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承家行有餘 ——柴藝揚瑪瑙雕刻作品賞析

柴藝揚簡介  1980年生於河南鎮平,中國工藝美術師,中國青年玉(石)雕藝術家,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師,蘇州柴氏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長,藝揚玉藝玉「雕藝術創作室」總設計師,蘇州市玉石文化行業協會副會長、南紅專業委員會祕書長。  2004年《訪友圖》獲「杭州西湖博覽會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2005年《山子》獲「杭州西湖博覽會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2008年《西廂記》獲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同年又獲得上海首屆玉器「神工獎」銀獎;2008年《撲蝶圖》獲蘇州首屆「子岡杯」玉雕精品獎金獎;2008年《鳳儀亭》獲河南省第四屆「陸子岡杯」玉雕精品展金獎;2010年《觀滄海》獲2010中國玉(石)器百花獎(北京)金獎;2010年《醉江南》獲2010中國玉(石)器百花獎(北京)最具文化創意獎;2011年《禪論·石生花》獲中國玉(石)器百花獎金獎;2013年《麻姑獻壽》獲中國玉(石)器「百花獎」金獎;2013年《問道》獲「天工獎」銀獎;2015年《禪思》獲「玉華獎」金獎。

茶香

禪道

悟禪

無量壽佛

心禪·香插

佛法無邊

禪宗

長壽佛

頓悟

坐禪

禪·源

禪思

獨樂

   

  進入藝揚玉雕工作室,見到的是一個剛從內蒙古阿拉善歸來,風塵僕僕的柴藝揚,他的臉上滿是疲憊與滿足。疲憊的是人煙罕至的戈壁劃破了他的輪胎,也磨礪著他的內心;愉悅的是此行他收穫了眾多阿拉善瑪瑙以及與當地簽訂開採礦產的協議。很難想像,這樣的柴藝揚,竟是位「80後」。  作為年輕的省級玉雕大師和高級工藝美術師的柴藝揚,出生在河南鎮平的一個治玉世家。父親柴德學從事玉雕工藝近四十年,對玉石及玉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是玉雕界一位重要的老藝術家。荀子說,「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是柴藝揚的幸運,而他亦沒有辜負這份賜予。  與常人不一樣的是,和父母一起在揚州生活的經歷豐滿、完善著柴藝揚的玉雕生涯。同蘇州一樣,揚州亦是玉雕重地,其有著「渾厚、圓潤、儒雅、靈秀、精巧」的藝術魅力,而蘇州玉雕則以「空、飄、細、雅」出彩。兩種不同的風格,並沒有成為柴藝揚的桎梏,原本在玉雕方面具備紮實技藝的他,將揚州的大氣厚重與蘇州的玲瓏細緻結合起來,強調因材施藝,重視作品整體及局部效果的和諧完美。「有容乃大」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包容性不僅體現在柴藝揚對技藝、風格的融合上,還體現在他對玉料的選擇上。和田玉在玉石中向來被奉為魁首,故玉雕藝人皆以美玉為創作基礎,柴藝揚則不然。在他看來,只要能創作出佳作的料,都應一視同仁。他嘗試了白玉、南紅、青花、瑪瑙等多種材料,創作出了符合材質的最佳作品。2010年,柴藝揚在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發現了一種「形」「色」獨特的材料,這是他第一次接觸阿拉善瑪瑙。  阿拉善瑪瑙是戈壁石的一種,質地瑩潤,表皮風化後,細膩光潔,色彩絢麗,形態各異。對色彩頗為敏感的柴藝揚,將這些奇石帶回了工作室,並以刻刀雕琢。而他發現,該石堅硬,傳統處理玉石的方式,對其根本不受用。「所謂活著的人,就是不斷挑戰的人,不斷攀登命運峻峯的人。」雨果這樣說過,而柴藝揚這樣做著。他花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研究阿拉善瑪瑙的結構、色彩及其他屬性,最後他選擇保留50%的傳統技法,並針對其色彩變化進行創作。愈是瞭解,愈是沉迷其中,柴藝揚在阿拉善瑪瑙的世界裡獲得了另一種風采。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大概就是柴藝揚對玉雕能有如此精準把握的原因了吧。10多年前,他陸續用於購買各種圖錄、典籍的費用就超過了數十萬元,在他看來,一個手藝人不僅要提高自己的技藝,還要增長自己的知識與見識。柴藝揚此次的內蒙古之行,正是挖掘到阿拉善瑪瑙價值後的一次尋寶之旅。他堅定的眼神告訴我們,阿拉善瑪瑙成為收藏新貴,佔領中國玉石雕刻市場的日子不遠了。  柴藝揚對阿拉善瑪瑙的信心並非空穴來風。近年來,和田玉的價格讓人望而卻步,南紅及綠松的價格亦居高不下。高額的原材料採購,令眾多玉雕師風僝雨僽,而阿拉善瑪瑙的出現,正好填補了玉石原料的空白,且其獨特的玉石特性也對玉雕師提出了更高的創作要求。據柴藝揚瞭解,目前蘇州近四成的玉雕工作室都擁有或加工過阿拉善瑪瑙。  近來,時常會聽到「最後的手藝人」等字眼,意在表明部分工藝青黃不接的窘態。對此,柴藝揚表示,「有我們在,就不會有"最後』。」柴藝揚與他所推崇的阿拉善瑪瑙將在整個玉雕大格局中大行其道。  □大 沐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