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錢鍾書

你知道哪種性格的人,最容易獲得快樂嗎?

紅 色心態陽光天性樂觀,經常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而忽略負面的影響,是最容易感受到快樂的人;

藍 色思維縝密追求完美,更容易看到事物不完美的一面,習慣未雨綢繆,較難感受到快樂;

黃 色喜歡挑戰求勝欲強,在取得成功後會有瞬間的快樂,但還未來得及細細品味這種快樂,就已經踏上了征服下一個難關的路;

綠 色樂天知命心態平和,不會過度悲傷,卻也很難有極大的快樂,一切都是淡淡的。

能否快樂,和一個人的性格以及心態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你也能像 紅 色那樣樂觀積極,就能享受更多的快樂,

但是,獲得快樂並不是人生的全部,

在不同的時候, 藍 色的縝密, 黃 色的進取, 綠 色的平和,同樣也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中國性格色彩研究中心 小蛇

人在高興的時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無聊,又覺得日子走得特別慢。

在 舊書鋪裏買回來維尼(Vigny)的《詩人日記》,信手翻開,就看見有趣的一條。他說,在法語裏,喜樂(bonheur)一個名詞是「好」和「鐘點」兩字拼成,可見好事多磨,只是個把鐘頭的玩意兒 (Si le bonheur n"tait qu"une bonne denie!)。我們聯想到我們本國話的說法,也同樣的意味深永,譬如快活或快樂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樂事的飄瞥難留,極清楚地指示出來。所以我們又概嘆說:「歡娛嫌夜短!」因為人在高興的時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無聊,愈覺得日腳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別慢。

德語的沉悶(langweile)一詞,據字面上直譯,就是「長時間」的意思。《西遊記》裏小猴子對孫行者說:「天上一日,下界一年。」這種神話,確反映著人類的心理。天上比人間舒服歡樂,所以神仙活得快,人間一年在天上只當一日過。

人生的刺,就在這裡,留戀著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 。

「永遠快樂」 這句話,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得不能成立。快過的決不會永久;我們說永遠快樂,正好像說四方的圓形,靜止的動作同樣地自相矛盾。在高興的時候,我們空對瞬息即逝的時間喊著說:「逗留一會兒罷!你太美了!」那有什麼用?你要永久,你該向痛苦裡去找。

不講別的,只要一個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約不來的下午,或者一課沉悶的聽講——這許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嘗到什麼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這裡,留戀著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

快樂,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

快樂 在人生裏,好比引誘小孩子喫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裏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幾分鐘或者幾天的快樂賺我們活了一世,忍受著許多痛苦。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整個人類努力的歷史。

快樂的引誘,不僅像電兔子和方糖,使我們忍受了人生,而且彷佛釣鉤上的魚餌,竟使我們甘心去死。這樣說來,人生雖痛苦,卻不悲觀,因為它終抱著快樂的希望;現在的賬,我們預支了將來去付。為了快活,我們甚至於願意慢死。

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喫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為澡洗得乾淨,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

穆勒 曾把「痛苦的蘇格拉底」和「快樂的豬」比較。假使豬真知道快活,那麼豬和蘇格拉底也相去無幾了。豬是否能快樂得像人,我們不知道;但是人會容易滿足得像豬,我們是常看見的。

把快樂分肉體的和精神的兩種,這是最糊塗的分析。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的,儘管快樂的原因是肉體上的物質刺激。小孩子初生了下來,喫飽了奶就乖乖地睡,並不知道什麼是快活,雖然它身體感覺舒服。緣故是小孩子時的精神和肉體還沒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雲狀態。

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喫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為澡洗得乾淨,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輕鬆的靈魂可以專註肉體的感覺,來欣賞,來審定。

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將離別時的宴席,隨它怎樣烹調得好,喫來只是土氣息,泥滋味。那時刻的靈魂,彷佛害病的眼怕見陽光,撕去皮的傷口怕接觸空氣,雖然空氣和陽光都是好東西。快樂時的你一定心無愧怍。假如你犯罪而真覺快樂,你那時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同樣心安理得。有最潔白的良心,跟全沒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最大勝利。

