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系列第十篇)尼日爾河是非洲第三大河,蜿蜒流經西非五個國家,流經尼日利亞南部地區時,沖積形成一個大約3.6萬平方千米的三角洲,人們把它稱爲尼日爾三角洲。1956年,這個地方被發現蘊藏着不可計數的石油,很快全球石油巨頭們紛至沓來,到處豎立鑽井塔。1970年代中期,尼日利亞因爲石油產出之多,被納入石油輸出國組織。然而,利益分配機制卻極度不公平,高額的石油利潤被政府要員和跨國企業瓜分,當地人並沒有獲得多少收益。由於石油溢出、過度採伐森林以及燃燒廢氣等原因,反而使得環境急劇退化,許多農場和漁場都被毀掉,當地人的生活還不如以前,人們憤怒之下抗議不斷。

在三角洲地區,一共生活着超過40個不同族羣,奧格尼族部落居住在叫做奧戈尼蘭的地方,人口不足百萬,面積大約有1千平方千米,是尼日利亞河流州第五大原油產地。從1958年開始,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就在這裏開採石油,數十年以來,獲得數百億美元高額利潤。同三角洲其他地區一樣,奧戈尼人並沒有從噴湧而出的“黑色黃金”得到好處,反而深受石油開採污染之害,漸漸淪爲“死地”。因爲經常發生漏油事件,奧格尼族與殼牌公司矛盾尖銳、衝突不斷,石油公司推脫大多數事故都是管道被破壞或偷竊導致的,而當地居民則斷定主因是殼牌操作不當所致。

衆所周知,尼日利亞自1960年獨立以來,政局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文官和軍人循環當政,長期由軍政府主政。在軍政府高壓統治時期,奧格尼族的抗議活動遭到武力鎮壓,不時釀成流血事件。薩羅·維瓦是奧格尼族知名作家,也是國內著名影視劇製作人,家園漸淪爲死地的慘狀時刻牽動着他的心絃。1992年,薩羅·維瓦創建了“爭取奧格尼族生存運動”,把奧貢尼地區的多起漏油和天然氣火災事故歸罪於殼牌公司,並向其發出了通牒:要麼賠償損失,要麼永遠離開奧格尼地區,得到部族長老們支持。次年1月通牒到期,殼牌公司竟然視若無睹,薩羅·維瓦於是組織了30萬奧格尼人發動了和平示威。

不久,奧格尼人的反抗運動分裂成了兩派,一派認爲需要和政府達成協議,而薩羅·維瓦領導的一派則要求堅決鬥爭,不達目標不罷休。當時的巴班吉達軍政府,爲了達到瓦解奧格尼生存運動的目的,出錢武裝鄰居部族,製造事端挑動部族衝突。奧戈尼人內部的衝突,加上奧戈尼人與鄰居們的衝突,使三角洲的局勢越來越傾向暴力。1993年,巴班吉達因中斷“還政於民”被拉下臺,繼任的阿巴查軍政府繼續執行前任策略,三角洲仍然非常混亂。翌年5月,一羣暴徒衝進奧格尼族領導會議,殺死了四名部族首領,軍政府乘機誣告薩羅·維瓦等九名環保人士涉嫌謀殺,9個月後全部被執行了絞刑。

薩羅·維瓦等環保人士被冤殺,在國內外產生了惡劣影響。當時,西方國家雖然進行了譴責,但制裁大棒僅僅限於口頭和紙面上,因爲薩羅的維權和環保運動也觸犯了西方資本的利益,阿巴查政府處死了薩羅,實際爲他們除卻了麻煩,內心竊喜,但表面文章還得做足,藉此敲打阿巴查軍政府。薩羅·維瓦被冤殺,給國內卻製造了深遠的惡劣影響,種下的惡果至今還困擾着尼日利亞的發展。薩羅領導的“生存運動”的反抗還算有組織有紀律,此後的激進活動要自發得多,也暴力得多,幾乎是與尼日利亞政府展開了一場遊擊戰,把殺人放火和打砸搶當作正當的手段。

1999年,軍政府將政權移交給民選政府後,武裝分子的襲擊和破壞已成爲尼政府一大難題。此後,雖然奧巴桑喬等歷任總統竭力平叛,但一直不盡如意,2004年一些地方族羣組織更是聯合組成“尼日爾三角洲解放運動”(MEND),成爲聯邦政府和外國石油企業揮之不去的夢魘,也使得該地區成爲了索馬里之後的第二大海盜聚集地。在最近幾年內,2016年是該組織實施攻擊最頻繁的一年,一共高達50餘起。殼牌和雪佛龍等石油巨頭公司損失慘重,襲擊導致其石油終端關閉,尼石油產量減半,下降到20年來的最低水平。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