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1 月 11 日,在阿里巴巴集團全球雙 11 大促的第一個小時內,緬甸網購者在網上完成下單的商品總價值達 9 萬美元。作為中國的電子商務巨頭,這是阿里巴巴首次向緬甸開放這一年度購物盛宴。目前,緬甸只有 1% 的人口使用電子商務。

阿里已於2018年正式進軍緬甸電商市場 目前本土電商普及率1% 科技 第1張

在緬甸,電子商務企業必須迅速採取措施,以吸引越來越多的在線購物者。但當局也需要施加援手

圖片來源:Aung Khant/《緬甸時報》

對此,阿里巴巴非常清楚。2018 年 5 月,阿里巴巴對緬甸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 shop.com.mm 的母公司 Daraz Group 完成了收購,從而正式進軍緬甸電商市場。

緬甸零售商協會(Myanmar Retailers Association)副主席 U Myo Min Aung 表示,“在緬甸,盡管電子商務的普及率很低,但按照阿里巴巴雙 11 促銷期間創造的銷售額來看,這種狀況正在迅速改變。此外,緬甸的其他在線購物網站也越來越多,但這些網站還尚未公佈其銷售數據。綜合來看,緬甸電子商務的發展潛力非常大。”

為營造積極健康的發展環境,促進本國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緬甸還有很多基礎工作要做。緬甸需要解決的問題涉及立法和物流等諸多方面。只有為這些問題找到解決之策,緬甸的電子商務纔有可能實現突破,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根據研究人員對業內人士的採訪,緬甸電子商務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克服以下挑戰:

缺乏送貨服務供應商

為了生活的便利,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選擇在網上購物。伴隨這一趨勢,物流公司面臨的壓力也日益增大,他們必須確保貨物準時送到準確的地點,並完善退貨處理程序。

對此,緬甸貿易部副部長 U Kyaw Soe Win 指出:“要讓電子商務真正發揮作用,物流公司必須能夠按時交付貨物。在線供應商必須能夠保證所售商品按時交付給客戶,並保證貨物在運送過程中不出現破損等現象,做到包裝完好。與此同時,物流公司需要為損壞或未交付的貨物投保。”

不過,目前,緬甸只有一家註冊的配送公司(即國有企業緬甸郵政和電信公司)能夠保證交付。

“許多在線供應商選擇使用私營和小型物流公司為消費者配送網購商品,這些物流公司往往無法提供送貨保證。由於他們沒有註冊備案,我們也無法對其追蹤,”U Kyaw Soe Win 說道。

支付系統不健全

在緬甸,除了阿里巴巴外,大多數網上購物都是通過 Facebook 完成的。供應商一般會創建一個 Facebook 頁面,用來推廣其產品。如果消費者同意購買某產品(通常是通過 Facebook 的聊天服務),他們就會通過銀行或移動支付服務提供商轉賬付款。付款完成後,買方將向賣方出示收據的屏幕截圖,賣方就開始配發貨物。

“當一些客戶出示虛假收據或未完成付款流程的屏幕截圖時,就會出現一系列問題。有時候,賣家在沒有仔細檢查收據的情況下就把貨物發送給客戶,然後才意識到消費者還沒有付款。到那時,賣家將很難找到買家,”U Myo Min Aung 說。

當然,賣家也有可能通過虛假廣告欺騙買家,然後在出現問題時消失不見。“電子商務要想取得成功,支付系統必須健全。最近,許多緬甸當地銀行開始提供支付服務,電子商務變得更加可信和便利。但要讓人們意識到這些服務,仍然存在一定困難。”U Kyaw Soe Win 指出。

登記制度缺失

緬甸當局尚未公佈電子商務企業的正式登記制度。一般來說,實體企業必須在當地議會註冊,並申請經營許可證,而使用社交媒體的在線供應商通常不用註冊。因此,關於緬甸究竟有多少在線企業,尚沒有確鑿的數據。

“在緬甸,網上賣家和買家很容易利用社交媒體進行交易。然而,一旦中間出現問題,就無法追查罪魁禍首。但如果在線企業在政府機關已註冊登記,如果企業倒閉,他們就無法收回註冊費。同樣,在阿里巴巴等已註冊的電商平臺購買商品,消費者也要保存好支付記錄。必要時,他們纔有足夠的理由提出投訴,”U Myo Min Aung 表示。

“我們需要建立一套清晰的在線企業註冊制度,從而為消費者構建對電子商務的信任。”

立法迫在眉睫

緬甸當局尚未起草必要的法律法案,來規範電子商務的運作。這意味着,緬甸電子商務企業仍缺乏明確的約束性。例如,國會議員一直在向政府施壓,要求對在線企業徵稅。U Myo Min Aung 也表示:“現在,緬甸政府在電子商務的稅收收入方面尚為空白。”

2018 年,在香港舉行的亞洲物流與海事大會(Asian Logistics and Maritime Conference)上,麥肯錫(McKinsey)香港分公司的合夥人朱景豐(Fox Chu)先生對《緬甸時報》(Myanmar Times)表示:“重要的是,政府應該為電子商務制定規則和規定。”

“和緬甸一樣,許多其他國家也正在免除在線電商的稅收收入。另一方面,針對消費者的網上購物行為,其他國家正努力減輕徵稅,以此鼓勵人們多買多購。因此,緬甸政府必須做出決策,實現其稅收和跨境規則的現代化,以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這是政府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即,政府監管層希望如何在實施這些規則的同時,還能促進商品的自由貿易,”朱先生說。

U Kyaw Soe Win 表示,事實上,緬甸商務部(the Ministry of Commerce)已經召開了至少三次會議,討論電子商務法的起草事宜。他指出:“有許多機動和待定事項必須加以考慮。”

與此同時,網上購物的人數每天都在增加。緬甸仰光省北德貢工業區(North Dagon Township)的消費者 Ma Yu Thandar 表示:“我已經在網上買過三次鞋了,都沒有問題。我還為母親訂購了一個手提包,它也完全符合我預期的質量要求。我只是不喜歡等2-3周,才收到網購的貨物。”

仰光省茵雅湖地區(Yankin Township)的網購者 Ma Nu Lat 表示,她曾經在網上買過鞋子,但簽收後發現,顏色不對。“我訂購的是粉色的鞋,但他們給我配發了一雙黑色的鞋子。我在 Facebook 上申訴了好幾次,但賣家無動於衷,沒有任何回應。所以,我以後再也不會從 Facebook 頁面下單了,”她說。

但這並沒有影響她繼續在網上購物。“有時候,我們可以在網上買到更便宜的東西。與傳統實體商店相比,我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她說。

【本篇文章屬於白鯨出海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