發現了 快樂由精神來決定,人類文化又進一步。發現這個道理,和發現是非善惡取決於公理而不取決於暴力,一樣重要。公理髮現以後,從此世界上沒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發現了精神是一切快樂的根據,從此痛苦失掉它們的可怕,肉體減少了專制。精神的鍊金術能使肉體痛苦都變成快樂的資料。

於是,燒了房子,有慶賀的人;一簞食,一瓢飲,有不改其樂的人;千災百毒,有談笑自若的人。所以我們前面說,人生雖不快樂,而仍能樂觀。有人能苦中作樂,從病痛裏濾出快活來,使健康的消失有種賠償。

對於這種人,人生還有什麼威脅?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最大勝利。靈魂可以自主——同時也許是自欺。能一貫抱這種態度的人,當然是大哲學家,但是誰知道他不也是個大傻子?

是的,這有點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價。這是人生對於人生觀開的玩笑。


(註:以上圖片來自插畫師Thoka Maer的治癒系作品《It"s No Biggie》。生活中總是會碰到各種不順心,其實再回頭看時,都不是事兒。願你今天能多快樂一 點 (●"?"●)? )

蒼莽崑崙一代鴻儒 錢鍾書 (1910—1998), 他生於無錫,明天是他逝世17週年。他是當代中國著名的學者、作家。他的長篇小說《圍城》、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等著作,均已成為二十世紀重要的學術和文學經典。錢鍾書先生臨行前,留下遺言:「遺體只要兩三個親友送送,不舉行任何儀式,懇辭花籃、花圈,不留骨灰。」楊絳先生謹守遺言,依之操辦後事。

△錢鍾書與楊絳早年留影。

當時的法國總統雅克·希拉剋也發來情辭懇切的唁電,說:我向這位偉人鞠躬致意,他將以他的自由創作、審慎思想和全球意識銘記在文化歷史中,並成為未來世代的靈感源泉。

一棵人生道旁歷盡春秋、枝繁葉茂的智慧樹

錢鍾書 的著作被世人稱讚為:妙喻珠聯,警句泉湧,諧謔天生,涉筆成趣。錢鍾書更是一棵人生道旁歷盡春秋、枝繁葉茂的智慧樹,鍾靈毓秀,滿樹的玄想之花,心靈之果,任人隨喜觀賞,止息乘蔭。只要你不是閉目塞聽,深閉固拒,總會欣然有得。——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

△錢鍾書與楊絳

錢鍾書語錄甄選

  • 天下只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好的喫,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喫。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喫一顆都是喫剩的葡萄裏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喫一顆都是喫剩的葡萄裏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 ( 出自《圍城》)

  • 流言這東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蘊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惡意,比流產更能讓人心力憔悴。 (出自《圍城》)
  • 對於醜人,細看是一種殘忍。 (出自《圍城》)

  • 有人失戀了,會把他們的傷心立刻像叫化子的爛腿,血淋淋地公開展覽,博人憐憫,或者事過境遷,像戰士的金瘡舊斑,脫衣指示,使人驚佩。 (出自《圍城》)

  • 有些人,臨睡稍一思想,就會失眠;另有些人,清醒時胡思亂想,就會迷迷糊糊地入睡。 (出自《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

  • 如果你喫到一個雞蛋,覺得好喫,你又何必去認識下蛋的母雞呢? (一名外國人士讀了錢鍾書的書,覺得十分敬佩一定要登門拜訪,錢鍾書如此回復。)

  • 人生的刺,就在這裡,留戀著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矛盾是智慧的代價,這是人生對於人生觀開的玩笑。 (出自《論快樂》)

  • 偏見可以說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沒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娛樂。 (出自《一個偏見》)

  • 「永遠快樂」這句話,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得不能成立。快過的決不會永久;我們說永遠快樂,正好像說四方的圓形,靜止的動作同樣地自相矛盾。 (出自《論快樂》)

  • 有一種人的理財學不過是借債不還,所以有一種人的道學,只是教訓旁人,並非自己有什麼道德。 (出自《談教訓》)


  •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