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航的回答(14票)】:

謝了個邀。

其實我覺著,你可以直接來我辦公室的。問題裡面直接@我,明顯是我學弟學妹嗎!

這個問題,其實,我也很納悶。

我的理解,需要是需要的,但是沒必要那麼難,所以理論上來說你們的資格考時弱通過,比其他專業的要求要低的。

當然,經濟思想史專業的學長學姐們做的論文,幾乎是沒有什麼數理模型的,但是出於以下幾個原因,我覺著還是要學三高:

  1. 經濟思想史研究的也是經濟思想,即使研究古代、近代的經濟思想,與現代的經濟思想是非常有價值的。雖然我們學校最強的事中國經濟思想史,但是道理應該相通。
  2. 與經濟思想史相近的經濟史已經開始熱烈擁抱計量甚至經濟理論模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離不開當時的社會環境,方法論上未來是不是會走經濟史的老路,還真不一定。
  3. 經濟思想史也是需要經濟學的直覺的,直覺的培養跟數理有很大關係。

其實我們學院的各個專業數理化趨勢非常明顯,甚至政治經濟學系也搞數理馬克思,在中國經濟思想史已經在談敏老校長挖了坑之後,其弟子已經不同程度上填了很多坑了,後人能做的東西越來越少幾乎是肯定的。所以如何繼續發展這個學科,是值得這個學科所有學生認真思考的。

比如思想史專業岳翔宇學長的論文,題目我忘了,是研究的climate change 對中國古代重農思想的影響。這種題目我覺著給後人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我們是不是可以把一些更有意思的數理的東西引入到思想史的研究中來?如何引入?

還有一個思想史專業的學姐的博士論文,研究的是民國時期的什麼問題,裡面也用了一個小的計量模型。這些零星之火會不會是未來發展的前奏?

我不知道,但是我覺著這個專業的學生可以認真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朱恩齊的回答(0票)】:

經濟思想史,與其說歷史,不如說更重視經濟理論的演進

在這之中自然要知道各種經濟理論的內在邏輯,不然經濟思想史的書里那麼多圖形和表格不就成了浪費紙。每一本經濟思想史的書都不會像歷史一樣只是說「XX提出了XX理論」,而是在這之後具體闡述和分析這種理論。

有個北大的教授說,如果你想學好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的基礎一定紮實,想學好西方經濟學,一定要知道經濟思想史,想知道經濟思想史,一定要學好世界經濟史。

好像偏題太嚴重,然後繼續扯一下經濟史好了。

只是想說經濟史國內比較側重社科類的東西忽略了數理功底。

可是阿西毛咕嚕也是經濟史出身的啊。

然後推薦一個關注的研究經濟史的學者,從論文看,我覺得數理功底超級不錯。

Lemin Wu - Publications

另外我覺得好的論文可以反映好的數理功底,數理功底也可以成就好的論文。

但是不是好的經濟學必須要時時刻刻和數學綁在一起,畢竟不是同一門學科。

用數理功底否定經濟學,或者用經濟理論來否定數理的東西,我覺得都是不對的。

【小澤馬大哈的回答(0票)】:

三高就是現當代的代表性經濟思想啊,是經濟思想史的一個部分。研究經濟思想史的當然得了解點這些東西是怎麼來的。。

雖然這套過分強調數學的玩意我不喜歡,但學界主流如此,自己沒本事改造就只好棄坑不玩了。。

原文地址:知乎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