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義昆

孫東東教授的故事還在繼續。4月10日,衛生部新聞辦主任鄧海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孫東東作為一個公民有言論自由,但一些媒體報道稱孫東東為衛生部專家委員會委員,並不屬實。繼「老信訪戶99%有精神病」言論引發全國輿論抨擊後

,著名醫學專家胡大一在廣州公開駁斥孫東東對醫生的「忠告」——「可查可不查的一定要查,可救可不救的一定別救」。(4月12日《成都商報》)

「老上訪專業戶至少99%以上精神有問題」的言論影響之大,不亞於把上訪者送進精神病院。筆者曾就此事發表評論,要求衛生部迅速與孫東東教授「切割」,解除其專家委員的職務。不料此事卻峯迴路轉,衛生部竟聲稱:沒有「衛生部專家委員會」,只有相應專業領域的一些委員會,「在這些專家委員會的名單裡面目前還沒有找到孫東東的名字」。這恐怕是評論者和公眾不曾想到的。這一次,孫東東教授的「牛皮」真的吹破了。

既然沒有「衛生部專家委員會」,當然也就沒有了「衛生部專家委員會委員」。那麼,孫東東衛生部專家委員的名號從何而來呢?

筆者在網上搜索發現,孫東東教授的「衛生部專家委員會委員」最早應該始於2001年。2002年12月4日的《羊城晚報》轉引《健康報》的報道稱,去年7月份,衛生部專家委員會在杭州召開了「腦死亡診斷標準研究會」。會上,衛生部專家委員會成員孫東東在被問及「我國什麼時候有望為腦死亡立法」時,表示:「就我個人看來,近10年內不會,這畢竟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會牽扯到很多其他法律的制定,比如『安樂死』。」而在此之前,孫東東只有北京大學教授這一個頭銜。從此以後,孫東東的「衛生部專家委員會委員」的名號開始遍及各種媒體訪談和學術文章。

孫東東教授「衛生部專家委員」的名號源於是媒體的錯誤報道嗎?我看不是。作為北京大學的教授,倘若媒體胡亂給自己安個「衛生部專家委員」的名號,孫東東當會及時予以糾正和澄清,不會允許媒體「亂扣帽子」。在我看來,孫東東教授會頂著「衛生部專家委員」名號七八年,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個「名號」是他自己戴上去的。

當個「專家委員」可謂好處多多,不僅可以獲得更多的科研項目或「出場費」,還可以讓自己的名聲像滾雪球一樣增長。無中生有的「衛生部專家委員會」在到處開會,空穴來風的「衛生部專家委員會委員」在到處發言,這說明,像孫東東教授並非只是「一個人在戰鬥」,像他這樣的「專家委員」應該還有很多。到底有多少這樣的「衛生部專家委員」在招搖撞騙呢,我們無從得知,這是衛生部需要查清的事情。當然,「專家委員」泛濫的現象又何止在衛生領域。

孫東東教授還有一個名號是「《精神衛生法》起草的主要成員之一」。《精神衛生法》據說已經起草了20多年,到底有多少「起草成員」,孫東東教授到底在其中是什麼的地位,是否真的是「主要成員之一」,同樣也是撲朔迷離。搞不好,「《精神衛生法》起草的主要成員之一」,同樣也是孫東東教授自封的、用以招搖撞騙的一個名號。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