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談古論金和大家說一個故事。

我有一個朋友叫魏霓思,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畢業後來到上海市對外貿易公司工作,由於敬業樂群加上專業能力過硬,很快做出了業績,也積累了資源,之後,在一個合適的時間自己創業,生意做到了全球,賺了很多錢,在湯臣一品買了房,松江佘山這裡還有一套別墅。

除了中學大學同學校友,魏總當然也有一些其他的朋友,有的在歌劇、交響樂、西洋畫、紅酒、雪茄、高爾夫、馬術方面有共同興趣愛好,可以一起品鑒交流,但有些也不見得文化底蘊多豐富,比如供貨商浙江溫州老闆,但生意上合作愉快,一起K歌喝酒也談得來,總之就是無論怎樣,大家在商業上合作愉快,彼此也投緣,私人友情不錯。

話說有一天,一個顯示號碼歸屬地是河北省邢台市的手機號碼打了過來,自稱是鉅鹿(今巨鹿縣)魏氏42代裔孫魏某某,現在要搞十思堂一系的新家譜,經考證魏霓思魏總是41代,希望魏霓思放下生意全職主持此事,並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並表示,整個魏氏家族都會感念他的貢獻,認他這個大哥大。

接完電話,魏霓思依稀想起,小時候彷彿倒是聽爺爺說過自己這支是鉅鹿魏氏,祖先可以追溯到唐初名臣魏徵。

大家猜魏總是會認祖歸宗呢是會認祖歸宗呢還是會認祖歸宗呢?!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必定見鬼)

比喻總是蹩腳的,抖機靈如果讓大家覺得離題萬里,請原諒,其實想說的是,雖然威尼斯共和國從地理位置的角度位於亞平寧半島,在歷史淵源上也曾經都在羅馬帝國和查理曼帝國的版圖內。

但是總體上來說,作為外號亞得里亞海的新娘的地中海霸主,威尼斯在文化和利益上更傾向於結納包容和其海上貿易有關的城邦和地區,與後來共同構成義大利國家的其他地區並沒有什麼認同感。

中世紀的威尼斯為何統一不了義大利?這或許不是一個精準的問題,因為從本質上,威尼斯從未有過統一義大利的訴求和願望。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

眾所周知,義大利分裂時期長達千年之久,直到1870年才完成統一。在中世紀的分裂狀態下,除了以羅馬為中心的教皇國,義大利還出現了米蘭公國、威尼斯共和國、熱那亞共和國、佛羅倫薩共和國等強大城邦。威尼斯原本是東羅馬帝國的附屬國,在很長時間內都處在東羅馬帝國的保護之下。後來擺脫了東羅馬的控制,由於其控制貿易線路,以商業立國,一度非常興盛。隨著奧斯曼帝國興起,大西洋航線的開闢,貿易中心西移,威尼斯逐漸衰落,1797年被拿破崙所滅,併入了奧地利。在中世紀,威尼斯雖然強盛一時,但無論是當時的歷史環境,還是自身情況,威尼斯都不具備統一義大利的實力與條件。

一、威尼斯的重心在海洋而非陸地

威尼斯位於義大利東北部,由一串島嶼組成,本身並不在大陸上,限制了它對大陸的影響力。威尼斯以商業立國,幾乎整個國家都是商人,它的繁榮依賴于海洋貿易,除了一部分糧食需要從周邊的拉文納等地進口,其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來源地都是海外,屬於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這種外向型經濟導致威尼斯跟義大利內陸的經濟聯繫較少。在最強盛的15世紀,威尼斯號稱「亞得里亞海的女王」,它保持著海上優勢,同時儘可能往巴爾幹方向擴張,佔領東地中海的港口,控制東地中海的貿易要道。出於對糧食安全的考慮,威尼斯佔領了鄰近的一片陸地。要繼續往內陸深入,則意味著威尼斯需要將資源從海上轉入陸地,這是得不償失的。總體而言,威尼斯自身並沒有統一義大利的內在驅動力。

二、義大利本身也沒有統一的意願

除了威尼斯之外,佛羅倫薩、熱那亞等城邦在商業上都很強大,這些城邦也同樣都是外向型的經濟模式,彼此之間是競爭關係。陸地上的各城邦之間為了利益如同仇敵,紛爭不斷。威尼斯的位置比較好,它奉行的是均勢政策。但當威尼斯想在陸地上進一步擴大領地時,就遭到其他城邦的聯合攻擊。從經濟層面來說,由於各城邦的商業市場都在海外,他們本身不需要一個統一的市場。各城邦可以就關稅等商業問題達成協議,但是政治上卻不一定要統一。另外,城邦本身在文化上就傾向於自由,並不樂意被別人統治。

