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不對

首先來說,王千源的6000萬片酬不是來自《大人物》,而是來自一部電視劇《七日生》

再者,片方私自把演員的片酬爆出,無非是想帶一把節奏,為的就是將演員帶成一個只知道那高片酬的人,卻將自己和演員的合同隱匿起來,很不道德。

這就是那部王千源要價6000萬的電視劇《七日生》

那麼,王千源值不值6000萬呢?

這個問題沒有任何的討論性,原因就在於片方認為值他就值這個價。說的直白一點,你之所以找這個演員來演出,就是認可了這個價錢的。王千源一方之所以堅持索要6000萬的原因就在於這個價錢是在電視劇限薪令之前簽訂的合同中的金額。是受到法律保護的。

但是《七日生》上映之後的口碑並不好,片方因此想要賴掉這6000萬,於是就曝光了出來,毫無契約精神。

這個是片方找的人進行的微博爆料。

是有限薪令這麼一說,不過此時《七日生》已經拍攝完成。

節目組為了減少自己的開支,想著要按照規定只支付文件中的價格。按照《七日生》28集計算,片方只想支付給王千源2800萬的片酬,而想著要賴掉剩餘的3200萬,王千源一方肯定是部同意的。

至於說這6000萬的片酬,王千源值不值?看一下下面的這張圖

這樣一看,拿過影帝和金雞百花獎男配的王千源便宜多了。看看倪妮的9777萬、馬天宇的7547萬、張翰的5077萬、黃曉明的4158萬、迪麗熱巴的3773萬,王千源的6000萬也算良心價了。


如果只是看《「大」人物》這部電影,王千源的演出是不值6000萬元的。

原因有三個方面:第一,王千源在這部電影裏的表演,並沒有太多的突破,是他很常規、很習慣的演法,表演難度不大;第二,這部電影投資不大,也開不出6000萬這麼高的片酬;第三,這只是一部電影,檔期、工期時間都不長,王千源的片酬達不到6000萬元。

第一點,王千源在這部電影裏沒有太大的表演突破。他演的一直是他習以為常的,痞帥痞帥的角色。

王千源通過電影《鋼的琴》出名,當時就是以一種痞帥痞帥的角色形象走入公眾視野,雖然表面痞帥,但內心深處熱忱而溫暖,是個東北好父親。

之後,他在《解救吾先生》裏達到演技高峯,如果說他在哪一部電影裏的表演值6000萬,那我認為:他在《解救吾先生》裏的表演真的值6000萬,那部電影裏,他將一個反派演得入木三分,那種單純的惡,令觀眾不寒而慄。

反觀《「大」人物》,除了痞帥這一特點外,他的表演沒有更多的延展性。

多說一點,《「大」人物》這部電影裏,反而是包貝爾的表演很有突破性,他演一個邪惡兇狠但內心鬱悶的富二代。如果說這部電影誰的表演最值錢,我選包貝爾。

第二點,這只是一部電影,還是那種投資中等的電影,不是大片,也給不了太高的片酬。

《「大」人物》翻拍自韓國電影《老手》,據媒體爆料投資金額8000萬元,8000萬的這個數據是包括了所有費用的,劇本、拍攝、後期製作、發行等,怎麼可能給一個演員就6000萬,那電影就製作不出來了。

第三,這部電影製作週期也不長,演員付出的時間成本也不高,也不會有6000萬這樣的片酬。

根據媒體報道,《「大」人物》這部電影2018年3月16日在東莞開機,2018年12月份開始在院線大規模點映,製作時間9個月,而王千源的戲份,也不會有太長的時間,所以也不會有6000萬的片酬。

雖然,電影明星的片酬都比較高,但多少還是遵循多勞多得、按勞分配的市場規律,你幹了很短一段時間的活,就拿到很高的一個片酬,這種可能性也不大。

網上之所以爆出王千源片酬6000萬的是一部電視劇,名字叫《七日生》,這部電視劇28集,王千源在裡邊是男二,戲份也比較重。因為電視劇週期長,演員付出時間和勞動多,片酬要價6000萬可以理解。

而《「大」人物》這樣一部電影,不可能給到6000萬元。

事實上,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限薪令」,這個政策規定: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後來更落實到單個演員單集片酬額度和總片酬額度,「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其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

按照這個標準算,8000萬元投資的《「大」人物》,王千源的最高片酬是2240萬元。


王千源是誰呀這樣值錢?演什麼片子要六千萬片酬?瘋了 這個劇組也真的沒有骨頭,離開他難道地球就停了嗎,中國有那麼多的演員為什麼非要他不可?一個人抵得上12個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真的是錢學森一個人抵得上5個師?王千源方「少一分都罷工」製片方就給他給嚇住了,一個演員就這樣的金貴?他能值這個價?

2010年王千源曾憑藉《鋼的琴》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第7屆中美電影節最佳男演員,2017年9月16日,憑藉《解救吾先生》中兇殘的綁匪大佬獲得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這樣一琢磨好像不是什麼不得了的腕,是誰這樣的一味的遷就縱容這樣的二流小角色?又是誰慣出他這樣的硬脾氣?

他既然喜歡罷工 那麼中國所有的導演們能不能統一起來爭口氣,就不慣著這樣的自以為是的所謂的明星,都不去找他拍戲,沒有這樣的一個王千源難道中國電影就能由此關張了?也許我孤陋寡聞,但是我從沒有聽說過他為社會做了什麼貢獻,更沒有聽說做過什麼慈善?為他人做過什麼善事,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他拍個片子6千萬,是我們2125個人一年的收入,天理何在?

