,主將騎劫在逃亡中被齊人殺死,燕軍佔領的齊國土地像火山爆發,民眾紛紛打出反燕旗號。田單的軍隊在戰鬥中愈戰愈勇,兵員成倍增長,很快就收復了被燕軍攻佔的全部國土。這就是田單運用「火牛陣」大破燕軍,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齊國復興了。田單率軍到莒地去迎接齊王法章,他就是齊襄王。襄王還都臨淄後,封田單為安平君,把安平這塊地方賜給他,用以表彰他的功勛。

威名震主 計破讒言

田單由一名低級的市場管理員,以他的勇敢、智慧和戰功贏得了光榮和顯赫的官爵。但是,齊裹王對他的信任是有限的,他身邊的一群小人更是善於迎合襄王的猜忌心理而造田單的謠言。這位戰場上的英雄能不能安全地經受官場中種種陰謀詭計的暗害呢?看來,田單不僅在戰場上足智多謀,在風雲變幻的官場上,他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小心翼翼地繞過一個個暗礁險灘。

田單被封為安平君之後,又被襄王用為相,協助襄王處理國政,權勢很大。因此,他的一舉一動都很受人注意。有一年冬天,他乘車過淄水,看到有位老人淌水過河後,受了風寒,走不動路了。田單見老人呆坐在河灘邊上,就脫下自己身上的裘皮外衣給老人穿。這椿「解衣衣人」的佳話很快就在齊國民間傳開,田單的名氣因此更響了。

這件事當然也傳進了襄王的耳朵,襄王對此十分反感。這時候有一個叫貫珠的臣子向襄王建議:「臣以為大王不如因勢利導,把田單所做的好事都變為自己的好事。比如說,大王可以就此下令嘉獎田單,表揚他這些憂恤民眾、解衣衣人的好事,這樣一來,原先感激田單的老百姓就會轉而感激您大王了。」這番話說得襄王點頭稱是。他萬沒有想到貫珠會有這樣好的計策。於是,便賞賜田單,表揚他愛惜民眾的事。過了幾天,貫珠又朝見襄王說:「大王應當在上朝的時候召見田單,公然在庭上向他行禮,口頭表揚他,並且命令他去發放糧食媒濟飢餓的災民。」襄王又依計做了。接著派出使者到民間去收集輿論,果然聽到廣泛的反應是:田單愛護民眾,都是國王的命令呀!這就使襄王的猜忌暫時得到了緩和。但是,要徹底解除襄王的猜忌是很不容易的。

田單火牛陣大破燕國之時,齊國貴族和民眾中都有些人懷疑田單要自立為王;即使田單迎立了襄王,這種懷疑也並未消失。所以,一位威名太盛的重臣對於一個平庸的君主來說,總是有著一種「震主」的威脅力量。田單自己也很困惑:怎樣才能消除襄王的疑忌呢?這時,他聽人說有個名叫貂勃的人時常在朝廷眾人面前罵他為「小人」。他很覺詫異,就設下酒宴請貂勃來,向他請教道:「我在哪兒得罪了先生,使您常常要在朝廷上批評我呢?」貂勃對田單說:「您要知道,狗是跟著主人跑的,主人恨誰,狗就咬誰,並不理會它咬的是好人還是壞人,全看狗的主人的態度而定。現在,大王身邊有一群惡狗,時常想咬您,您知道嗎?」田單一聽,他講的太有道理了。立即領會貂勃的意思,應該有一個對他理解並且忠實的人在齊王身邊,設計把齊王身邊的惡狗除掉,這樣,才能安全。於是,他第二天就把這位時常罵他的人保薦給齊王做侍從。

不久,齊王身邊的小人又設計害田單,他們建議道:「燕侵我齊國時,楚國曾派出大軍來援助,現在,國家安定了,怎可不派人去楚國感謝呢?」接著就公推貂勃充當到楚國去的使者。貂勃到了楚國,被楚王留住款待,幾個月過去了,還沒回國。這群小人就藉機向襄王進讒言說:「貂勃在楚國受到這麼隆重的款待,還不因為他是田單保薦的人嗎?

