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中最喜歡的兩個人物,一個是大頭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一個是渣男龍波。為什麼喜歡他們兩個,因為兩個片段。

第一個:張小敬坊稱五尊閻羅,這個稱呼的由來正像是徐賓所說,張小敬做不良帥,見得都是惡人,但他並不先判斷其惡,而是查,每逢審問,他必先細讀其戶籍,賦稅記錄,訪其過往行止,據此分析出犯人心中所缺失的東西,求而不得纔是人作惡的根源。

因此經他審問者,常常被擊中心中隱情,痛哭流涕,直呼他如閻羅一般,雖不按世間規矩辦事,卻已令其自斷其罪。

正是因為他能看懂一個人真正想要什麼,所以在葛老的監牢裏,拿到了狼衛的藏身之所。

讓人印象最深的是,當時瞳兒要求放走她和情郎,葛老說只能放走一個,張小敬問瞳兒,瞳兒說要情郎走,張小敬走到她的情郎旁邊,低聲問了一句,那人並沒有說什麼,張小敬去說,他選擇了自己走,在此時,給了瞳兒一個預期。

牢門打開,外面陽光明媚,與葛老陰濕的監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張小敬讓那人感受了一下外面的世界,那人就不想再回來了。瞳兒內心想要的是愛情,情郎想要的是自由。

這裡正好呼應了徐賓的話,張小敬之所以叫五尊閻羅,可不只是他兇殘狠毒。

週一圍飾演的龍波,為什麼稱他是渣男呢?

龍波本也是第八團的倖存者,他對朝廷的仇視已經上升到了要讓整個長安跟著陪葬的地步,他與賞金獵人魚腸屬於合作關係,但是魚腸卻喜歡上了他,他對魚腸沒有意思,但是還要撩撥人家,讓魚腸對他既忠心又愛慕,這一點從喂他喫薄荷就能看出。

有人說為什麼喜歡渣男龍波,就因為週一圍把這個壞人演的很帶勁,而且,帥。

有跟我一樣喜歡大頭和龍波的嗎?


我最喜歡的是週一圍演的龍波。

首先不是不喜歡雷佳音扮演的張小敬,雷佳音演的很好,但是這個角色太不真實,張小敬自己西域當兵時由於沒有援軍兵團兩百多個兄弟,最後只剩下九個人。為了照顧聞無忌來到長安做了九年不良帥,可是自己守護的人卻被害死,無處伸冤,自己在死牢因為對朝廷有用被帶出來,(這裡要說一下書中張小敬是獨眼,是徐斌帶他出來的,不是劇中像拖死狗似的給拖出來的)但是沒人信任,自己打生打死的為朝廷為百姓,朝廷不但不幫忙還要殺他,這個角色太聖人了不真實,(雷佳音演的真的很好除了不是獨眼簡直和書中一模一樣)

週一圍扮演的龍波或者是蕭規就不同了他也曾為大唐死戰過,當年死守龍旗的蕭規為什麼會變成殘暴的龍波要毀滅自己曾經拚死守護的大唐,因為他退伍回鄉時發現自己的姐姐被當地的縣丞侮辱至死,姐夫和兩個侄子也被放火活活燒死了,他去報官卻被誣陷是馬匪,指望蘭州都督府主持公道,他們卻官官相護,把自己給死囚做替身,行刑時找到機會逃拉出來,殺了縣丞在內的十幾個官員後四處流亡,當時的大唐州縣之間非常的嚴密,沒有公驗,不能穿越關卡也沒有資格住店,流亡的人只能晝伏夜出,永遠的擔驚受怕,逃到了一個守捉城本想了此一生,卻發現有自己拚死守護的大唐病了,捉守城裡到處都是被朝廷逼迫的沒有活路的人,有被敲詐破落的商戶、被凌虐的奴婢,被欺辱的小吏、被賦稅壓彎了脊樑的農夫、有沒錢反鄉的胡人,有跟自己一樣拚死守護大唐為朝廷復出一切之後,卻被自己守護的人從後頭捅了一刀的老兵。一個人有這樣的遭遇,或許是個案,幾個人或許是奸人所害,但是一百個,一千個人有類似的經歷,就說明這個朝廷病了,已經病入膏肓了,表面上看去歌舞昇平,國泰民安,其實根子已經爛了,所以他必須為自己守護的大唐做些什麼,來警醒世人,警醒皇帝朝廷!要那些大人物知道蚍蜉的力量,不是所有的蟲蟻都是可以任意欺壓的,他愛這個大唐也忠於大唐,只不過效忠的方式不同罷了--良藥苦口。

