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最正宗的巨野特色小吃

要說一個地方的特色傳統美食,一是要正宗,即手藝是老輩子傳下來的;二是要有特點,即附近周邊乃至全省全國獨一無二。按照這兩個標準,恐怕很多地方的小吃只能把「特色」、「傳統」去掉了。

巨野縣地處中原腹地,盛產五穀,因此各種麵食種類繁多,隨著歲月的不斷沉澱,一些製作講究、口味獨特的風味小吃也脫穎而出,成為巨野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過去,巨野師範和西關小學(現在的巨野實驗小學)之間有一個大廣場,巨野城裡人稱其為「集場子」,那時「集場子」每天一「集」、十天一「會」,「集」在早晨,也即現在說的早市,巨野城裡人幾乎每天都要趕集;「會」可以理解成一個超級商品交易市場,這一天,周邊各縣的農民、生意人都會來「趕會」,「會」上分區域,有車市、牛市、馬市、繩市、肉市、菜市等等。因交通便利,巨野的「會」絕對可稱得上「盛大」,除了「集場子」,有時巨野城裡的大街小巷也成了各類交易的場所。趕集、趕會,是過去巨野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集場子」也自然成為巨野城裡最重要的經濟、文化、社交、貿易的中心,因此這裡也就成為巨野縣各類特色小吃的雲集之地。

記得小時候,巨野「集場子」上最常見的美食當屬香油果子、吊爐燒餅、羊肉盒子、炸糖糕、羊肉包子、米豆粥、豆沫子。後來,又有了罐子湯、油茶、胡辣湯等。至於糝湯,那是近些年才從濟寧、臨沂傳到巨野的,不算巨野的傳統美食。

巨野的特色小吃貴在「獨特」,獨特是因為製作精細考究,口味獨一無二、絕無僅有。

米豆粥,以小米、黃豆為主原料,經浸泡、磨漿、過濾、熬制等過程,使其粥汁潔如白玉、入口即化、香醇無比。因在熬制過程中自然形成的特殊焦糊味,因此,巨野人也叫它「糊粥」。幾十年前,「集場子」西北角有一個國營的小飯店,這裡的粥最有名,我小時候,一大碗粥只賣三分錢,為了攬客,店家還會送上一把素丸子,這時賣粥人會邊給客人盛粥邊吆喝:喝粥哩喝粥哩,喝粥不要丸子錢……糊粥,是巨野人心中無可替代的味道,它是遊子對家鄉最深刻的味覺記憶。

與糊粥最搭配的,應該是香油餜子了,過去巨野人起早兒趕集,來一碗糊粥,再來一個餜子,絕對是最精緻的享受,儘管價錢不貴,但非有錢人家,一般人也是享受不起的。巨野的香油餜子,不僅形狀獨特,最主要的是這種形狀會自然形成獨特的口感,外圈較細吃起來焦脆,內圈較粗吃起來鬆軟,比起跟它相似但外形簡單粗暴的油條,它不僅外形優美,而且一「餜」兩吃,味道更好。也許因香油果子有「圓滿」的寓意,所以在過去經濟匱乏時期,香油果子不僅用來一般的走親訪友,還是新女婿第一次去見丈母娘的必備「大禮」。那時,新女婿會把幾十甚至上百個香油餜子用竹竿串起來綁在自行車的后座上,一路上把鈴鐺晃得山響,引得路人側面,皆曰:有面子!

吊爐燒餅,同樣是巨野人的最愛,其外形、內在比起周邊各縣市的各類「燒餅」,要高級好幾個檔次,與它相比,所有的外地「燒餅」都不叫燒餅,只能叫烙餅。巨野的吊爐燒餅做法獨特,兩口大鐵鍋上下相對,形成一個大「烤箱」,當倒扣的鐵鍋上貼滿了餅子,香味立馬就開始在四周瀰漫。剛出爐的燒餅,外皮香脆,內瓤香軟,尤其它淡淡的、恰到好處的「鹼」味,成為巨野吊爐燒餅區別於所有外地燒餅最顯著的特色。燒餅含水少便於攜帶,所以出遠門兒的巨野人常會隨身帶上幾個,山高路遠,可以充饑,也能讓家鄉的味道多陪自己一程。過去回老家,離開時家人會特別準備幾十個大燒餅,以作為給遠方親友的饋贈。

炸糖糕,是小時候記憶中最甜的美食,百吃不厭。巨野的糖糕剛炸出來圓圓的、鼓鼓的,外皮焦酥,內皮滑糯,小咬一口,糖汁就順著嘴角流下來,好吃極了……只是巨野糖糕的做法比較特別,一般人很難掌握,所以現在巨野的集市上已經很難吃到正宗的炸糖糕了。巨野城裡有位炸糖糕的老媽媽,是老輩傳下的手藝,糖糕做得正宗,所以生意很好,但老人畢竟年事已高,70多歲了,據說如今已經很少出攤兒了。

說巨野美食,並不止以上幾種,樣數多了去了。巨野的羊肉盒子、羊肉包子,用巨野當地產的青山羊肉作餡兒,不膻不腥,吃起來滿嘴溢香;巨野的豆沫子,配以黃豆、花生、粉條、豆腐皮、胡椒、薑末等,營養豐富、老少咸宜,最配吊爐燒餅,比之現在常見的胡辣湯營養和口味要好出一百倍。另外,記得小時候還有擔著挑子走街串巷叫賣的芝麻糖餅、炸糕(用黍米、紅棗製作油炸糕餅)等等,都幾十年沒有見到了,應該是已經絕跡了。

任何一個地方的傳統美食,都需要發掘和傳承,巨野的好吃的東西很多、很有特色,但現在已經很難品嘗到像過去那樣正宗的巨野美味了。做法、用料越來越隨意,特色也就越來越淡了,希望巨野傳統美食後繼有人,發揚光大,讓我們這些遠離家鄉的巨野人也能時時聞到那些記憶中家的味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