田單在楚國的眼裡地位這麼高,哪裡還有您大王的威望呢?田單在國內籠絡人心,在國外聯絡異族,不就是想篡位嗎?大王您必須警惕啊!」這番話,說的襄王將信將疑,第二天,下令召見田單。田單預感大事不妙,就光著頭,赤著腳,裸露著上半身,步行上殿,準備向襄王請罪。果然,裹王的火氣減弱不少,只把他拘禁起來。五天之後,貂勃從楚國回來了。

襄王設酒宴招待貂勃,問他出使楚國的情況。這時貂勃已了解到田單被拘禁的情況。談話間,襄王乘著酒興,就呼喚道:「叫田單來!」貂勃一聽這話,認為時機到了,就乘機勸說襄王:「大王您自以為比得上周文王、齊框公嗎?」襄王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承認自己不如這兩位聖賢明君。貂勃便發揮道:「是啊,我看您大王也遠不及他們,周文王是怎樣優待姜太公的?齊桓公又是怎樣優待管伸的?哪會像您這樣對待大功臣,竟然直呼安平君的名字呢?這樣對待田將軍,您不是自取滅亡嗎?當今齊國,誰的功勞比得上田將軍?大王常懷疑他要篡位,他真想篆奪齊國,當年還會親自架橋鋪路遠道到營來迎您回臨淄做國君嗎?這都是您身邊那班小人妒忌田將軍,誣陷田將軍,請您立即殺掉他們,不然,國家真要亡了。」這番話說得襄王如夢初醒,馬上下令把這些進讒言的小人都殺掉了。為了表示對田單的歉意,他把掖邑的一萬戶也封給田單。

謙虛求教 學無止境

田單功高爵顯,並沒有因而傲慢自滿,他仍能提醒自己不斷地學習,向高明的人請教。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田單攻狄的故事幾乎和火牛陣一樣有名,便很能說明這一點。

狄,是長期生活在齊國北部和趙國境內的一個古老民族,早在春秋時期,齊植公便曾率領諸侯軍隊打敗過狄人向南方的進攻。現在,田單準備攻打居住在現今山東省高青縣高苑鎮地區的狄人了。在出兵之前,他特地去訪問齊國的名士魯仲連。魯仲連直率地對田單說:「我看你攻打狄人,是不會勝利的。」田單驚異地答辯道:「奇怪!我當年守即墨城,城小人少,部隊僅有七千人,尚能大敗燕軍;現在,我兵強馬壯,怎會打不贏狄人呢?」魯仲連笑而不答,田單很不服氣,惱怒地乘車運自回去,連告別的禮節都忘掉了。接著,他就帶領軍隊去攻打狄人,誰知戰爭進行三個月,竟然真的形成了對峙局面,騎虎難下,不能取得勝利。這使田單既窘迫又恐懼。他回想起魯仲連的預言,不禁自悔當時太粗魯,沒能領會魯仲連的道理,更沒有虛心求教。於是,他趕回來再次登門求見魯仲連,懇求指點自己不能打勝的原因。

魯仲連見他態度誠懇,便老實不客氣地把自己預見的根據告訴田單道:「上次將軍自誇在即墨時如何英勇地打敗了燕軍,可是將軍卻忘記了當時在即墨的表現和今天已大不相同了。當年您和守城軍民同甘共苦,一起織席,一起築城,一樣有著必死的犧牲精神,和軍民們打成一片,所以您能以少勝多,一舉擊敗驕橫的燕軍。現在呢?您身為安平君,又有掖邑的萬戶之封,平時在首都遊樂宴會,坐著豪華的馬車,過著奢侈的生活,哪裡還有絲毫必死的戰鬥精神?哪裡還有和軍民打成一片的作風?這樣,您怎能打勝狄人呢?」一番話,說得田單心服口服,十分佩服魯仲連分析的正確。告辭後,就回到部隊,親臨前線,和士兵們一起作戰,自己播鼓指揮士兵奮力殺敵,很快就打敗了狄人,攻佔了狄人聚居的地區。

