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外回來,一逛國內商場發現根本買不起國內的衣服。間間店鋪自稱大牌,改著英文名字或者法語名字,連一根女士皮帶都要四位數,一套衣裳買下來上一萬元不算稀奇事。相比國外,特別是美國,人民幣四五千元就已經能買到質量不錯,款式時尚的國際性品牌的衣服,牛仔褲和T恤甚是。雖然必須承認國內外的衣服都是Made in China,但是為何二者的價格乃至質量相差如此遠?


這你得去問「無形的手」去

在這裡,問這種問題你會得到各種價格不貴的解釋。

可能因為物質貧乏的記憶,衣食住行類還在被當成奢侈品來經營。

當然,也慢慢在進步,比如食中非當地特產的,能顯示生活水平提高的食物。只有在中西部價格會高到不正常,舉個例子,奶茶,一個常見的飲料,我沒做過市場調研,直說一下個人感受,數據也不新,2008年,奶茶,武漢,高校附近非常常見,1.5元一杯,和純凈水一個價,請人喝奶茶是順手就做的事情;貴陽,高校附近鮮見,5~10元一杯,一般位於市中心商業街,請人喝奶茶是一件可以說出來的事情。當年還是窮學生,請理解。

行:2008年,武漢的士起步價3元,貴陽應該是10元或者更多。

武漢和貴陽的經濟水平,市場繁榮程度與物質豐富程度應該是貴陽大幅度落後於武漢的,但這些能彰顯物質豐富程度與生活水平提高的東西,貴陽價格反而甩武漢幾條街。倒是貴陽的餐館的本地菜便宜到離譜,20多塊錢在高校內火鍋店裡的火鍋夠兩個人吃還吃不完。對比一下奶茶和的士真是便宜到離譜。

同理,一個地方衣服賣的貴,而且商業中心大量衣服專賣店的話,可能商人把衣服當奢侈品來賣了,市場無法提供豐富的,能提高生活體驗的消費,能賣的只有衣服了,而且當地人也認同衣服的價值,認為衣服能彰顯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認同衣服價格所帶來的附加的價值:檔次,面子,階層。 當然這是比較可憐的,商人們能抓住人的心態攫取暴利,為什麼不那麼做呢。當然高利潤會創造就業,完善整個產業鏈,商場租金,人員工資,商業中心。據我了解,很多小地方,除了進體制內吃官糧,剩下可選的最佳職業就是進商場,真實案例。

另外說一下衣服專賣店的經營,進貨價格一般為吊牌價的3折也有2折或4折的情況,然後你能賣多少錢就是你的本事了,其中利潤可想而知。所以,那些商場靠什麼存活?那麼貴的商業地產用什麼來支撐。高價格高利潤,是品牌商,代理商,商業地產商,乃至消費者的共同需求
稅務重,房價高,尤其房價高導致的各行各業成本都高 。房價高是因為地價高, 地價又含有很多稅。
國內區域廣,市場複雜,幾十年來形成了非常複雜的分銷系統。層層加價下來當然貴了。服裝定倍率都有10倍了。
zara uniqlo之流價格差價不就基本忽略了嗎?zara還一堆歐洲產的呢


謝邀

地租和分銷佔用了大量資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