三、各方政治勢力的干涉

在中世紀,羅馬是天主教世界的中心,教皇擁有宗教世界的最高權力,君主們行使著世俗權力。但是君主的權力需要得到教皇的認可,於是義大利就成了權力爭奪的舞台。君主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有時候是站在教皇一邊反對其他君主,有時候會抗教皇,戰爭經常因此而起。義大利的城邦當然無法置身事外,他們必須表明態度,要麼支持教皇,要麼反對教皇。教皇的一個致勝法寶就是宣布將某人開除教籍,威尼斯就曾經被開除過。城邦只能選擇依附那些強權,一般情況下,那些強權也會允許城邦繼續保持自治。但是無論如何,是不允許他們統一的。只有分裂的狀態,君主們才能進行他們尊王攘夷的遊戲。

到了19世紀,工業革命興起,民族意識也開始覺醒,這時候義大利才有了統一的內在驅動力。隨著封建勢力的沒落,義大利也逐漸有了機會去統一。


我是迷蝶夢,以上為個人淺見,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喲。


感謝邀請,首先簡述一下中世紀時期「威尼斯共和國」的歷史

威尼斯共和國(Republic of Venice)

義大利北部威尼斯人建立的城邦國家,以威尼斯為首府。存在於8世紀至1797年。它的國徽為聖馬爾谷獅子

威尼斯共和國國旗

威尼斯早先曾是拜占庭的一個附屬國,於8世紀獲得了自治權。在中世紀鼎盛時期,威尼斯由於控制了歐洲與東地中海之間的貿易而變得非常富裕,並開始往亞得里亞海方向擴張。威尼斯海軍曾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攻陷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並對其屠城,這對威尼斯的擴張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瓜分拜占庭帝國土地時,威尼斯獲得了愛琴海內的很多島嶼,包括克里特島和埃維亞島。

在拜占庭領土上成立的拉丁帝國,算上所有名義上附庸的領地,威尼斯名義上佔據了拜占庭滅亡前總領土的四分之三,加上之前還瓜分到君士坦丁堡一半的土地(包括使用和經營權)。因此在《地中海三部曲》之中的《財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權》一書中,英國作家羅傑·克勞利稱這個時期的威尼斯為「八分之三羅馬帝國」

鼎盛時期的威尼斯共和國版圖——「八分之三羅馬帝國」

但15世紀威尼斯丟失了一些要地:1430年失去薩洛尼卡,1453年同盟城市君士坦丁堡陷落,1470年把小麥產地內格勒蓬島割讓給土耳其,1475年瀕臨亞速海的塔納陷落,但15世紀又從熱那亞奪取塞普勒斯島。

15世紀初,威尼斯開始向義大利內部和達爾馬提亞擴張。威尼斯安插了貴族去管理這些地區。威尼斯此舉是為了響應米蘭公國的擴張威脅。至1410年,威尼斯已奪取整個威尼斯地區的大部分,威尼斯亦與教宗爭奪羅馬涅地區的控制權。這導致1508年的坎布雷聯盟與威尼斯開戰、成員包括教皇國、法蘭西王國、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的阿拉貢王國。他們聯合一起欲消滅威尼斯。雖然法軍1509年於安那迪勞戰役中取勝,但由於聯盟內部的分裂,威尼斯並未有嚴重的領土損失。

大航海時代的開啟——標誌著威尼斯的衰落

從十五世紀開始,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和東地中海的擴張,爭奪著威尼斯的勢力範圍,甚至侵佔威尼斯的領土,歐洲傳統的貿易航線受到威脅。15世紀末,美洲新大陸被發現,繞非洲通往東方的航路被開通。1517年埃及馬木留克王朝被奧斯曼帝國征服,傳統東西方通道完全被奧斯曼帝國人控制。從此,國際貿易逐步從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轉移,威尼斯自此衰落。

1570年,塞普勒斯島被奧斯曼帝國入侵,並在1571年被征服。儘管神聖聯盟(包括大量威尼斯軍隊)於該年稍後的勒班陀戰役中取勝,但威尼斯在確定失去塞普勒斯之後便很快跟土耳其人議和。1669年,經過長達24年的較量,克里特島還是被土耳其佔領。

自18世紀開始,雖然威尼斯共和國還繼續統治著威尼斯地區、亞得里亞海沿岸地區和愛奧尼亞群島,但它已嚴重衰落,活在曾經的榮光之下。1797年拿破崙率領法軍入侵威尼斯,隨後被割讓給奧地利。1805年又被併入拿破崙的義大利王國,1814年被奧地利佔領。在1848年起義中威尼斯共和國曾短暫復國,但很快便被奧地利征服,成為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的一部分。1866年,脫離奧地利帝國,自此統一到撒丁王國主導的義大利王國之中。

看完了威尼斯的興衰史,我們再來回答中世紀的威尼斯為什麼無法統一義大利這個問題

1、威尼斯是商業共和國,威尼斯的利益始終在地中海而不在陸地。威尼斯保有的強大海軍是為了維護他在各個商業貿易點的殖民地和貨物中轉地。如果威尼斯著眼於統一義大利那麼必然捲入歐陸紛繁複雜的戰爭之中,這就需要擴展強大的陸軍。對於以商業立國的威利斯來說,發展陸軍擠壓自己海上霸權和貿易利潤空間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做法。

