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

可以說,北洋軍閥是中國近代一支特殊的軍事政治力量,其深刻的社會根源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的。而北洋政府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繼承前朝疆域的政權,它是中國繼清朝滅亡之後,第一個被國際所承認的中國政府。


辛亥革命之前,北洋軍閥是當之無愧的先進組織,實力超羣。他們與清政府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享有着繼承權上的天然優勢,例如說:成熟的軍政體系和大批的忠心官僚。但在另一方面,他們也有着自己的困難,那就是:缺乏中央權威的認同。

辛亥革命以後,民主共和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雖然,現今的北洋軍閥把持了中央政府,可是,還是無法自動的獲得別人的認同。所以,他們不得不一邊履行職責,一邊又承受着權威缺失帶來的實力消耗。


袁世凱還在時,北洋還能勉強的仗着他的個人權威維持着統一局面。然而,當他開始復辟,讓被人抓住了小辮子,整個於北洋的有利局面瞬間被瓦解了,甚至,北洋自身也在分裂中走向了末路。可以說,北洋從統治到覆滅的歷史,其實,也就是舊中國迴光返照直至消散的歷史。

1912年,經過了不懈努力,袁世凱終於就任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北洋政府也就走上了統治地位。但是,目前形勢十分糟糕:南方各省的軍隊只聽從都督之命,參議院分去了一部分的行政權,還有一份《臨時公約》對他的權力進行了大量的約束。


作爲曾經的清朝臣子,即使政府再衰弱,一份詔書就可以將他趕出京城,那麼,爲什麼他坐在統治者之位的時候就不可以了呢?

所以,現在建立一個有能力統領中國的中央政府,是他目前必須要做的事。革命後,全國上下的軍力大概在120萬人,雖然在這些軍隊中,袁世凱的人佔了一半,但還有一小半仍舊處在革命黨人的控制下。此外那些獨立勢力還沒有歸服,他必須以大義之名將那些割據力量收回來。

辛亥之後,南方各省都是自己推舉出來都督管理軍政大權,並不需要中央的任命,這樣的局面實際上就是藩鎮割據了。袁世凱上臺後,首先就發佈總統令,對地方軍制加以規範。所以,他發出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要求軍人們全部服從他的統一指令。


不管有沒有人聽,這道命令主要在於向大家傳達一個精神。他將參謀本部納入直接管轄,還讓自己的親信參與到軍事參議處的管理,又在國務院中設立陸軍部,將這些交給自己的心腹去打理。並且,他還將遺留下的清朝部隊,按照現代化軍隊的理念進行了改造。

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實現了軍隊的近代化建設,這次改造,也讓袁世凱勉強實現了對全國的軍事控制。

雖然,袁世凱以中央之名發佈了一系列指令,但是,這些舉措勢必會引起地方勢力的反感。另外,他其實也不敢手段太過強硬,畢竟,地方實力巨大,不可強擰。不過,他也有自己的辦法。既然,不能明目張膽地要求地方裁軍,那麼,他可以控制軍費,只要不發錢,那各地軍隊豈不是自行瓦解?


這一招果然有效,在那之後,南方各省果然出現了財政危機,最終,解散了不少軍人。最後,江蘇等地的軍隊不足四萬人,湖北也只剩下五個師。但是,也有不配合的,例如:江西的李烈鈞。他不但沒有響應號召裁軍,反而,還想辦法擴編成兩個師,就是要跟大總統唱反調,袁世凱知道後當然是十分氣憤。

然而,他發現自己對這人反而是無可奈何,他策劃的兵變被李烈鈞輕易化解了,扣押他們採購的軍火,結果,又得罪了日本人,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了。

作爲一個封建舊官僚,1913年之前,袁世凱還能勉強做出一個共和者的樣子,但是,當有人來跟自己分權之後,他就無法容忍了。在他的思維中,內閣本就是軍閥門的承辦機構,沒什麼實際的用處,而像宋教仁這樣的人怎麼能通過內閣來分走自己的權力呢?


所以,他要動用武力,讓他們這些人看一看,到底誰纔是真正的統治者!

可是,國庫根本沒有多餘的錢財來支持他的用兵計劃,比起清政府,北洋政府的地盤變小了,但是,需要養活的軍隊只多不少。這副財政重擔壓下來,誰都沒有什麼比較好的解決辦法,所以,他只好向銀行借了兩千五百萬英鎊。



雖然借的錢多,可是,到手的錢東扣西扣,最後,也就只剩下一丁點兒了。

這裏面甚至把之前各省向銀行借的、辛亥革命中各國的損失也都算上,一併扣了下來。袁世凱吃了個啞巴虧,得不償失。這筆錢到手的只有四成,除去各項必要的開支,只夠維持政府6個月的用度,但是,要還的時候,卻要還6千多萬英鎊。

而且,藉着這次機會,外國人還公然入侵了中國賦稅的重要一環——鹽稅。當這個條款公之於衆時,很多人都感嘆:“北洋政府在賣國這一方方面,和清政府沒什麼差別。”最後,在袁世凱暗殺了宋教仁之後,革命人看清了他的虛僞面目,決心用武力決裂。


袁世凱這邊雖然是個脆弱的政府,但是,到底還是有很多優勢的,比散沙一般的革命勢力是要強的。戰爭在江西打響後,多省宣佈獨立,但很快都被齊心協力的北洋政府鎮壓了,僅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北洋政府就控制住了局勢,大獲全勝。

袁世凱這次大獲全勝,成爲了名副其實的統治者。化解了軍事危機後,他將目光轉向了政治。首先,他當上了正式的大總統,不再是臨時的了。爲此,他特意爲自己的搞了一套新約,不再受制於革命黨。

但是,他還有一個最爲明顯的疏漏,那就是:任由自己的手下坐大,沒有提升自己的權威,反而埋下了危機。而且,他身爲封建舊官僚,始終不能跳脫侷限性,在他人別有用心的慫恿下,竟然起了復辟之心。


雖然心腹們勸阻過,但他執意如此,終於,在1915年稱帝了。這個舉動嚴重侮辱了辛亥革命,理所當然地激起了反抗和聲討。袁世凱失去民心,各省紛紛獨立,這個一度建立起統治地位的北洋政府,也暗中走向分裂了。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崩離析,皖系、直系兩大派系先後控制中央政府。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北洋政府又被迅速壯大的奉系控制。直到北伐戰爭後,才完成了短暫的形式統一。但是,在不久後,又爆發了其規模遠超北洋歷屆政府的中原大戰和十年內戰。

參考資料:

『《北洋軍閥史話》、《近代史資料》』



往期精彩點擊下文觀看


克里米亞,曼施坦因一戰封帥,全靠從克虜伯花700萬買的這門炮?


以“皮糙肉厚”名揚天下 被500磅航彈命中僅輕傷,這個戰艦有點皮


光緒臨終時,知道下任皇帝是溥儀,沉默半晌說了6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