王千源曾經說自己只是一個要靠表演喫飯的手藝人,一億的投資王千源獨拿6千萬,他有什麼手藝可以獨步天下,是從菩提祖師拜師學藝的嗎?是衛星上天還是航母下海了?並且他拍的片子還不知道是好是壞,能不能收回成本?這樣的藝人如果縱容下去他就可以沒完沒了的漫天要價,中國電影缺少了王千源難道就停滯不前了嗎?


值不值得劇組方一開始沒想好嗎?把人家騙來拍完戲就想賴賬,還理直氣壯地把私聊內容公佈出來博同情進而想佔領道德制高點,典型的過河拆橋翻臉不認人的小人行徑!對於王千源來講,他肯定是有錯!但我們現在討論的是劇組該不該把薪酬全額付給王千源,我覺得必須履行合同全額付薪,不然哪裡還有契約精神可言?就算打官司也要把薪酬全部討回來,再靜待「限薪令」的處罰。ps:這個劇組真的是卑鄙加齷齪,拍出來的這部戲我是絕對不會貢獻一分錢!


對於一些演員片酬是有不合理之處,高片酬是根據市場決定的,一些小鮮肉的片酬高達億元確有不合理的地方,但又是合法的。因為有些觀眾願意買單去捧小鮮肉,願意為他們消費。王千源的事件是之前談好的片酬,在後期政策壓力下不支付合約片酬,首先來講片方屬於違約。對於值不值6000多萬的片酬,相比較於一些小鮮肉來講確是合理的,也是對他影帝級演技的認可。以後政策要是實行積分制去制定片酬就好了,得一次影帝記上幾分,分數越高的片酬越多,再製定個片酬上線加以控制。小鮮肉記不了分,就不要拿那麼高的片酬對不起觀眾了。對於公眾人物的某些事件給社會帶來不好的影響要加以抵制,違法的行為實行封殺政策。


當然值!!!怎麼不值!!!你掛個一折,600萬看有人請你不……倒貼都沒人要!!!倒貼的多了,肯定有人要!!!

整天吐槽明星掙錢多,眼紅嫉妒唄,也不看看娛樂產業帶動了多少資產,創造了多少崗位!!!!

你當投資商都傻逼呀……

要點兒臉吧!!動動你癡肥的大腦吧…

人家有沒有演技根本不重要,有沒有實力更不重要!!!!國內明星最重要的就是人氣!!!

人家再差勁有數千萬的真愛粉支持呢!!!

你想要好演員好劇本你們配麼??

也不看自己的審美……

花千骨和三生那種產物,上映就有400億+的播放量!400億!!!!!!!

更不用說帶動的新聞和討論流量!…!

全民娛樂時代!!!!觀眾就是市場!!!市場覺定一切!!

別再扯明星,煞有其事的分析了,,主流觀眾素質底下才是真的!!!

劇本不好不看,演員沒演技不看!!你做的到麼????

看男主化個妝脣紅齒白,就愛了排卵了!!!!看女主整得發育倒退就美了,心疼了……還有臉討論流量值不值錢


我很喜歡王千源這個演員,至於值不值6千萬要看市場價值。話說回來現在很多小鮮肉可以說沒有什麼可以拿的出來的作品,可是偏偏片酬達到上億。反而一些著名老演員老藝術家片酬很低。

王千源的演技我認為是很好的,最早接觸是電視劇《天眼》認識的,一人分式2個角色,一個是簫劍南一個是演簫劍南的孫子。2種性格很對立,把握的非常好。後來拍的電影《鋼的琴》一個中年男人離婚帶孩子,為了讓孩子可以學鋼琴,然後找工友一起做了一架鋼琴的故事。在後來和劉德華拍的綁架勒索明星的電影,把劫匪華子的陰險狡詐演繹的裏離盡致。

這幾年又拍了不少片子演技沒的說,比小鮮肉強太多了。現在的新聞媒體為了博眼球誇大事實,無線放大事情的真實性 ,片酬的事情不管真假,但是我不相信他是那種耍大牌的人。


1.人要有契約精神,簽了字的合同要承認並且兌現;

2.我們應該旗幟鮮明地反對天價片酬,這不是出精品的唯一標準,這只是一個商業行為,無助於提升藝術品質。

兩點並不矛盾,因為這兩點針對的對象不一樣。


鹿晗一禮拜6000萬,你說王千源值不值?


就王千源本人來說,6000萬拍28集,平均每集200萬出頭。(以上按簡單演算法來計算,實際上電視劇記片酬的集數,不是按播出的集數,而是演員實際出演的時長算)。雖然他演技好,但是知名度低,也許從觀眾角度來看不值,可是既然片方答應了這個數,那麼就說明片方認了。

合同簽了,那就要遵守,想拿限薪令當幌子少給錢,最後結果就是法院走一遭,合同法不是鬧著玩的。畢竟限薪令只是行業內部規章條款,和法律衝突的時候肯定是以法律為準。限薪令那玩意兒,初衷是讓製片方把資金更多的投入到製作過程中,而不是讓片方省錢。劇都拍完了,以限薪令的名義,讓演員少拿錢,不答應就曝光,這事兒乾的可不地道。

影視業明星演員的片酬高低,說到底還是市場決定的。演員說白了就是商品,商品好不好看好不好用質量怎麼樣,以及其在市場上的數量是不是稀有,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商品的價格。限薪令這玩意兒只能是個權宜之計,在中國影視行業還沒有像好萊塢那樣健全成熟的時候,拿來用用還行,以後還得靠整個行業以及各公司自己來調節。

最後,想說的是,王千源的六千萬片酬為什麼會簽下來。我不是業內人士,不瞭解這個行業的內幕規則之類。但是,參考一下其他行業採購行為,比方某某設備到底值不值這個錢,我覺得可能還是有共通之處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