2、歐洲在中世紀時期並沒有根植中國古代那樣的大一統思想,威尼斯一方面坐擁良港壟斷東地中海貿易,悶聲發大財,另一方面又在十字軍東征中劫掠著拜占庭的財富,至於「義大利「這個概念,自從西羅馬帝國滅亡以來就只剩下一個地理名詞而已。參考後來的1870年義大利統一結果,就知道1848年的歐洲革命促使民族主義覺醒的大背景下,義大利民族認同感加強。才使得薩丁王國的統一大業有了時代基礎。

3、中世紀的歐陸強國是法蘭西王國、神聖羅馬帝國等等,對於這幾個歐陸大國來說分裂的義大利才是最好的義大利,包括教皇國在內的這些國家不會允許出現一個統一的義大利,以破壞自己在歐洲的利益。舉例就是15世紀初威尼斯在義大利亞平寧半島積極擴張,立馬招致了坎布雷四國聯盟的聯合絞殺。

4、中世紀的義大利地區群雄並起,有點中國春秋戰國的意思,除了自身強大的「地中海霸主」威尼斯共和國,北方還有「海上死敵」熱那亞共和國,「陸上強國」米蘭公國,在中部羅馬地區影響力巨大的「教皇國」、南方西西里王國的諾曼人等等。威尼斯即使有心統一義大利,也需要像秦統一中國一樣做長久的國力儲備,因此以海洋立國的威尼斯,加上民族主義渙散的時代背景,使得威尼斯的發展中心還是在商業擴展上。


自西羅馬帝國在各蠻族集團武裝輪番衝擊下,終於崩潰覆亡後,在漫長的中世紀乃至近代,所謂的義大利地理概念就一直處於四分五裂的政治狀態之下,其成因非常複雜,雖然威尼斯共和國在中世紀晚期一度強盛,但也絕沒有「統一」義大利的可能性。

在中世紀早期,義大利的政治格局是這樣的:倫巴德人的部落聯盟控制了義大利北部,但由於其部落聯盟的性質,頭戴倫巴第鐵王冠的所謂倫巴德國王,並不能完全控制版圖內的所有割據勢力。而名義上的義大利諸政權的宗主國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依然掌握著義大利亞平寧半島南部及羅馬、拉文納等中部重鎮,而威尼斯等沿海城邦利用了諸大勢力的夾縫,得以發展壯大。

其後,隨著雄居高盧及擴張至中歐的法蘭克加洛林王朝的屢次干預,倫巴德人對北義大利的統治趨於消亡,而受到加洛林王室、尤其是查理曼支持的羅馬教廷勢力在義大利中部崛起,在歷任教宗的策划下,義大利中北部政治更加分裂、呈現出互不相讓的均勢。當教廷以加冕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換來德意志政權對教廷的支持後,整個義大利北部均在名義上被納入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版圖。

而南部地區的東羅馬帝國勢力進一步衰退,來自北非和西亞的穆斯林政權先後侵佔西西里島及義大利半島南部的許多地方,兵鋒一度逼近羅馬。在宗教戰爭和民族利益的驅使下,義大利諸多政治勢力參與到了與伊斯蘭入侵者的戰鬥中去,也就在這一階段,熱那亞、比薩、阿馬爾菲和威尼斯等所謂「海上城邦共和國」,憑藉著它們強大的海軍,逐漸在與異教徒的戰鬥中,發展、壯大了起來。在諾曼人漸漸奪取了伊斯蘭政權在義大利那部及西西里島的領地後,幾個海上城邦都將目標轉向了幫助十字軍運動、拓展海外領地的目標上來,其中威尼斯和熱那亞都藉此取得了輝煌的成果,他們一個控制了地中海東部、甚至是原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另一個則幾乎壟斷了黑海貿易,而當威尼斯最終贏得了與熱那亞共和國之間漫長、殘酷的海上爭鋒後,也就此曾為了整個歐亞貿易路線的壟斷者,達到了威尼斯共和國史上的巔峰。

不過,威尼斯的成功主要是在海外,當進入十五世紀後,威尼斯試圖在義大利半島本身拓展其政治勢力時,卻遭遇到了以羅馬教廷、米蘭大公國、佛羅倫薩、費拉拉公國等等北義大利大小政權們的堅決阻擊,他們之間既在戰場上你死我活,又在外交領域勾心鬥角、沆瀣一氣,最終不但使得義大利的政治分裂更加尖銳,還引發了法國、西班牙等外國勢力的武裝介入,導致了所謂「義大利戰爭」的爆發,致廣大半島民眾於更加苦難的深淵。

關於中世紀義大利史的名著很多,例如: 穆拉托里的《義大利編年史》;格力高維烏斯的《中世紀羅馬城市史》;菲克爾《帝國與義大利史研究》;霍奇金《義大利和她的入侵者們》;西斯蒙蒂《中世紀義大利諸共和國史》等等,可惜國內出版屆始終沒有翻譯出版,憾甚!


為自己考慮,商人思維,不會去考慮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