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餐館裏,一位媽媽接了杯熱水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多喝點水。但孩子埋頭在喫雞腿,根本都不碰水杯。媽媽又說:“你喫這麼多鹹的東西,怎麼能不喝口水呢?多少喝點吧。”孩子這時候含糊地答了句:“我不喜歡喝熱水,喜歡涼水”。

  媽媽無奈,起身又給孩子倒了杯涼開水。孩子還是沒有喝,媽媽顯得有些着急:“你不是說喜歡涼水嗎?怎麼又不喝”,孩子這時候雞腿也喫完了,抹了抹嘴巴,說:“其實我一點也不喜歡喝水,你偏要我喝,明明可樂更好喝。”這位媽媽眼看就要暴走:“你不喝水,還讓我換涼水,你這孩子是不是想被打屁股?”孩子樂呵樂呵的,也沒把媽媽的話放在心上。臨出門時,媽媽還在嘮叨“你這孩子,怎麼就不愛喝水呢?”

  很多父母都遇到過孩子不愛喝水的情況,有時候孩子大夏天在外面跑了一下午,回到家居然一口水都不喝,還喫零食、喫飯,根本沒想到需要水的補充。大人看到這種情況非常不理解,成年人每天都要攝取一定量的水分,才能保證身體正常運作。孩子每天的水分流失嚴重,如果不適當補水,不僅影響身體健康,其實還會耽誤孩子變優秀,甚至耽誤成功!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沒錯,不喝水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1、 情緒不穩定,容易暴躁

  想象一下,在大熱天裏奔波了一天,找不到水喝,口乾舌燥,這時候心情是不是非常不好?即便後來補充了水分,這種症狀也很難立刻緩解。那種焦躁的情緒,真的不想再多經歷。對於孩子來說,缺水也會引起情緒的變化,可能在玩玩具的時候,突然就沒了興致,對媽媽大發脾氣,吵着要這個要那個,最後媽媽都不知道孩子真正要什麼。

  媽媽找不到孩子突然發脾氣的原因,孩子自己也不知道,其實是想喝水才產生壞情緒的。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改正,孩子一缺水就暴躁,每天這樣重複,會對性格的形成產生很大影響。有研究表明:缺水對孩子的影響,比對成人的影響大10倍。而成年人瞭解身體情況,缺水就會想辦法補水,孩子不懂,只能任由情緒變得糟糕。

  父母常常對孩子說:“要多喝水”,孩子不一定會真正聽進去這些話,很多時候還覺得父母嘮叨。因此,爲了糾正孩子的壞習慣,父母不要輕易就放棄對孩子的“教導”,孩子再煩也要讓他“多喝水”。

  2、 容易疲勞,難以集中注意力

  身體缺水,不僅會產生口乾舌燥這些反應,身體內部組織也會受到影響。比如血液需要水分的作用,纔可以正常發揮它的功效。一旦水分供給不足,就會導致血液缺氧。這樣整個人體系統的運作就會受影響,常常覺得沒力氣,稍微學習一段時間,就會覺得疲勞。

  很多時候,只想靜靜地坐着,因爲這樣最省力氣。對孩子來說,長期不運動,不利於身體的健康發育。媽媽給孩子買再多補品也沒用,不對症下藥,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缺水導致身體疲累,腦子也發懵,上課沒精神,下課沒心情玩,不喝水的副作用真有這麼誇張?

  上週,張老師發現10歲的兒子上課經常恍恍惚惚,當初讓孩子在自己教書的學校讀書,就是爲了監督孩子學習。兒子班主任跟自己反映情況的時候,張老師還覺得有些奇怪。平常兒子的作息非常規律,每天的學習任務按時完成,也不愛打遊戲,根本找不到消耗精神的事。

  後來張老師去觀察兒子上課情況的時候,發現他整節數學課都昏昏沉沉,老師問他問題也答不出來。回家後,張老師和孩子聊了這個情況,孩子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最近這段時間,上課剛集中注意力沒多久,就開始打瞌睡。張老師相信孩子沒有撒謊,於是就帶着孩子去看了醫生,這才知道,是缺水才引起的身體不適。