還有一個關於田單的傳說,就是他向趙國的著名將軍趙奢請教的故事。那是趙惠文王三十年(公元前269年)的事。這年,趙奢大破秦國的軍隊,受到惠文王的表彰,封為馬服君,威望和趙國老將廉頗相仿。田單到趙國見到趙奢,向他說:「我很佩服將軍的指揮才能,您在邯鄲近郊揮師大破秦軍,真是了不起。然而,有一點我很不理解,就是您主張擴大軍隊,認為兵愈多愈好,這卻是不合乎古訓的。我只知道兵太多了,耕田的人就少了,糧食物資的供給就發生困難,這是自取敗亡之道啊。我田單是不願意把軍隊擴大到三萬以上的,對於您動不動就調集十萬、二十萬大兵,我實在想不通。」趙奢聽了田單的議論,就說道:「田將軍,您太不明白今天形勢的變化了。您說兵不宜多,那是古代的情況。那時人口少,要徵集三萬以上的兵丁,當然十分困難。

現在,群雄並峙,人口眾多,國土遼闊,打起仗來,規模宏大,曠日持久,沒有人數眾多的軍隊怎能戰勝敵人呢?你們齊國不是也調集過二十萬兵士攻打過楚國嗎?我們趙國也用二十萬兵士攻打中山國,打了五年才凱旋而歸。現在,還想用三萬之眾來應付變化了的形勢,怎能自立於群雄之列呢?」田單聽了以後,嘆一口氣說:「唉,這些都是我所沒有想到的。」表示尊重趙奢的意見,自己要再作思考。

從這節故事看來,田單是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的,儘管他未必就同意趙奢的看法,但是,他承認趙奢講的道理是他所不知道的,這種態度很為可貴。

後來,西方的秦國日益強盛起來。儘管齊國本來對合縱制秦的戰略一直抱消極態度,但在秦國日益東進的威肋下,就和趙國聯合起來抵制秦國了。據記載,田單曾指揮過趙國軍隊作戰。齊襄王死後的第二年(公元前264年),田單還做過趙國的相。但是,具體事迹已經不很清楚了。

關於田單活動的最後記載,是他打敗燕國的軍隊,收復聊城的戰績。但是,歷史學家把這件戰功記在魯仲連的賬上,因為是魯仲連寫信給佔領聊城的燕軍主將,使燕軍發生內亂,田單才乘機取勝的。這件事大約發生在公元前250年。這時,田單肯定年紀已很老了。

以後,田單就從歷史上消失了。我們不知道他是怎樣死的。只知道田單作為一名古代名將,他的英名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下來,至今被人們所傳誦。他在軍事鬥爭中廣泛地運用政治手段、心理攻勢,製造種種軍事假象以迷惑敵人,又善於鼓舞和團結士兵,不愧為一名富有創造才能的軍事指揮家,在我國光輝的軍事名人錄上是富於傳奇性的一員。


公元284年,以燕國為主導的秦、韓、趙、魏五國聯軍共同攻打齊國,五國聯軍的攻擊下齊軍在濟西大敗。由於打擊齊軍的目的已經完成,除了燕國之外的其他國家都已撤軍回國,燕軍在名將樂毅的率領下繼續深入齊國腹地。在齊國國都臨淄陷落後,齊憫王逃亡到莒後被殺,燕軍在數年的時間裡佔據了齊國的大量土地,只有莒和即墨兩個地區在有組織的抵抗燕軍。而田單火牛陣破燕地故事就發生在即墨。

田單火牛陣破燕的故事是如此的傳奇,這就使我們不得不懷疑其中的問題。

首先,為什麼即墨和莒在燕軍數年的進攻下頑強上堅守住了?原因就是齊國的這兩座城不是普通的地方,而是齊國都五個軍事重鎮中的兩個。據《史記·燕召公世家》記載,齊國曾用五都之兵滅燕,五都可能是臨菑、平陸、阿、即墨和莒。因此可見田單所擁有的軍隊實力還是不錯的,這也正是田單大敗燕軍的原因所在。

而所謂的火牛陣規模應該不是很大,只是作為先鋒隊對於燕軍起到的恐嚇作用。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鐵犁牛耕技術的出現,牛就成為了一種重要的農業工具,在即墨籌齊一千頭牛還是比較容易的。在發動火牛陣時,有個細節的記載就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在突襲作戰中,準備和出擊必是隱秘和迅速的。在短時間內也無法完成對於牛上準備工作,可以得出這次的牛的使用數量不會很多,有幾十頭就差不多了。

另外齊軍大敗燕軍的主要原因並不是火牛陣的計謀的高超,而是燕軍先是主帥樂毅被換下導致士卒軍心不穩和對於齊軍的懈怠導致無防備;即墨軍民在田單的帶領下上下一心、同仇敵愾的保家衛國的精神最終大敗燕軍,復新齊國的。