所以我喜歡這個角色,因為他真實,書中寫了他並不是要燒毀長安,他要燒的只是太上元燈樓,燒了這個從各地額外徵收賦稅徭役,害的那麼多人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的燈樓,再把皇帝抓出長安去各地讓皇帝親眼看看他治理的大唐現在病成什麼樣子了。週一圍雖然沒有現在還沒有出場幾次但他真的演出了蕭規的那種感覺。雖然他害死了很多人但是站在他的這個角色角度,不能說他做的對,只能說站在他的角度他只能這麼做,因為他不想那麼多兄弟拚死守護的大唐最後毀在那些人的手中。雖然最後因為張小敬沒有成功!這也不能怪張小敬,因為兩個人守護大唐的方式不同,他們都為了自己守護的東西而為之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但事實證明大唐真的病了,沒過多久安史之亂爆發,大唐帝國從此走向衰落!看完書我在想如果蕭規真的成功了,大唐會有怎樣的不同!


「五尊閻羅」--張小敬。

首先,張小敬在劇中是個非常複雜的人物,越複雜的人物往往越容易讓人感興趣,想要去了解他。張小敬舊曆十三年從軍,是大唐的第一批募兵,曾經當過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

張小敬在當兵的最後一次戰役是「烽燧堡戰役」,在「烽燧堡戰役」之中,張小敬所在軍隊死守烽燧堡,直到最後守下烽燧堡也未見不到一百里的撥換城的援軍趕到,全團兩百多個兄弟,最後只剩下九個人。

作為軍人在戰場殺敵,死守城防,到最後都不見援軍趕到,可謂是對朝廷心寒到極限。但是張小敬為了能夠保護長安百姓和張無忌父女選擇了留在長安做不良帥。

在熊火幫強收聞無忌(張小敬的戰友與好友)的香鋪而殺害聞無忌之後,張小敬一怒之下殺死熊火幫三十四人及自己的上司,從而入獄。也正因為如此,讓我們知道了在本劇中張小敬的最強底線:身旁親近之人不可動。也讓我看到了張小敬的忠肝義膽,這樣的人上次看到應該是小馬哥了吧。

在替靖安司查找狼衛案中,張小敬為了查找狼衛的藏身之處,去找了掌管長安地下黑色交易的葛老,葛老心狠手辣,同意給張小敬線索,但是要張小敬說出暗樁姓名。

張小敬本身作為不良帥,這些暗樁屬於他的下屬,他作為領導萬不能出賣自己的手下,尤其這些手下又是他身旁親近之人。但如果不說出暗樁的名字,長安幾百萬百姓就有可能渡不過今日,無奈之下,張小敬只好背負罵名說出暗樁的名字並親手殺掉暗樁以防被葛老折磨致死,同時張小敬自斷一指為保得暗樁全屍。

在查找到狼衛藏身之處於得知狼衛有伏火雷之後,張小敬獨自一人去追拉著伏火雷的馬車,在歷盡艱辛、翻越屋檐、與狼衛單打獨鬥之後分別將三輛拉著伏火雷的馬車上的狼衛制服,但由於伏火雷易燃易爆,正值上元節花燈,街巷上滿滿的百姓,張小敬只好將馬車開到湖邊,在湖邊伏火雷爆炸,張小敬生死未卜。

張小敬本被判死刑,不得赦免,在替靖安司辦案出獄之後本可以一走了之,但他為了長安百姓的安危,選擇與狼衛戰鬥到底,出賣了自己的親信暗樁並自斷一指,所有暗樁和不良人全都離他而去。他又獨自一人追查到狼衛的藏身之地,不顧自身安危連續攔下三輛帶有伏火雷的馬車,最後伏火雷爆炸,自己生死未卜。張小敬的不良帥是真想保長安百姓安危的不良帥!

