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國王很多,一世二世三世的,最有名的估計就是亨利八世了,為了離婚公然和教廷決裂。

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任妻子,與第一任的離婚事件導致與教徒決裂

今天我們說說亨利四世,分別是三個國家不同時代的國王。

神聖羅馬帝國的亨利四世(1056-1105在位)

神聖羅馬帝國從800年法蘭克王國的查理曼大帝加冕開始,後來分裂成東、中、西法蘭克王國,以及後來的加洛林王朝、奧托王朝、法蘭克尼亞王朝(也叫薩利安王朝)(1024-1125)等直至最後的哈布斯堡-洛林王朝,1806年滅亡。

亨利四世就是法蘭克尼亞王朝的第三任國王,德語翻譯成海因里希四世。

亨利四世4歲就成為了繼承人,由母親攝政,後被科隆大主教和不萊梅大主教挾持,整整16年可以說沒啥權力。

這應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導致他成年後致力於加強皇帝的權力,但這與剛上任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希望教宗凌駕於世俗權力之上的理想背道而馳。

格里高利七世

最終兩者在聖職敘任權上發生了激烈的爭鬥,格里高利警告亨利不要干預米蘭主教職位人選的確定和授職,而亨利堅決要求控制德意志和義大利北部所有主教的任命權。

亨利於是被逐出教會,開除教籍,如果1年內不能恢復教籍,他的皇位將失去合法性。

由於得不到諸侯以及民眾的認同,亨利來到教皇暫避的卡諾莎城堡,據說赤腳在門外的冰天雪地里站了三天三夜,請求寬恕。這就是著名的「卡諾莎悔罪事件」。

卡諾莎悔罪

法國波旁王朝的亨利四世(1589-1610在位)

亨利四世銅像

這位亨利四世是法國波旁王朝的開創者,在法國的波旁王朝一直到1830年法國大革命時被推翻。

亨利四世是法國歷史上無論人品還是政績都是比較完美的君主,在他死後的100年,是法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時期。

他以天主教為國教,並對新教徒以充分的信仰自由,從而結束了30年的宗教戰爭(胡格諾戰爭,胡格諾教,是新教中的加爾文派,在法國與天主教發生的戰爭稱胡格諾戰爭)。

胡格諾戰爭

他改善經濟,「要使每個農民的鍋里有一隻雞」成為了他的名言。

亨利四世在1610年被反對與西班牙作戰的天主教徒刺殺。

亨利四世被刺

英國蘭開斯特王朝的亨利四世(1399-1413在位)

他是蘭開斯特王朝的創立者,前朝是英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金雀花王朝,獅心王理查一世就是金雀花的第二任君主。

這位亨利四世一生都在與叛亂和疾病作鬥爭,即位後的8年里,連年征戰鎮壓謀反,待到政局穩定,又得怪病(也許是麻風病),6年後去世。

將蘭卡斯特王朝完整地交給兒子亨利無世實屬不易,莎士比亞在「亨利四世」的歷史劇里,重點卻是描寫亨利五世如何成長為一個賢明君主的過程,亨利四世反而成了一個配角,是在有失公平!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