樂毅害怕被殺而不敢回燕國,於是回到故國趙國去,燕國將士因此感到氣憤。於是田單命令城裡百姓每家吃飯的時候必須在庭院中擺出飯菜來祭祀他們的祖先,飛鳥都吸引得在城內上空盤旋,並飛下來啄食物。燕人對此感到奇怪,田單因此揚言說:「這是有神人下來教導我。」於是命令城中人說:「會有神人來做我的老師。」有一名士兵說:「我可以當老師嗎?」於是回身就跑。田單于是就起身,把那個士兵拉回來,請他面朝東坐著,以對待老師的態度來侍奉他。士兵說:「我欺騙您,實在沒有能力。」田單說:「你不要說破了。」於是以他為師。每當發布約束軍民的命令,一定宣稱是神師的旨意。於是揚言說:「我只害怕燕軍將所俘虜的齊國士兵割掉鼻子,並把他們放在燕軍前面的行列來同齊軍作戰,即墨會因此而被攻了。」燕人聽說了它,按照田單散布的話去做。城中的人看見齊國那些投降燕軍的人都被割掉鼻子,都憤怒,堅守害怕被活捉。田單施用反間計說:「我害怕燕軍挖掘我們城外的墳墓,侮辱我們的祖先,當會為此感到痛心。」燕軍挖掘全部的墳墓,焚燒死屍。即墨人從城上望見,都流淚哭泣,恨得咬牙切齒,紛紛向田單請求,誓與燕軍決一死戰。

田單進而麻痹燕軍,命精壯甲士隱伏城內,用老弱﹑婦女登城守望。又派使者詐降,讓即墨富豪持重金賄賂燕將,假稱即墨將降,惟望保全妻小。圍城已逾三年的燕軍,急欲停戰回鄉,見大功將成,只等受降,更加懈怠

田單見反攻時機成熟,便集中千餘頭牛,角縛利刃,尾扎浸油蘆葦,披五彩龍紋外衣,於一個夜間,下令點燃牛尾蘆葦,牛負痛從城腳預挖的數十個信道狂奔燕營,五千精壯勇士緊隨於後,城內軍民擂鼓擊器,吶喊助威。燕軍見火光中無數角上有刀﹑身後冒火的怪物直衝而來,驚惶失措。齊軍勇士乘勢衝殺,城內軍民緊跟助戰,燕軍奪路逃命,互相踐踏,騎劫在混亂中被殺。田單率軍乘勝追擊,齊國民眾也持械助戰,很快將燕軍逐出國境,盡復失地七十餘城,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火牛陣」。

春秋時期齊國和吳國在今青島市東南部海域爆發了迄今為止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海戰,不過當時兩國都是千餘人的小股部隊,當時吳國比較注重水師的發展,約有8000多海軍,齊國也有4,5千海軍,東北的燕國在戰國後期樂毅組織下有一支2萬餘人的水師,在今山東濱州一帶登陸。

《六韜·六守》 :「太公曰:『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此以農、工、商為國之三寶。早在春秋時期,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大力發展與鄰國及周邊地區的貿易,「天下之商賈歸齊若流水」,「齊冠帶衣履天下」,齊國豐富的絲綢類資源,是當時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戰國時期成書的《管子》提到,齊國與朝鮮做生意,進口朝鮮的「文皮(有花紋的獸皮,多指虎豹皮)、毤服(即皮衣)」。齊國還開闢了從山東半島沿海起航,東通朝鮮半島的「海上絲綢之路」,開創了政府倡導和組織海外貿易的先河。考古資料證實,來自齊國的物品主要發現於日本列島南部的九州境內,而在朝鮮半島北部見到的則主要是來自燕國和趙國的物品,這說明戰國時期燕、趙、齊三國與朝鮮半島交往所走路線是不同的。燕國和趙國多走陸路,從北部進入朝鮮半島;而齊國走的是海路,多經廟島群島,循海岸線從朝鮮半島南部西海岸進入現日本境內,這是一條相對安全又便捷的航路。漢代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在《子虛賦》中也曾提到:「齊東陼巨海,……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2299頁)。這也說明齊國在春秋戰國時海上交往已經非常便利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