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29165_1108387705846488_5624211096376762998_n  

很多人罵「我看歪腰郵筒」是個爛題目,我卻覺得它是歷年來出得最好的題目。(當然,「漂流木的獨白」也是我心頭好)

這麼棒的題目,卻被冠上「城鄉差距」(但題解裡明明有解釋來龍去脈」以及「追求潮流」(但這明明是臺灣人共同的現況)的惡名,讓人太感慨了,到底什麼時候批判思考才能慢慢融入我們的教育現場呢?

大考的題目一向都淪為無病呻吟、爹孃傷爺奶死的情節,補習班有成千上萬可以套用的陶淵明孟浩然李白杜甫名言佳句,有練了無數次的合作經驗學習到的一件事錯過的遺憾最美的景色。

然後呢?

孩子們難道永遠只能在自己短短的歲月中硬擠出什麼痛徹心扉的事件或者錐心刺骨的遺憾或者佛光綻放的體悟成長嗎?

他們就不能學著對社會議題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試著思考一件事的價值,試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嗎?

從正面積極的角度來說,歪腰郵筒呈現出臺灣人可愛的性質,總是能在傷痛中找到一些樂趣,我們不過於嚴肅,有市井小民的小確幸,願意花大把時間在小小的快樂之中,這是很珍貴的樂天。

從反面來說,歪腰郵筒正如所有一窩蜂熱潮下的產物,漫無目的的從眾,卻根本不知道為何從眾,沒有自我中心價值,在熱潮褪去之後,像一場虛幻的煙火,燦爛卻短暫,絢麗卻空虛。

把生活中一些看似理所當然或正討論得熱熱列烈的議題當成題目,有何不可?每年的作文題目都可以套用在每一年,不是很可惜嗎?作文題目不是也該跟著社會脈動前進嗎?

前有漂流木的獨白,後有我看歪腰郵筒,很讓人期待下一年會丟出什麼震撼彈啊。

多好,拋棄掉手中那疊厚厚的名言佳句古人事蹟套用公式,用自己的腦說想說的話,用自己的心看眼前的世界,這纔是真正可貴的東西,不是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