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的張桂英(中)順利找到父親在臺墳墓,今天由兒子等人陪同到湖口鄉公所,當面向鄉長林志華(前排左二)、承辦人員和新竹榮民之家隊長毛聖鐸(左一)等人致謝。(記者廖雪茹攝)

2018-09-17 23:40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老兵張成才於1949年隨軍隊來臺後,定居新竹湖口,34年前逝世,未曾返鄉;他在中國上海的小女兒十分思念父親,卻苦於不知父親埋葬何處,外孫為此寫信給湖口鄉長林志華,歷經2個月輾轉協尋,終於由新竹榮民之家找到墓塚,達成張婦一生的願望,兒孫們今天特地當面向貴人們致謝。

林志華說,3月8日接獲張成才的外孫談兵來信,請求尋問他外公墓地的地點,並附上其外祖父寫給3名子女的信。經瞭解,原來當年在中國已結婚生子的張成才,36歲時,於1949年隨軍隊來臺後,靠書信與中國家人聯絡,一直到1984年逝世都不曾返鄉。

張成才的小女兒、現年73歲的張桂英,4歲時與父分離,對父親幾無印象,但會收到父親來信關心;父親往生後,她更加思念父親,只祈求在離世之前,能夠到父親的墳前上香,卻苦於不知父親身葬何處。她的兒子談兵為了幫母親圓夢,30年來四處打聽消息,數度上網求助;今年經網友建議,才寫信到湖口鄉長林志華的信箱。

林志華被張成才子孫的飲水思源的精神所感動,指示承辦人員窮盡一切管道協尋。一開始,公所在轄內的公墓系統,查無相關申請資料;同時,請當地村長訪查原住址一帶的住戶,也向退輔會、榮服處等相關單位請求協助。

「希望能夠一圓母親一生的願望!」新竹榮民之家隊長毛聖鐸說,談兵的孝心感動他,他在榮服處資料庫雖找到張成才的檔案,但由於張為土葬,且榮服處在90年代才系統電腦化,因此找無埋葬地點;後來他再請新竹市殯葬管理所協助,幸運地找到,張墓位在軍人忠靈祠的下方公墓。

張桂英由兒子、媳婦和外甥陪同來臺,15日到父親墳前緬懷,整理環境、舉辦法會,一吐數十年的思念。今天一行人前往湖口鄉公所,張婦激動地緊握林志華的手,當場落淚,同時頻頻向承辦人員和毛聖鐸致謝,「臺灣人真的好善良,抱著同理心,無所求的幫助我,謝謝您們!」。張婦談及與父親相隔兩地,期間父親雖然偷偷寫了無數的信件,但受到管制,家人只能輾轉收到幾封,未來她將每年來臺祭拜父親。

  • 中國婦人張桂英順利找到父親的墳墓,由兒子、媳婦和外甥陪同來臺前往父親墳前緬懷,一吐數十年的思念。(家屬提供)

    中國婦人張桂英順利找到父親的墳墓,由兒子、媳婦和外甥陪同來臺前往父親墳前緬懷,一吐數十年的思念。(家屬提供)

  • 經湖口鄉公所和新竹榮民之家等單位協助,中國婦人張桂英(前排右)順利找到父親的墳墓,由兒子等陪同來臺前往父親墳前緬懷,一吐數十年的思念。(家屬提供)

    經湖口鄉公所和新竹榮民之家等單位協助,中國婦人張桂英(前排右)順利找到父親的墳墓,由兒子等陪同來臺前往父親墳前緬懷,一吐數十年的思念。(家屬提供)

  • 中國婦人張桂英(右二)的兒子寫信向湖口鄉長林志華(左一)請求尋找外公的墳墓,歷經2個月輾轉協尋,終於達成張婦一生的願望,張婦等人今天當面向林志華等人致謝。(記者廖雪茹攝)

    中國婦人張桂英(右二)的兒子寫信向湖口鄉長林志華(左一)請求尋找外公的墳墓,歷經2個月輾轉協尋,終於達成張婦一生的願望,張婦等人今天當面向林志華等人致謝。(記者廖雪茹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