張小敬沒有酒,但是我卻醉的像條狗。


《長安十二時辰》由雷佳音和易烊千璽所主演,十七歲的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中規中矩,可點可圈,實屬不易。但是在此劇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雷佳音主演的張小敬。

張小敬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人,經歷了風風雨雨,生死搏鬥,對待自己的戰友豪情奔放、講義氣,有點壞,有點油又有自已底線和大愛的一位個十足的兵痞子,灑脫而坦然,但是他有情有愛是對老百姓、家人的愛,心中更有恨和失望是對朝庭和皇權失望和恨,他與聞無忌把酒言歡當中就談到了這一點。

張小敬是有原則有底線的人,他不管別人怎麼說,他只做自己喜歡做並值得自己去做的事情,所以在烽燧堡戰役當中,朝廷已經放棄了他們,他還選擇與聞無忌他們同甘共苦共同禦敵,當聞無忌因店鋪的事被殺害時,他義無反顧的選擇報仇,殺死熊火幫34人和自己隔岸觀火的上司,不計自己的得失和性命。因為他已經把聞無忌和他的女兒當成自己的家人了。他的底線就是動我家人者死!然而造成這一切後果的罪魁禍首就是朝庭和朝庭裡面明爭暗鬥的的官僚們,所以他失望、他恨。這從他被放出來那一刻的眼神可以看的出來。

張小敬是一位有大愛,但是又按自己規矩辦事的人。他對朝廷的失望並不影響他對老百姓的關心和守護,這是一種大愛,他做九年不良帥守護的不是朝庭,也不是長安,他守護是自己的家人,也可以引申為守護老百姓,而他自己所謂的家人就是聞無忌跟他的女兒,他按自己的規矩辦事,是因為他除了家人不相信朝庭和其他任何人,他不會亂判斷一個人、一件事的好壞,他會用自己的方法和途徑去調查取證,用事實來說話。這也是值得我們尊敬之處和可愛之處。

在當時的那個朝代當中,張小敬是一位小人物,被朝庭放棄了同時也被打壓了,但是他並沒有迷失自己,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他心裡是有一桿秤的,只要他認為該做的他都會敢做敢當,並且選擇了就會全力以赴、不計自己的得失、勇往直前、絕不放棄。


《長安十二時辰》裡面的角色每一個都很精彩,最喜歡的是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

張小敬的人生經歷可以用傳奇來形容,他曾經當過十年西域兵,九年長安帥。邊塞條件極其艱苦,張小敬和他的戰友們為大唐守住最外的一條防線,防止異族侵犯。

他們守住了陣地,結果軍隊全軍覆滅,只剩下四五個倖存者,張小敬就是其中之一。朝廷並沒有多重視這些英雄,給了點錢就把他們打發了。再後來張小敬因為殺害萬年縣縣令而被抓捕,直接判了死刑。要不是突厥狼衛準備摧毀長安,李泌需要張小敬這樣黑白通喫的邊緣人,張小敬早就被一刀砍了。最初,靖安司的人都不喜歡張小敬,他行事毫無章法,手段極端,無愧「五尊閻羅」之名。

  隨著相處,張小敬身上的優點逐漸顯現出來,當李泌落難,靖安司大權旁落的時候,張小敬成了所有人的主心骨,只要有他在,大家就能看見希望。

在劇中張小敬是喜歡檀棋的,但是張小敬比起和檀棋在一起來說,還有更多重要的事情等著他去做,比如查出上元燈節準備製造恐慌的人,守護長安城的黎民百姓安全。張小敬不會因為兒女私情而忘記自己的使命,所以就算張小敬心裡再喜歡檀棋,在這件事沒有解決之前,張小敬也不會透露出任何喜歡檀棋的訊息。

  張小敬無疑是非常複雜的人物,他曾經為國家效忠,結果被朝廷拋棄。他嘴上說討厭這個喫人的世道,討厭官僚作風,卻為了拯救大唐而置生死於不顧,這個人很矛盾,卻又很可愛。張小敬身上的氣質很矛盾,能狠辣的殺小乙,又能為百姓賣命,在我看來不是矛盾,是無奈。做西域兵是為國為百姓,做不良帥是為了照顧聞無忌,殺上司是為了替聞無忌復仇,下牢獄是為了聞染,追狼衛是為了長安百姓,大概,他從未為自己活過吧,而在做這些事的過程中與三教九流結識來往和殺暗樁等等,還是那句話,都是該做的錯事,世道如此,形勢逼人,且還有權勢相阻,想讓結果圓滿,那就只能不要規矩了,迫於無奈才只能不講規矩。想到這裡,我覺得張小敬是可憐的,除了家國安康以外,他自己可有一二私願?或許正因為他沒有私願,才如此高大。


本以為應該是神通小狐狸李【】必】的。但卻覺得張小敬這個王者帶著除了李必之外一城青銅,有點辛苦,如果沒有主角光環,他估計早就累死了!哈哈哈!


塑造的人物形象深深印刻內心


沒看過還真不知道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