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群眾·決策資訊》

作者:濮端華

今天的世界,無疑已進入媒介化社會。今天的人們,無疑已置身於新媒體時代。新媒體的蓬勃發展,正極大改變著傳統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深刻重塑著嶄新的生活邏輯、生活圖景。身處新媒體時代的領導幹部,必須充分認識到新媒體發展已經成為現實的執政環境、寶貴的執政資源和重要的執政手段。善待新媒體、善用新媒體、善管新媒體,是當今領導幹部的必備素養、看家本領。

學會運用新媒體也是責任擔當

美國國防大學開設的《軍人與媒體》課程有一段開場白——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媒體,都要學會利用媒體。推而廣之,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新媒體,都要學會利用新媒體。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這項報告同時顯示,網民的上網設備正在向手機端集中,手機成為拉動網民規模增長的主要因素。事實上,基於網路平台的新媒體就像空氣和水一樣,已經全面而深度地融入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人們須臾不可或缺的生存要素。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作為領導幹部,必須主動走進網路,走進新媒體,善於在網路空間尤其是新媒體平台上了解民意、體察民情、解決民困。領導幹部會不會運用新媒體,是個能力問題;而是不是願意運用新媒體,則是個態度問題。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是天使,用不好是魔鬼。但無論天使和魔鬼,我們都必須積極面對。況且,越是眾聲喧嘩的時代,越是眾說紛紜的時候,越需要權威聲音釐清是非、解疑釋惑。只要有傳聞、謠言和謬誤等非理性言論存在,官方的聲音就不能落後,更不能缺席。面對新媒體輿論場的魚龍混雜,面對別有用心者的蓄意煽動,作為領導幹部,絕不能搞愛惜羽毛的那一套,絕不能搞自欺欺人的鴕鳥政策,而應當旗幟鮮明地亮出身份、亮出立場,理直氣壯地揭示真相、捍衛真理,及時有效地引導輿論、回應關切。新媒體不是洪水猛獸。領導幹部在強化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同時,完全有理由、有底氣確立新媒體傳播的自覺自信,這也是責任擔當的具體體現。

把握工作指向才能用有所成

領導幹部運用新媒體,關鍵不在新媒體本身,而在於用它幹什麼。只有正確把握運用新媒體的工作指向,才能用得其所、用其所長、用有所成。

運用新媒體了解輿情民意。在網路安全與信息化工作座談會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走網上群眾路線」的時代課題。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伴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廣大網民的權利表達方式日益豐富,黨員幹部走群眾路線的內涵也隨之大大拓展,走群眾路線的途徑逐漸由現實空間延伸到虛擬空間。新媒體輿論場上的信息良莠不齊、真假難辨,哪些是客觀反映群眾呼聲的真民意?哪些是被少數人操控的偽民意?哪些又是被網路水軍製造出來的假民意?固然需要我們保持清醒、仔細甄別,但這並不能否定新媒體已經成為社情民意風向標的事實。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越來越多的群眾正以網上熱點事件為載體,主動藉助新媒體介入公共話題,表達自身訴求,形成了強大聲勢。領導幹部對此必須勇於面對、積極應對,不僅及時而且善於從新媒體輿情中了解民心所向,掌握民意所歸,進一步增強做好輿論引導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運用新媒體回應輿情關切。新媒體是一個開放的、去中心化的信息傳播平台,每一個新媒體終端的擁有者都是一個信息傳播主體,而每一個信息傳播主體又都有著各自的利益關切、表達慾望和情感訴求。正因為如此,新媒體事實上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輿論場。一個在傳統媒體時代看起來很小的事情,一經新媒體傳播,就可能升級為輿情熱點,甚至可能演化為輿情風暴。作為領導幹部,必須深刻把握新媒體傳播的特點規律,在了解輿情民意的基礎上及時回應輿情關切,努力壯大主流輿論,消解負面輿情,凈化輿論生態,匯聚網路空間強大正能量。如何回應輿情關切?習近平總書記在網路安全與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這「六個及時」,為我們提供了回應輿情關切的重要指導。