  張老師知道自家孩子從來不愛喝水,飲料也不喝。本來張老師覺得這種情況沒有大問題,只要不多喝飲料就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沒想到多喝水這麼重要。經過這次之後,張老師每天監督孩子喝水,不達到標準,就天天在孩子耳邊唸叨,孩子受不了這種情況,自然就主動去喝水了。

  所以,不喝水會讓孩子注意力下降,而且經常性出現沒有精神的情況,這會間接影響孩子學習成績,成長髮育等,可以說不愛喝水的孩子,很難變得優秀。明明每天喝水是件很簡單的事,可偏偏對很多家長來說,需要費盡千辛萬苦才能讓孩子養成喝水的習慣。最關鍵的是,如果孩子意識不到自己要喝水,那別人怎麼幫助也無濟於事。

  孩子補水量的標準

  美國科學研究發現:根據孩子體重不同,每天需要攝取的水量也不一樣。比如體重不超過10公斤的孩子,每天需要補充的水量,按照100ml乘以體重這樣換算。體重爲6公斤的孩子,每天就要補水600ml。體重大於10公斤,小於20公斤,每天的補水量是50ml乘以體重-10,還要額外加上1000ml。這樣一個15公斤重的孩子,每天的補水量是1250ml。體重大於20公斤,小於80公斤的孩子,水量計算公式是20ml乘以體重-20,再額外加1500ml。一個40公斤重的孩子,每天要喝1900ml的水。

  這種讓孩子補水的方式,請家長們別再用了!

  可見,體重是影響補水量最直接的因素,如果家中孩子的體重基數大,就要尤其注意給孩子補水。一般體態偏肥胖的孩子比起水更愛喝碳酸飲料,父母既要減少孩子碳酸飲料的攝入,又要讓孩子喝沒有味道的水,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

  很多父母在引導孩子多喝水這件事上,也存在誤區,用了錯誤方法。爲了讓水變得有味道,會在裏面加些鹽,或者檸檬片這些材料。其實,這種操作已經改變了水的本質,裏面已經摻入了糖分,這和飲料只是糖分多少的差別。而且,對這種淡淡的味道,孩子也不一定愛喝,最終效果不大。

  既然改變水的本質沒有效果,那麼只能想其他辦法讓孩子多喝水。不能孩子剛喫完水果,就給他遞一杯水,換做大人也喝不下去,要在他真正渴的時候,拿杯水給他喝,這樣孩子才容易接受。

  正確引導孩子喝水的方法

  辦公室裏的亦姐深諳此道,她家孩子非常不愛喝水,毫不誇張,可能一週水的攝取量不如其他孩子一天的量。亦姐覺得挺奇怪,因爲自己平常每天都喝很多水,看到孩子這麼奇葩,時不時地會問:“兒子,你渴嗎?渴的話老媽給你倒水”,然而每次孩子都只是搖搖頭回復她。

  亦姐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於是週末老公帶着兒子晨跑的時候,自己也跟着去了。等到兒子跑累的時候,無意間問他:“你喝水嗎?”平常總搖頭的兒子,這一次居然接過了水,大口喝起來。其實孩子是需要水的,經歷了劇烈運動之後,身體出汗,自然而然就口渴難耐了。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對水處於極度渴求狀態,慢慢開始喝水後,孩子也不會再覺得水的味道不好了,循序漸進,每週的喝水量也就變多了。

  像亦媽媽的做法,是運用了“獎賞迴路”的原理,讓大腦形成喝水意識的迴路。這和人感到飢餓時一碗白米飯的作用是一樣的。如果一個人早飯、午飯都沒有喫,到了晚飯時間,喫到了一碗飯,很快填飽了肚子,會發現這碗米飯是那麼美味。其實,平常飽的時候,根本就不覺得飯有多香,只是恰好這次飢餓的經歷,讓人得到了滿足,因此人會習慣性地懷念米飯的味道。

  喝水也是同樣的道理,越是對水有需求的時候,越容易讓人喜歡上喝水的感覺。跑步的時候水分流失大,這時候別人遞上一杯水,自然滿足人的需求。人會覺得喝水也挺有意思,慢慢的就會養成習慣,這樣就不必想方設法地勸孩子“多喝水”啦。培養孩子愛喝水的習慣,纔是能讓孩子每天喝水的根本方法。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存在不愛喝水的狀況嗎?不妨也試試“獎賞迴路”的方式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