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給想去電影院看電影的各位,推薦一部電影。

不要著急,當然不是上面這部大爛片。

這個《大話西遊3》我也看了……就簡單跟大家講講有多爛吧。

說實話,我不覺得《大話西遊》神聖到不可褻瀆,不至於,其實翻拍或者續集都可以接受。但是主創偏偏要接著周星馳版的故事,而且一上來就推翻了原作,說至尊寶又用了越光寶盒,之前一切沒發生,都是假的…賺錢無所謂,噁心原來的觀眾就是傻缺行為了。

即便電影裏有我家阿嬌,我也不推薦大家去看。花錢支持這樣的電影,是助紂為虐。

忘記這個糟心玩意兒。今天和大家聊的,是下面這部——

《追兇者也》。

去年這個時候上映的《烈日灼心》,還有多少人記得?

姦殺、同性戀、警察攪基……

很大尺度,內地銀幕上難得的硬派警匪片。

兩者都是一個導演:曹保平。

談到《追兇者也》,第一印象是來源於其導演曹保平。我個人非常喜歡他早期的作品《光榮的憤怒》。

那是一個發生在雲南農村的犯罪故事,一個叫葉光榮的村支書,想扳倒村子裡為非作歹的熊家四惡霸。這個故事充滿著諸多現實隱喻——熊家四兄弟分別是村會計、村長和村子裡唯一一座工廠的廠長,他們四人控制了整個村子從政治到經濟的命脈,村民被壓迫得敢怒不敢言。

而葉光榮決心打破這種局面,因而他結合其他想反抗的村民一起,設計了一個「上面派人來抓熊家」的謊言,來欺騙村民們一起和他抓人,頗有點「逼上梁山」的諷刺意味。

2008年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讓我很是驚訝,因為這個農村題材的故事,曹保平完全用好萊塢手法去拍攝,起承轉合都很漂亮。我一度認為這是最好的農村題材華語電影,迄今為止依然沒有改變看法。

在經歷了《李米的猜想》之後,他拍了一部至今沒能公映的《狗十三》,隨後迎來了去年口碑爆棚、好評如潮的《烈日灼心》。公映的三部電影都涉及犯罪元素,人性與善惡的糾纏都是當中曹保平要刻畫的重點,所以理所當然的,對《追兇者也》有所期待也是情理中事。

但其實在6月的上影節看完《追兇者也》之後……有那麼一點點失望。失望的原因,並不是電影拍得不好,而是相對於《烈日灼心》的「大氣」,《追兇者也》顯得很「小家子氣」,甚至格局還不如《光榮的憤怒》。不過呢俗話說螺絲殼裡做道場,因為這樣,倒也顯得故事更加精緻有趣了,甚至還加進了和《光榮的憤怒》一樣的黑色幽默,讓人忍俊不禁。

《追兇者也》根據一樁真實事件改編。一個開摩的小夥子被人殺了,兇手逃之夭夭,他的幾個兄弟為了抓住兇手,踏上了尋找兇手的征途。這個故事六年前曾經被改編成電影,是由陳建斌主演的《人山人海》。

而在經歷了曹保平之手後,電影所呈現出來的故事已經和原來的真實事件相去甚遠。曹保平和編劇只保留了「開摩的小夥子被人殺了」這個元素,追兇的和兇手的故事都經歷了大換血,可以說是完全的脫胎換骨。

電影裏,劉燁扮演的修車工人,被懷疑成兇手。他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開始追兇;而另一方面,被無辜當成兇手的段博文則陰差陽錯的因為劉燁把他當成兇手而捲入事件。

故事裡最有趣的一條線,則是毫無保留給大家展現兇手的另一條故事線——張譯飾演的兇手,從中途就出場。

因此,這個故事和《烈日灼心》一樣,誰是兇手並不重要,兇手為什麼作案,成了電影要探討的核心元素。

對於曹保平而言,這部電影是一次回歸。他把發生在貴州的故事原型移花接木到了雲南,回到了八年前的《光榮的憤怒》。

劉燁也操起了雲南方言,喫起了過橋米線。

真實故事的核心元素是「平民追兇」,而經過曹保平的改造之後,《追兇者也》要展現的,是從平民、受害到兇手的「無奈」。

故事裡,幾乎每個主角都有自己的人生困境。東北殺手張譯想要賺一筆錢和喜歡的KTV小姐買個房子結婚;在省道公路旁邊開著修理廠的劉燁的家庭不完整,撫養兒子上面也著讓他頭疼的一堆問題;鄉村非主流殺馬特青年段博文則想和喜歡的姑娘私奔,但對方卻未必有這個心意……而更往上一層走,還設計到官商勾結、土地拆遷等問題……

雖然電影裏呈現的故事給人的感覺「格局小」,但其實細想卻未必,只是曹保平很聰明地把這些元素非常隱晦地放在故事當中,並沒有大張旗鼓的宣揚出來,這也使得本片的審核難度比《烈日灼心》小了很多。

要知道,《烈日灼心》審核了好幾年,原本一直過不了,直到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參賽的非常薄弱,這時候某大領導問,還有什麼華語電影可以拿來參賽的?有人提了《烈日灼心》,這才讓一直沒過審的本片,順利放映。

到了《追兇者也》,想必已經不存在這個問題。嚴格來說,本片其實是黑色幽默的類型,更像是《瘋狂的石頭》這類結構喜劇,罪案本身的悲劇性和嚴肅性則被大大的淡化。但這樣一來卻並沒有降低故事的現實批判力度,反倒讓影片的趣味性更強了。

我最喜歡的一幕,是影片裏張譯準備殺劉燁時,一路跟蹤他,卻因為太困頓,而在汽車上睡著了。醒來之後,他發現劉燁不在車上。他既悲憤又無奈還跟無助地沖著坐旁邊和他一起睡覺的胖女人兩耳光,那時候全場爆笑,我也笑得眼淚都出來了。那是一種職業殺手面對自己職業困境的無奈,十年前看《瘋狂的石頭》裏國際大盜邁克時有這種感受,十年後這種感受又回來了。

豆瓣有人說,這電影就像是曹保平拍了寧浩的本子,我同意;不過曹保平卻不是單純的模仿寧浩。張譯這條線讓大家發笑,但段博文與王子文的線、劉燁的線,大家卻未必能笑得出來,他們面臨的人生問題,我們多多少少都經歷過,總會有那麼一點感同身受。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跟受害人、兇手、被冤枉的都有關的故事,而更多的則是那些「蠢貨」的故事。因為一個又一個蠢貨犯下的蠢事,因為這羣從平民到富商都在犯蠢的社會,於是有了這部黑色幽默的諷刺電影,於是有了《追兇者也》。

PS:劉燁的雲南話太不標準啦!火花社長還得再練練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