運用新媒體化解輿情危機。處在新媒體時代,手機端的草根分享式傳播和病毒式傳播,常常可以在瞬間引爆輿論場和朋友圈,在官方的正式和權威說法出來之前,各種傳言和流言可能就已經跑完全程,完成了對芸芸眾生空白大腦的佔領和定義,這無疑對政府的信息管理和輿情應對帶來極大挑戰,使得政府面臨輿情危機風險增加。但實踐又反覆證明,輿情危機應對不力,固然會讓政府形象雪上加霜;輿情危機應對得當,則可能會轉「危」為「機」,即可以將危機應對轉化為重塑政府形象的機遇。新媒體具有的傳播特點就使之成為政府化解輿情危機的重要途徑。在天津特大火災爆炸事故的輿情危機應對中,政府公務微博針對網友爆出的領導幹部在新聞發布會打瞌睡的照片,隨即發布信息,澄清打瞌睡的男子並非政府領導幹部,而是一家央媒天津分社的記者,且這位記者在事故發生後第一時間深入現場發回報道,由於過度勞累才在發布會上打盹。由於政府回應及時、事實有力,這一輿情熱點迅速消失。

努力成為全能型、專家型、複合型領導幹部

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聞輿論工作者要提高業務能力,勤學習、多鍛煉,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作為黨的各級領導幹部,不僅負有指導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使命,還要直接從事新聞輿論工作,因而也是廣義上的新聞輿論工作者,更應不斷強化善待、善用、善管新媒體的能力素養,努力成為網路信息時代的全媒型、專家型、複合型領導幹部。

虛心學習,做到對新媒體真知真懂。新媒體技術代表了當今人類傳播交流的最高技術水平,其顯著的前沿性、複雜性、流變性和應用性,決定了運用新媒體絕不能單憑一股子勇氣和熱情,只有沉下心來虛心學習,才能真正成為行家裡手。作為領導幹部,工作再忙,都必須拿出專門時間精力學習新媒體知識,既要掌握新媒體傳播的一般特點規律,又要掌握運用新媒體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傳播信息和應對信息的基本技能。領導幹部只有自己搞得懂、玩得轉新媒體,才能跟上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發展步伐,真正融入媒體新業態新格局組成的全新行政情景、執政環境。

投身實踐,做到對新媒體善管會用。運用新媒體,總有一個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加快這個過程沒有捷徑可走,只能在實踐中摔打錘鍊。當前,新媒體上信息熱點頻出、輿情波瀾起伏,這種「新常態」正好為領導幹部提供了新媒體運用的實踐平台。只要以積極主動而不是被動應付的姿態投身進去,就能不斷總結提高,不斷完善運用新媒體的技能技巧。現在廣受群眾歡迎的政務微博,就是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直面群眾信息公開和便利辦事需求,大膽嘗試運用新媒體開展工作,並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完善的生動例證。如果把新媒體世界比作一片相對陌生的海洋,領導幹部只有大膽下到海里去,才能「在游泳中學會游泳」,逐步達到自信從容、遊刃有餘的狀態。

干群互動,提升公眾新媒體素養。網路信息時代,黨政機關不可能在行政服務過程中唱獨角戲,黨員幹部具備運用新媒體的能力素質後,還需得到群眾的呼應配合,才能在輿論場和實際工作中形成官民、干群良性互動格局。因此,幫助群眾提升新媒體意識和媒介素養,既是領導幹部的基本職責,也是從整體上提升新媒體運用效率的現實需求。具體來說,領導幹部要在本單位內部開風氣之先,帶頭用媒觸網,形成示範效應和濃厚氛圍;要深入基層宣講,幫助普通群眾養成通過政務微博、網上政務大廳等新媒體平台諮詢、問政、辦事的習慣和能力;要積極言傳身教,幫助群眾增強對網上信息的鑒別力和對有害信息的免疫力。只有善於提升群眾的新媒體素養,才能為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夯實基礎,創造有利條件。

(作者系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主任、教授)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