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是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他對中國企業家和各個行業的人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馬雲說,「做企業的一路上,我學到了很多,我對稻盛先生的思想、哲學、觀點尤為讚賞。」季羨林說,「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之前,我們從宏觀層面分享了書中的工作觀,這次,我們來詳細拆解,如何喜歡上現在的工作,並且把它做好。

001 重新認識工作,它是萬病的良藥。我們學習了很多如何有效工作的方法,比如提高工作效率、跟人溝通等等,但唯獨忽略了工作方法前面的一個問題,即為什麼要工作。這個問題就像是樓房的地基,只有先把它搞定了,纔不會左右搖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稻盛和夫認為工作是萬病的良藥,怎麼理解呢?從大的方面說,窮困潦倒的人能靠工作實現財富自由,膽小的人能從工作中受到磨礪,變得強大;從小的方面說,焦慮不安的人能從工作中獲得安全感,痛苦萬分的人能用工作轉移注意力。很多「病症」,都能用工作治療。

「為什麼工作」是一道開放題,沒有標準的答案,但稻盛和夫的參考答案,可以提供新的角度,給我們啟發。工作不是被動的「朝九晚五」,不是日復一日地端坐在電腦前,也不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務,而是一劑良藥。極度認真地工作能扭轉人生,在財富、人際關係、見識和品格等各方面,讓我們收穫滿滿。

002 用肢體和行動放大快樂,創造精神糧食。人總是喜歡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東西,要想愛上工作,就得自己挖掘快樂,並用肢體和行動放大快樂。稻盛和夫畢業後,進了一家十分不景氣的公司,被分配到實驗室研究新的陶瓷材料,每當實驗測出的數據符合他原先的設想時,就會高興得在地上蹦蹦跳跳。這時候,他的助手就在一旁冷冷地看著他,兩年後,助手辭職了,而稻盛和夫依舊走在挽救這家公司的路上。

在工作中,學會為自己的進步和成就感到歡欣鼓舞,並大膽地表現出來。比如當工作進展順利時,直率地表現出快樂,唱首自己喜歡的歌,或者做個鬼臉來張自拍。這些喜悅和感動,會成為我們的職場精神糧食。

003 把願望滲透到「潛意識」裏。一個人有了強烈的願望之後,就會自然而然朝著這個願望的方向前進。正如網球運動員李娜在自傳裏說的,想要獲勝,你必須發自內心地渴求勝利,你要非常、非常、非常地想要獲勝。你對勝利的渴望,要像在沙漠中跋涉,瀕臨死亡的人對清水的渴望一樣。然後,你纔有希望獲勝。

想做某件事的時候,不能隨便想想,不要一開始就給自己留條後路,覺得不過是試試看,不行就算了,應該肯定地告訴自己「一定要這樣」,不管做什麼,都要給自己強烈的意念。如果我們真的做到朝思暮想,念念不忘,那這樣的願望就會漸漸滲透到潛意識中,刺激我們行動起來。

004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是稻盛和夫的經典名言之一,被很多人奉為座右銘。如果有人問,「你竭盡全力工作了嗎?」可能很多人會脫口而出,「我努力工作了呀,還經常加班呢。」如果進一步問,「你付出了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了嗎?」可能很多人就啞口無言了。

如何才能做到這點呢?稻盛和夫的建議是,不斷給自己提更高的要求,即使是看起來自不量力的想法,也要牢牢攥著,因為人本來就具備讓夢想成真的巨大潛力。比如稻盛和夫對公司的要求是「要成為日本某個區排名第一的企業」,後來又變成「日本排名第一的企業」,在堅持這些想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把它們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情,員工也一樣,每天都和他一起為這些看起來「荒謬」的想法拼盡全力。這種積累,讓他們公司達到了創業時誰也想不到的極高境界。

從努力到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需要打破原先很多的平衡,所以我們對自己的高要求應該是全方位的,從作息、娛樂時間、每月KPI、工作效率、工作質量等各方面入手,提高所有我們能提高的部分,比如每天比平時早起半小時、每天娛樂時間減少一小時、每月多完成10%的KPI等等。不但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總結一下,工作不是被迫早起、被迫擠公交、被迫完成任務,而是一劑良藥,它能給我們帶來很多東西,極度認真地工作能扭轉人生。我們要珍惜工作,主動創造精神糧食,讓自己愛上工作,並全方位地提高要求,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上一層樓。你對哪一條印象最深刻?

本文轉載自「剽悍晨讀」,微信公眾號:piaohanchendu。朝夕日曆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繫作者。關注下面公眾號「朝夕日曆」,開啟你的早起計劃。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